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母亲的回忆录》(一)

《母亲的回忆录》(一)

作者: 老彭阿辉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16:32 被阅读799次
《母亲的回忆录》(一)

   

  去年过年回老家省亲时,担心这老宅子约摸就是这一两年将被拆迁,一切都不复存在。于是翻看了家里的老柜子,想整理一二。不曾想,在柜子第二层的抽屉里头找到三本信笺纸手写的文稿。初初读了几页就泪流不息,原来这是母亲退休后写的一些回忆录,这对于我和我的三个姐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我们也一直不晓得母亲何时还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记忆。这些文字里一定有着很多很多的酸甜苦辣,也有对我们的爱。

母亲早年间因为诸多原因只读到了初中,能写出这么长的回忆录非常了不起。我有时想,外公虽然是木匠出身却也爱书,母亲有受到熏陶,我有文字之好是否有传承了一些基因的缘故。

我经常抽空进行整理转录,这一过程中,哽咽、双目泛红是时常的事情,因为觉得母亲那时真的受了很多很多的苦,也有很多的委屈。我也哭那小时候我懂事太晚,孝顺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来得及做,现在只能时常想念着。

我的母亲,名叫张柳贵,这对我们姐弟四个来说,这是一个温暖的名字。

《母亲的回忆录》(一)

以下就是以母亲手稿转录的文章。

第1篇 走过的路

路,在脚下永远有走不完的路;

路,没有平坦的路,路总是曲折的;

路,要人们去改造,才会有汽车路、火车路、高速公路……

在改造中付出了代价以后的路,就方便多了。

1、 出生在战争的年代里

战火纷飞,人们纷纷逃难躲兵(躲避日本士兵),到处是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不停的

听见枪声和狗叫声。这个村子里也找不到几个人,因为人们都躲进了深山和野林。当这场战争快取得胜利时,我才来到了这个世界,开始了生存之路(1944年农历7月22日)。

那年虽然是兵荒马乱之年,却也是农业大丰收之年。这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进行了猖狂的大屠杀,放火、掠夺、霸占我国国土。当时的国民党腐败无能,很多地方不但实行了不抵抗政策,反而出现了很多的汉奸。

从农历四月开始,正是插秧之后,日本军队已经遍及全国,已经来了湖南我们沅江一带。当时我们村的很多老百姓到外地去躲兵,我的父亲、母亲和两个老兄一同逃往益阳、宁乡、湘乡、湘潭等地。当时我们逃到宁乡回龙山一座高山上准备煮饭吃,我两个老兄在山上的大树下拾柴。刚走出不到几十米远,就被轰炸机炸了,我母亲急得当场晕了过去,所幸两个老兄没事能平安回来了。

回到村子里,人们发现禾苗长得非常好,那一年农副产品都获得了大丰收。没过多久,听闻共产党出来同国民党谈判国共合作,最终一起打倒了日本鬼子,人们都回到了家乡,重建家园,希望过个安居乐业的日子。

我来到人间真是幸运,到打倒日本获得胜以后我才出生,父母看到我出生觉得我很幸运,赶上了好光景。给取名中含了一个“柳”字寓意着要象杨柳一样,插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在酷暑的夏天为人们挡住烈日,当洪水想侵犯大堤时,为大堤挡住风浪,做好防风墙,为人类造福,也为人间增添更多的美景。

我从小到大不知经历了多少的风浪,在风浪中成长,在最艰苦的地方生根落脚。

2、 失去母爱的孩子

人们常言道,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在我还未满5岁时,我母亲因长

年累月的辛勤劳累,得了痨病,经常吐血。那时候我母亲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回家还要纺半斤纱织布,为了供我哥读书,同时我父亲到外面做锯工,而我们自家的田地从未请过外面的人帮忙,全靠自己耕种,母亲父亲更加的辛苦。

在1948年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村子里还是地主当家,我父亲因为是从湘乡过来沅江讨生活的外地人,于是我们家要交给地主老财的粮食要比别人多了几倍,我妈急得不得了,就到地主家讲情想要减少一点,我哥是读书人也一起去了,结果被骂了一顿,我哥差点被一长凳子打死了。就这样,母亲病得更厉害了,也无钱医治,连得的什么病也不知道,农村里只知道吐血就是痨病,到第二年秋天就病故了。

