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为什么会受伤?| 谈心理创伤 - 上

我们为什么会受伤?| 谈心理创伤 - 上

作者: Mindiverse曼谛悟思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06:39 被阅读0次

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谈创伤。

能够打开这篇文章,说明你已经在面对,面对内心的现实——

每个人都非常脆弱,

每个人都容易受伤,

每个人都有伤。

提到创伤,可能会让内心不平静,其实没有问题,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去感受,不做任何阐释、判断或演绎。

既然我们希望过上平静、快乐的生活,就需要运用智慧来化解和避免创伤,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透彻地了解创伤是如何形成的?这种了解需要每个人的感受和观察。

当我们真的感受到了为何受伤,也就知道了如何疗愈,如何避免再次受伤。

本期「空谈」的音频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MDczMjg4Nw==&mid=2247485402&idx=1&sn=169be897b1fb92bb35220d8e0fbb1f0c&chksm=fd531562ca249c7488ff55ab675febec058a721c6437fe16a13ce6747789281b73923e98c61e&token=289023899&lang=zh_CN#rd

创伤是什么?

创伤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比如亲友离世,情感挫折,各种意外等等。1000个人可能有1000种伤。那么透过表象,什么是创伤?

创伤,是不是一种内心的波动?

波动意味着大脑有很多额外的神经回路被唤起了,不同的回路在打架,相互冲突。

结果是我们感受到了一些症状,通常会用紧张、焦虑、难过、伤心、恐惧这些词汇来表达。

其实,有些感受无法描述,不需要描述,也不可能描述清楚;感受到了,就足矣了。一旦用语言去描述,就会出现简单化,绝对化。

刚才提到「不同的回路」,这里解释一下。在我们大脑中,有数以千亿的神经元相互连接,相互嵌套;神经元连接在一起,便形成了想法、情绪和各种内心活动。

每个想法、每个假设、每个偏见都对应着各种神经元回路。当很多想法集合在一起,便成了我们常说的期待,知识,经验,观念,习俗,文化,意识形态,信仰……

当不同回路冲突太剧烈的时候,就会激发出新的回路,这些回路就是我们常说的各种情绪反应,糟心,难受,很难描述。一旦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就是创伤。

如何让神经回路和谐共存,即达到平静、快乐的状态,就是我们说的冥想。

(如何从神经元层面来理解创伤,需要另起一篇文章,这里先点到为止。)


我们为什么会受伤?

过去两三千年,人类的物质世界发展得非常快,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的内心依然很原始,很幼稚。

过去2000年,人类的心智没有发生什么进展,一点都没有。老子、庄子在两千年前已经揭示了内心的本质,后人只是在用不同的语言在描述。

2000年前,古人的烦恼,至今还在不断地重复。这种人类心智上的局限,是我们经历各种心理创伤的前提。

当今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运行着一个「小我」,成就、事业、家庭、收入等等,一切都围着这个「小我」在转。这样一个心理上的「我」在支撑着整个内心的运转。

为了这个「小我」,我们在乎各种事情,对不对?在乎健康、金钱、地位、名声、教育、孩子、家庭等等。

一旦我们在乎什么,什么就可能给我们带来创伤。

你介怀啥?啥就限制你。

你介怀啥?啥就支配你。

你介怀啥?啥就变成你的弱点。

你看,中产阶级特别在乎收入,钱就变成了命根子。

当我们特别在乎生死,生死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创伤。这次肺炎疫情中,无论在疫情前线,还是其他地方的很多人,都在经历创伤。

有人会问,难道生命都不值得在乎吗?

生死并非你能说了算。过好每一天,这是你唯一能享受的东西。我们尽量过好每一天,避免没有必要的生和死,对不对?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终究会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体验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且很多意外情况会发生,我们只能坦然接受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生活。

而你一旦在乎生死,你就会被这种想法所劫持,从你的行为方式就会完全体现出来,对不对?

因为恐惧死亡,我们会担心生病,会焦虑时间,总觉得生命太短,不要浪费。

为什么死亡会带来创伤?

不论是周围亲友的离开,还是在新闻上远方人们的去世,死亡都会引发一种巨大的悲伤。

但是,这时候,我们要分清:

是死亡带来创伤,还是关于死亡的想法,让你受伤?

是死亡带来创伤,还是你对死亡的反应,让你受伤?

在恐惧死亡的背后,看似是对生命的眷恋。我们想着,只要活着,我就可以享受和家人的互动,我可以吃好的、玩好的,可以去旅行,我可以享受活着的乐趣……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

但是,在对生命的眷恋背后,又是什么呢?

是不是对自我的一种执着?

当我们想要吃好的,玩好的,是不是都围绕一个「我」在运行着?

而当我们寻求愉悦和享受时,反过来又在加强「我」的概念,让我们内心对「我」这个概念产生一种非常强的执着。

你害怕你的消失,因为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就消失了。

所以,你害怕的不是死,而是自我的消失。

而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束自我的方式。

当我们从生中获得多少愉悦,便会从死中获得多少痛苦。

我们多么贪生,就有多么怕死。

愉悦和痛苦相伴而生。如果你定义了好的,坏的自然就有了。因为你做了划分,这半是好的,那另一半是什么?必然是坏的。

生死是最大的划分,如果你每天都在清空意识,你每天都在死;但恰好这就是你的生。

如果你能做到生死不分,那剩下的只有快乐。

我们真的能超脱生死吗

但是人们会问,我们真的能放下对生命的执着,坦然接受死亡吗?

请留意,如果我们一直在想,「这样能吗」,我们永远想不出来。

在乎生死、在乎一切、不在乎一切,是我们意识之外的东西,是大脑神经元对整个事物、想法的一种反应,它在我们意识能感知的领域之外。

比如说,你现在有一种特别强的欲望,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这种欲望体现在意识之外的神经元层次上,表现为一种极度活跃,对特定事物的一种反应。

当你在意识上想它的时候,无非就是增强了这种欲望,“哎呀,我特别想要那样”,心跳可能会加快,情绪会激动。

所以,我们总是在「想」,「我真的能做到这样吗」,你还是在「想」

放下一切想法,过好现在的每一刻。

你要意识到,这个「想」会反过来干扰我们的内心世界,干扰我们去看清楚内心世界的本质。

我们的很多执着,很多介怀,起始于我们的意识,也超出了我们的意识。我们长期受到社会、家庭、教育的影响,这些对意识的影响已经变成了无意识的习惯,非常强的思维习惯。

所以,我们要去理解这些问题,不光要在意识上理解,我们需要让这种深刻的感受,在无意识部分展现出来。

当你真的感受到了自己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恐惧,你也就释怀了。

后语

以上就是谈创伤的上集。

做个小结。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你在乎什么,什么就容易让你受伤」,明天发布中集,我们来谈谈人们在乎的另一件事——别人的看法,自我的形象,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才能放下?当你透彻地感悟到了,也就释怀了。

后天会发布下集,关于心理创伤如何疗愈,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 Mindiverse 知乎专栏,方便接收最新文章:)

————————

分享者 分享者Cico,在读博士,坐标荷兰,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和西方现实的深度碰撞,成为他彻底探索内心世界的动力。修习正念冥想带来的深刻的感悟和转变,让传播正念成为一种新的人生使命。个人主页https://hi-it.org。公众号 Mindivers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会受伤?| 谈心理创伤 -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yp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