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81626/1a58b98e13d73f97.jpg)
作者:isa品牌顾问
入驻简书一个月,书写22篇文章,64707字,只有4篇没有上首页。
感恩遇到你们。
01
在简书写文刚好一个月了。
最初自己运营的家庭情感的微信公众号,有感触、身边的人有故事就会想要记录下来。后来用有道云每日写管理笔记,分享给自己的团队和朋友看,彼此鼓励打气、共同前进。
到今年辞职了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开创了新的微信公众号,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记录自己创业这一路的摸爬滚打,回头看看不至于忘记这珍贵的经历;如果能给别人带来一点点价值,也很开心了。
从最开始码字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喜欢用书写的方式来感受生活、来思考、来培养逻辑。想到哪就写到哪。
因为是一个理科女生,而且读书的时候最擅长的是写议论文,加上现在做咨询顾问的工作,最拿手的就是把脉客户的问题,1、2、3的条分缕析、对症下药。
慢慢久了,干货就成了真的脱水干货,就事论事,极少掺杂自己的情感。
02
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理性太多而温度太少。可是一直任性的认为这个就是自己的定位,坚持自己的定位没什么不好的。自己和自己说:时间久了,会有更多的人欣赏你。
也发现凡是写柔软的、与心灵相关的文字,就会获得比较多的关注。例如在公众号获得众多转发的“我和姐姐一起去看世界”的文章,因为情感真实而获得好评。
我时常在纠结:是要固执于我的“自我定位”?还是根据读者的喜好来,让更多的人可以阅读我的故事、接受我的观点?
“执着”是固步自封另一个比较好听的说法。我们通常拒绝改变,是因为我们害怕变化,我们害怕自己hold不住这个变化。
03
前阵子我看了秋叶大叔一篇文章,讲到自媒体人要更加有温度,让每个和你交流的人都能感受到你,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和冷冰冰的机器交流,给我的触动很大。
前几天偶然认识一位90后的独立作者——老显,和他交流了关于“如何接地气的写出有情感的干货”。他一针见血的指出:虽然我的文章都是极为冷静的方法论,但是读者看了会不会觉得和作者没有情感的交流?即便看了会不会也不愿意这么去做?
我坚持我的定位,他直接地问我:“你写文章是为了自嗨,还是为了有读者愿意看?”
我很震动。
他让我不得不正视我的问题,我已经发现了好久,但是逃避改变的问题:认为我就是这样了,认为我就是喜欢脱水的方法论,不愿意去做出改变,不愿意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失去自己。
可是换个角度看自己,一个人之所以要书写,真的不需要共鸣吗?如果可以柔软一点、温暖一点,让更多人看到我的观点,不是更有价值的事情吗?
作为一个女性,柔软和温暖,对我而言真的有那么难吗?
04
今天和萧秋水老师在微信聊天,几句话被教主点醒:做咨询,要看看客户需要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总是坚持自己的那一套。
写文章又何尝不是?
读者真的有想看到那么干巴巴、了无生趣的方法论吗?读者要的是说教,还是共鸣?
做任何行业,都不能抱守固定的观点,要懂得坚持,也要懂得因势而变。我们做不到,真的是因为太执着,还是不敢承认自己其实能力还不够?
今天,尝试用老显说的方式“有温度的写干货”,不断的打破自己议论文的论述逻辑,不断的调整语句,一遍遍重来。同样一个观点,换一句话说,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忘记这是谁说的,貌似是老显。)果真是这样啊。
今天新发的这篇文《你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成长》,目前2000+阅读,“喜欢”数量也破了我自己简书最高纪录。(对大神来说不算什么,对我来说欢欣鼓舞,尝试了,有效果!)
一个月书写,22篇文章,64707字,只有4篇没有上首页。这对我而言是极大的鼓励。
谢谢《创业》板块的主编白恩,一直低调的鼓励我。
不断的否定自己、颠覆自己、突破自己,然后调整前行的目标,感谢遇见所有这些温暖的人。
也感谢我选择了写作,让我慢慢成为想要的样子。
isa-拥有十多年品牌营销经验;
品牌顾问/创业者/自由撰稿人/“在行”认证行家;
在行行家:周亮;
坚持原创,表达观点、输出价值。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喜欢、关注我给我更多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