当时我才5岁左右,剩下我和不足三岁的妹妹。妹妹年纪太小了,生活不能自理,不久就生病了,因母亲刚去逝,老兄刚成家,经济上更加的困难,就没去治疗,我母亲走后不到40天,我那可怜的妹妹就离世了。而我呢,虽然没有了母亲的照顾,营养不良,也经常生病,但是我没有忧伤,没有为母亲走了而痛苦,只是增加了我的心理恐惧,什么人都怕,不说话,只是埋头做事情。在那个年代,虽说我只是5、6岁的孩子,却承担的家务也不少,每天打扫7间房子,一条7间房子的走廊,隔几天的时间还要扫一个大地坪,平均每天打扫200多平方的地方,扫地也是比较困难,不像现在的水泥地扫起来很方便,那时间乡下的房子都是泥地,天气一晴要洒水扫,怕扬尘,垃圾也不少。天雨外面带进来的泥巴扫也扫不动,有时扫了好长时间没扫完,急得泪水直流。

每天煮三餐饭时,首先由我放米下锅,上好水,接下来烧火(往灶里添柴拱火)煮饭。烧火很费力,一把柴刀又不利,柴火里尽是刺,开始每天都被扎到手,又很难点燃将火增大,慢慢掌握了技巧,什么都得自已学着做,到了六月间,真是很难受,烤得满头大汗,烟灰呛得眼泪直流。由我嫂嫂炒菜,炒完菜后就轮到我把饭烧熟,如果时间太长就烧焦了,如果烧得太短饭就不好吃,特别是到了秋天吃红薯时火就更难烧了,最后由于我多次的细心观察,得出了一条结论,如果锅里无响声了,基本上可以了。

又过了一年,有一件难干的活就是喂猪。我家养了两头猪,如果添食快了,它不吃完我不能吃饭,如果慢了它伸出头来想咬你的样子很吓人,有时还从猪笼里跑出来。那一桶猪食很沉,提也提不动,只能慢慢的挪, 除了做这些事情外,那时我嫂子已有了孩子,我还要带人(看娃)、洗尿布,那时为了这些事,我也总想哭,因为我才5、6岁便没了母亲,而且还要做很多很多的活计。从很小的时候就这样锻炼了我爱劳动,也让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没有和其他孩子们去玩的机会,我甚至连踢毽子都不会。

有时候我嫂嫂回了娘家,哥哥出外地教书,我父亲外出做锯工,由我一个人守着几间房子的一栋屋,他们出去后怕我单独做饭发生失火,叮嘱我要少生火,有时候一天也吃不上饭,几乎饿得发晕。

每天起来打早火,要比谁都早点起来,生火烧水,等我嫂嫂起来,她便有了热水跟孩子洗抹做饭。如果有一天醒来迟了,屁股上就会被打几下。小时候连吃饭时,菜也不敢多吃,挟菜时生怕我嫂嫂看见骂我挟多了。晚饭有时都不敢去吃,因为平常只有我和嫂嫂在家,我觉得我小时候好象一个铁人机器人一样,被不停的操作着做这做那。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做好事情、怕人、从不说话,那时我并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温暖、关心、爱护,也不知道恨又是什么。反正我也很少与别我接触,好象只认识自家的人,我不知道母爱的味道,也没有去想太多母亲,记不得母亲的样子,每天只忙于做那些繁重的家务之中。后来渐渐地养成了怕别人不敢惹事的习惯,担心时刻都有人来伤害我。只要人家不天天打我骂我,我好象就满足了。小时候的事情过于久远与模糊,

三、走进了学生时时代

我1953年快9岁进了学校,当时的学校校名是彭家岭小学,只有两个教室却有四个年级,教师两人,每个教室有两个年级的学生,“复式班”,我当时是一年级,同四年级一个教室。我记得很清楚,开学不到几天我要填红帽子(我也不懂什么叫红帽子),我同桌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说帮我填,我也不太懂就给他填,结果挨了一记耳光,因为我哥是我老师,当时我哭了一天。随后我才懂得他是为了我好,让我自己要学着填,要我好好学习,不要总是让别人帮忙,为自己学点真本领。于是我读书一直都很用功,二、三年级都是班里的头名,三年级还当了班干部和少先队干部。我数学成绩很好,我才三年级我就可以计算五年级的数学题目,但是没想到1956年时,因为在湖区生活的原因,卫生得不到保障,我患上了血吸虫病,暑假里我就去治血吸虫病。我生怕打针,每天得打一针,每次心被吓到跳得老高。

