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诸卿及军制 —— 3.33 关于“卿序”与“军行”的

鲁春秋之一:诸卿及军制 —— 3.33 关于“卿序”与“军行”的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4-03 06:3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经历了郑庄公去世后二十一年内群公子争位(前701-前680),郑国卿制和军行至少在形式上仍然得到了暂时的维持,此局面至少维持到了穆公之世早期。

    首先从格局上讲,郑厉公似乎仍然显示出可与其父庄公相媲美的把控能力,首先对曼伯(子仪)在位期间的人事进行清洗。首先祭仲、高渠弥已死,而原繁在厉公复辟后自缢。接着在复位的两年后,厉公在已经稳定了大局的前提下开始清洗其余重臣:

    ……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孙阏,刖强鉏。公父定叔出奔卫……(左传.庄公十六年)

    郑厉公建立的六卿体系,首先是建立在最亲近的“庄族”诸公子之上,其次是累似郑庄公那样大胆拔擢外来的宠臣,最后是兼顾旧公族。相比郑庄公而言,其纠正了过多使用自己的儿子造成的争位之乱,代之以同辈兄弟中亲近者。《经》、《传》过去对此有失记载,不过现代考古学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子人成子既死,太伯当邑。太伯有疾,文公往问之。君若曰:“伯父,不谷幼弱,闵丧吾君,譬若鸡雏,伯父实被覆……(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

    可见厉公末期至文公初期,先后担任“当邑”也即“当国”或者“冢宰”的有子人成子和太伯两位。其中子人成子也见诸更早的记载:

    ………… 郑伯使其弟语来盟……(春秋.桓公十四年)

    ……夏,郑子人来寻盟,且修曹之会……(左传.桓公十四年)

    此为郑厉公初次即位期间(前698)的记载,由于公子语(子人)与厉公的关系是“其弟”,按照《经》的写法,则公子语是郑厉公同母弟。当郑厉公于下一年(前697)被祭仲驱逐之后,公子语看来也追随其流亡至蔡,又占据了栎。当厉公复辟之后,按照《郑文公问太伯》的说法,公子语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冢宰,到郑文公统治初期去世后被谥为“成”。

    而《清华简》记载的另一位冢宰太伯,则被郑文公称呼为“伯父”,也就是说太伯很有可能是郑庄公庶出诸子之中较年长者。如果相比生于约前732年的世子忽(昭公),则太伯可能生于郑庄公在位的前十年之内;到了其去世的郑文公初年(约前668)年,太伯去世之时当已经年逾古稀。

    除了“庄族”以外,厉公又颇有魄力地如同当年庄公宠信祭仲之外,大胆启用楚人申侯: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左传.僖公七年)

    此大约发生在厉公二十六年(前675)左右,很快申侯由于其才能就成为了厉公重臣,并利用郑国清洗旧臣之机进入卿序。不过看来太伯对这路人颇不以为然,在其病重将死之时曾经告诫郑文公:

    ……获彼荆宠,为大其宫,君而狎之,不善哉……(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

    同时还列举了文公应该亲近的郑国旧公族势力:

    ……君如由彼孔叔、佚之夷、师之巨鹿、堵之俞弥,是四人者,方谏吾君于外,兹詹父内谪于中……(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

    也即由叔詹担任大宰,而诸卿自太伯、申侯之后,又有孔叔、佚之夷、子师巨鹿和泄堵俞弥四人。由于郑文公自称“幼弱”,我们假定这一年是郑文公五年(前668),按照太伯所提到的内容,则郑国六卿的排序为:

郑文公初年六卿设置

    注意在郑文公在位初期,孔叔仍然排名在前,而泄堵俞弥(字子寇)在后面。之后直到郑文公二十年(鲁僖公七年,前653)的“宁母之会”中,郑太子华提到了另一个排序:

    ……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左传.僖公七年)

    须知此时太子华所谓孔氏仍指孔叔,其当年就与齐关系仍劝谏郑文公:

