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条】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德!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2)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盐、铁之政。竹海为盐,开山打铁
(3)夫子为什么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评价并不高,叫:硁硁然小人哉!就在这儿:
——就是:关键是你要看大节,他在历史上到底是不是在做贡献,他对老百姓来讲是不是有好处,他是不是在努力的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为了呈匹夫之勇,为了一时的意气,去为公子纠去赴死。
——所以孔子看的是更大的一个层面,而他的学生没有理解到这一层。
【第十七条】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被发左衽——是野蛮人的样子,纹身披发。
(如果不是管仲这个人能把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我们早被野蛮夷狄统治了——这就是管仲的大仁之处)
(2)《国史讲话-春秋》——顾颉刚
春秋的结束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我们形成了华夏文明的雏形。
(3)小信——不如大仁。
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信用,小小的名声,小小的面子心里就过不去,就忘记了自己的价值。
——大仁才是最重要的=为了百姓、天下。
为了天下能够忍辱负重,能够跟自己和解,能够跟对手和解——目标是=为天下苍生
——这是一个更大的境界
(4)生活在今天的我们:
像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一时想不开就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你根本就不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只是心里过不去,这就叫——自经沟渎。
——找到为天下苍生做事的荣誉感(能看得开一些)
【第十八条】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被文子推荐)和文子一起擢升为卫国的大臣。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1)文——谥号(就是:一个人你得配得上你的谥号)
在文后面加一个字——是次一等的(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比如:
范仲淹——谥号——范文正公
欧阳修——谥号——欧阳文忠公
苏东坡——谥号——苏文忠公
和他们同时代的只有一人得到一个字
——王安石=王文公。
一个‘文’字是非常高的褒奖。
(2)公叔文子——推荐自己的家臣与自己同朝为官。
——这是公叔文子的格局、气量=天下为公。
(3)荐书——《联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