农历二月二日是龙抬头之日,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春耕有序展开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龙抬头”在我国农业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所以有的地方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关于二月初二龙抬头,民间有很多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的地方会舞龙、看社戏以及举办各种庙会。
由于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也有些地方的人家会准备炒糖豆的原料,到了“二月二”这天,用糖炒花生和黄豆,香甜可口。有些地方讲究煎焖子、吃猪头肉。很多习俗在“满足”人们舌尖味觉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愿望。所说,在上海、江苏等地“龙抬头”之日要吃撑腰糕,据说吃了以后未来一年都不会腰疼;还有的地方要吃芥菜煮成的粥,据说可以明目,不生疮疖。
也有的地方在“龙抬头”之日,人们用草木灰从院子里蜿蜒撒到屋里,并围绕水缸转一圈,这叫“引龙过”或者叫“引龙回”,把龙引到自己家水缸,就不会缺水,也有保佑一家平安吉祥之意。也有些地方的人们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或者菜地等处,画出仓囤的样子,里面放上钱币或者五谷粮食,称为“打灰囤”,寓意来年钱粮满仓、五谷丰登。
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大多都离不开吃,“龙抬头”也不例外。而且很多饮食都以龙“冠名”,极富生活气息。如老北京人要吃春饼,春饼卷起各种菜,一层一层的,被称为吃“龙麟”(也有说是吃“龙皮”),而吃面条被称为吃“龙须”,吃饺子被称为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二月二,剃龙头”的习俗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能够寄托我们大家美好的心愿。二月二又是蛰龙升天的好日子,这一天剃头的人会鸿运当头、福星高照。
所以很多人会在这一天理发,图的就是一个好兆头。二月初二儿童理发,则叫做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以后能出人头地。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大人在这天理发,希望带来好运,一年都有好彩头,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在我的记忆里,前60年好像都没有在二月二这天理过发(也许小时候父母安排理过)。今年碰巧我在这天理了发,但当时并没有想起是二月二,只是觉得春节后头发长了该理发了。但那天的理发让我并不愉快。
我是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开的理发店理的,我在这个店理发时间至少有七八年了,只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加之我大部分时间客居外地,大约有半年没到该店理发。
进店时,店主还是很热情也很客气,叫我先坐下等几分钟,前面的客人理完就马上给我理,我听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心里挺高兴的。也不知等了多久,因为有手机陪伴,再久也感觉是一晃而过。
当轮到我理发时,她问我是否在焗油,当我说不要时,她进店时的那种热情似乎一下就变了。先是让我去洗头,我去了,她匆匆地给我洗了头,我没有在意,因为她一般会为冲洗两次。
当她拿着剪子、推子等工具在我头上左右开弓理发,发现她的动作是异常的快,这让我迷惑,我后面并没有顾客在等待她理发,她为何这么快?不由我多想,她三下五除二,一些程序能省就省,省不掉就点到为止,还没让我在转椅上坐上几分钟,她就拍着我的肩膀说:“好了!你的发理完了!”
听到她的话,我条件反射地摸了一下头,又看了一下着镜子的我,发现头发是变短了,好像是理过了,于是不情愿地离开座椅。
我之所以这次不焗油,也是家人不放心店子里的那些染发剂,女儿特地给我买了进口的染发剂,要我尽量不在外面染发,以免影响发质和身体。
想起之前在她店里理发,她每次都说我头发很多白的需要焗油,我都听从了她的安排,所以理发时还是认真的,一般也会花上十几分钟,而且在程序上也是先剪短,再焗油,然后冲洗,再修剪。
也正是因为理的发让我满意,我才长期在她店理发。没想到这次让我大跌眼镜。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我下次也不焗油,是不是该换个地方理发呢?
(齐帆齐商学院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 第 14 篇 1860字 ,累计2291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