《母亲的回忆录》(一) 《母亲的回忆录》(一)

生活依然很困难,因1954年的大水灾,房子大部分倒塌了,稻田也全部被淹了,桔子树在冬天冰冻里也冻死了。每天放学回家要去挖野菜充饥,吃的一点点米从云南、贵州政府运来救济人民度荒,一直到1956年粮食依然紧缺,我在学校吃的饭都少了很多,我只想在碗里多加点水蒸,有些学生家里可以送一些蛋或肉,而我却没什么,当然我嫂嫂也去学校看过我一次,送去了一点盐菜肉。

1954年这一年,我父亲娶了一个后妈,她对我很好。生活困难,我也爱生病,我头上长了一个大包,烂了好几年,她每天帮我洗,终于给我洗好了。 1957年我小学毕业并进入了南竹山完小,自打我后妈来了以后,我的家务劳动减轻了很多,有了后妈的这几年我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只可惜她活的时间太短,1961年她就离世了,我没什么能报答她的。

58年开始,全国进入了农业合作社,开始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万岁,进入了大跃进时期,我们也投入了集体生活,住在学校的反正实也行吃饭不要钱,村里面办起了公共食堂。学校开始了勤工俭学的工作,因为学校也有农场,也叫科学农基地。在南竹山完小读了两年书,编班为28班。读五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叫张先觉。张老师在六年级时调走了,换成了汪玉成老师,那时我在班上成绩很好,特别是主课,所以老师让我担任了班长和副中队长。但那时我的缺点仍是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参加文体活动,到六年二级时因生活越来越不好,又住在学校,加上我本身从小就患上了血吸虫病,身体便一天一天的垮下去了,日见消瘦。尽管如此,在那时成绩为5分制的年代,我的各门主课都是5分,我的学习情绪很高,但我的体育、音乐、图画总是4分。记得五年二级因少了一个5分而没有得到优等,为了这个事情我哭了好一阵子,结果班主任老师知道了,便找我谈话说:“你的成绩很好,是过得硬的,全班拿主课来说,你算第一,你的成绩又真实。”从老师的谈话里我好象得到了安慰和鼓励,读书就越来越发奋。

《母亲的回忆录》(一)

到六年级,全部搬进了学校住读,粮食实行供给制,读书也不要钱,但学校经常组织搞劳动,那时候我长得算比较高的,但偏瘦,由于自己的算尊心很强,总是拣那些重活干,肠部因为血吸虫病经常痾肚,身体更差了。但我一直坚持着。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沅江一中,那时中学比较少,全沅江县9个区,仅有两所中学,人数收得也很少,两所中学只录取6个班,每个班不超过50人,这是一件值是骄傲的事情。

《母亲的回忆录》(一) 《母亲的回忆录》(一) 《母亲的回忆录》(一) 《母亲的回忆录》(一)

升入沅江一中后,粮食供给也迁往了学校,由国家统一供应口粮,我就这样天天住在学校,第一个暑假回家,参加了队里的劳动,他们认为我个子很高就把我编在一个妇女的打谷桶那组,四人传一个桶,另外三个人年龄比较大,体力却也不好。我还只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也才十六岁,于是我们这一组显得没什么效率,到了晚上大队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送流动红旗给效率高的,而我们这组只能插上绿旗,出于好强的自尊心,我又急得哭了。

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我小学的成绩好,有了基础,总算成绩还行。到了初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调去教毕业班,同时那也是一个全校都要向他们学习的一个班级,全校掀起一个比学赶超的高潮,校园内到处是“学习胡志勇,赶上50班”的标语口号,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一个比学赶超的热潮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比较,我们班就分流了,我被分到了沅江一中的59班。

由于大跃进时期有变化,教育面临改革,1960年搞了一个春季招生,我们学校又招了一个初中班,但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较差,学校进行了一个大调整,又重新编班,我又换到了58班。1961年开始实行“下放政策”,学校里一批年龄较大的学生,每次一下放一批,班级又得重新调整,我又被编入了55班,一直到毕业,辗转中这样确实让人很难受。