   ……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左传.僖公七年)

    而泄堵俞弥直到郑文公三十三年(前640)仍为主要统帅之一: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左传.僖公二十年)

    按照后来僖公二十四年《传》追述此事:

    ……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左传.僖公二十年)

    可知泄堵寇即泄堵俞弥,也即《清华简》太伯所谓“堵之俞弥”,当为郑庄公“北制之战”(前718)时下军之将泄驾之孙,封于堵邑者,所以称泄堵俞弥。泄堵寇自文公初年太伯提到时候名列孔叔、佚之夷和师之巨鹿之后,到了文公中期已经名列孔叔之前,可推知泄氏按照正常顺序在太伯病逝、申侯被杀、佚之夷和师巨鹿病逝之后登升至执政者前列。而孔叔在此而二十年时间中虽然多见诸《传》,但排名似乎都没有变化,反而落在泄堵寇之后,可知孔氏当在厉公复辟之后取代反对者原繁所在的家族而担任“大宗伯”一职,因而不参与诸卿的登升。

    结合管仲在“宁母之会”(前653)中的评价: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左传.僖公二十年)

    我们可以推知这一年初郑国诸卿的排序为:

前653年初郑六卿设置

     而郑文公于年初迫于齐国压力而杀死申侯之后改为:

宁母之会时郑六卿设置

     也即郑文公在十几年后终于采纳了当初太伯的遗言而除去了“荆宠”而以叔詹为上卿。当然也有一说认为此时叔詹仍为大宰,而郑文公又模仿当年郑庄公故事改以自己仍然活着的庶长子公子士为上卿。不过不论如何,郑国至少到此仍然保持了与春秋初期类似《周官》所描述的诸卿格局。

相关文章

  • 我印象里的历史——第004话 诸卿乱晋(中)

    三、诸卿世家 晋国将佐诸卿时代,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六卿起,算到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结束,前后共延续...

  • 待卿长发及腰,我与卿共老

    《待卿长发及腰,我与卿共老》 卿愿我,再无烦恼, 卿说我,根本不好, 卿视我,过于清高, 卿怪我,不如朋友, 卿盼...

  • 《待卿长发及腰,我与卿共老》

    《待卿长发及腰,我与卿共老》 卿愿我,再无烦恼, 卿说我,根本不好, 卿视我,过于清高, 卿怪我,不如朋友, 卿盼...

  • 与卿说·序

    文/阿鹿先生 对于这些聊聊的字 说是梦呓也好 说是故事也罢 它们被深埋在世人的眼光下 不礼满天神佛,不拜天地 唯有...

  • 将军的由来

    从将军官职的由来,一般来说,是指军队中具有很高阶层的军官的称呼. 早在,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

  • 待尔长发及腰,与卿沐饮琼瑶,看遍天下依依草,皆无吾妻飘渺。

    待尔长发及腰,与卿沐饮琼瑶,看遍天下依依草,皆无吾妻飘渺。 几经繁华依旧,却无留恋今宵。行遍天下亦逍遥,惟愿与卿同...

  • 长相思 难为晴

    雨难晴,水难晴,相识曾于九重城,何来是影轻 念花卿,忆花卿,辗转春秋难为行,菊杯贪鸟鸣

  • 思卿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卿,坐也思卿。 思卿不见卿,行也不得,坐也难安。

  • 五律·意气歌

    少年爱仗剑,江湖千里行。 单骑踏飞燕,双臂逆乾坤。 无言对卿笑,浊酒赏千军。 登高及云顶,山河儿女情。

  • 梁惠王的野望(三)这可能是史书记载的第一次水攻

    范、中行被逐,晋国的三军六卿减为两军四卿,卿族对晋国权力的垄断益加严重。之后四卿族不断对外攻伐,各自埋头拓展家族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诸卿及军制 —— 3.33 关于“卿序”与“军行”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eu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