生活的困难从来没有停止过,身体不好导致天天咳嗽,晚上不能好好的入睡,白天就会打瞌睡,营养不良与作息不良的双层情况下,国家又缺医少药,我的病一直无法完全医好,结果得了支气管炎,经常咳血,学习成绩一天天垮下来,学校动员我休学,结果我自己不愿意,加以1962年,要充实农业一线,沅江一中仅仅招了2个高中班,包括全县连中专也都不招,毕业时没能得到升学,就这样我回到了农村,回到了自己的家。

第2篇 开始走向社会寻找自己的生涯

1962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农业已经连续遭受了自然的灾害,农村不能保证温饱,城市工业下马,学校停办了很多,中等专业学校不招生,普高全县也只招了两个班。

因农业上不去,粮食供不应求,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充实农业一线,提出以粮为纲大办粮食。从58年以后,迁往城市的人员和招工,大部分是下放。有部分是农户下放,也有的是知青下放,正好我碰上了这样一个年头。

由于生活比较困难,我又是长身体的时候,虽然我每天的口粮将近是一斤米,但是我每天要节约几两米回家给我父亲吃,那时他已经得了水肿病,无粮食吃很快就会死,但也只能这样,我的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影响了学习,也没能升学,户口从城市转回了农村回到了我童年生长的地方。我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看到了有的同学到益阳长春中学读民办高中,有的当了代课老师,而我呢,回到了又穷又落后的穷山村,后来在村里和家里我接受了很多的教育,我变成了单纯幼稚的农村青年,树立了在农村开花结果,把农村建设好的想法与目标。想把我们这个全县一百多个穷队之一的地方经济搞上去。当时我去新华书店购了一本穷队变成富队的书送给当地的支部书记,加上我是为数不多读个初中的年轻人,队上的干部们认为我很有培养前途,不久我就入了共青团,又入了党,当了农村基层干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搞了农田基本建设,农村也越来越好了。

1966年修起了烟包山,两个大队合成了一大队,一起修了电排沟,做到了旱涝保收,每年都进行农业的基础建设,大力种植长年生经济作物,如茶叶、柑桔、苎麻等。大队也办起了林场、园艺场、加工厂,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群众也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未完,共173页,目前转录了16页。

相关文章

  • 《母亲的回忆录》(一)

    去年过年回老家省亲时,担心这老宅子约摸就是这一两年将被拆迁,一切都不复存在。于是翻看了家里的老柜子,想整理...

  • 母亲的回忆录(一)我要读书

    前言:我母亲是山东高密人,她曾经当过几年民办教师。这篇回忆录是母亲自己写的,写的很精彩!看了她的回忆录,我才了解那...

  • 【教学反思】以情感人,于朴实中感受“伟大”

    —《回忆我的母亲》教后记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元帅在其母亲逝世后所撰写的一篇回忆录。文章通过对母亲勤劳...

  • 母亲的回忆录

    在那些沧桑的岁月里,我听到的不只是心酸,更多的是心酸里的坚持。 母亲出生在一...

  • 《母亲新疆支边回忆录》第一天

    《母亲新疆支边回忆录》第一天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随着歌声的响起,也开启了母亲的回忆,母亲...

  • 外婆

    一次读母亲的回忆录。 忆起小时候大家生活普遍不富足,一次母亲与外婆出外做客,母亲觉得菜好吃,吃完一碗正欲起身添饭,...

  • 生活的坎坷,成为成功的诠释

    读@心有玲兮的《我的情感回忆录》有感 两万字的回忆录看下来,满满都是对玲子的心疼,一个因母亲生病仅仅读完初中的小女...

  • 《母亲的回忆录二》

    第3篇 走进了小家庭的生活 自从学校走向社会以后,开始了寻找自己的知活道路,不曾想,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尽管...

  • 母亲回忆录(八)

    开会后第二天生产队里的活是挑地挖沟。里面最显眼的是知青。只要年轻力壮,无论男女,都在生产队劳动拿工分。有一些是城里...

  • 《母亲新疆支边回忆录》第二天

    《母亲新疆支边回忆录》第二天 母亲出发新疆支边时才17岁,城里人没种过庄稼,不会干农活,小麦都能看成是韭菜,母亲在...

网友评论

  • Estelle_518e:坚韧,自强,勤劳,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标题:《母亲的回忆录》(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ic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