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小时候,父母骂过你或者打过你吗?在你童年时期,是否因为父母对你做过的一些事情,心里一直充满恐惧或者愤怒呢?
当你长大后,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怕被别人欺骗和伤害,你不敢和别人走太近;因为怕有人不喜欢自己,所以宁可在人前伪装也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而这时候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父母还会把长大的你当成小孩看待吗?你人生中的重要决定都要征求他们同意吗?当父母不高兴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是自己做错了?
如果在你身上存在着以上的问题,那我们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将会对你非常有帮助。
它就是美国心理医师和畅销书作家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这本书会告诉你,你内心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接纳的感受,其实都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受到你父母的影响。
作者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让你清晰地认识你自己的家庭,你会发现,家庭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而孝道几乎是一切病态心理的根源。
通过学习这本书,那些长期困扰你的一些东西会被释怀,你性格存在的一些缺陷也能被修补,最后你受伤的心也能得到治愈。
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拥有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在多家心理机构和医学诊所担任心理医师和指导顾问,解除了无数人心灵方面的困扰。
而这本《原生家庭》更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由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堪称美国家庭心理学的经典作品。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读《原生家庭》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一步步带你直面家庭的真相,并掌握治愈自己的方法
你会了解家庭伤人的原因,还会发现,影响你性格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家庭,有三种典型的“有毒模式家庭”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是最大的。
面对这三种家庭模式,我将教会你用三种方式减轻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改变你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生活方式,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01为什么没人理解你
首先,我想问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说过以下几句话:
“我觉得自己哪里都比别人差,难怪不会成功。”
“我这样性格的人,不值得别人关心。”
“为什么没有人理解我,我已经很努力了。”
如果你有说过这些或者类似的话,你就有可能陷入“中毒”的怪圈了,你把自己的失败和挫折,都归结为自己性格缺陷的问题。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看似缺陷的性格,其实并不是你自己造成的。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告诉我们,这些痛苦和伤害,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你的家庭,且主要是来自你和你父母之间的关系。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就需要去寻找家庭的真相,从中了解家庭影响你的性格甚至会伤害你的原因。
先来说说家庭的真相:
书中提到过三幅心理学插图:
第一幅图是一个人正在被老板训斥,第二幅图是被老板训斥的这个人回到家里对着妻子咆哮,第三幅图是家里的妻子向孩子怒吼,而孩子踢了狗,狗又咬了猫。
看似简单的三幅图,却反映了我们是如何转移自己的情绪的。我们都不敢把情绪发泄在原本的目标身上,而是发泄在弱者身上。
书中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桑迪十五岁时意外怀孕后流过产,在那以后,她父母无数次指责她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并骂她是婊子,说她一定会下地狱。
如今桑迪结了婚,却迟迟没能怀上孩子,当她向母亲说起这个困扰时,她母亲一口肯定是因为她当年流过产,所以被上帝惩罚。
父母的狠话让桑迪痛苦不已,但是她却不敢对父母发火,因为她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所以她只能把愤怒都发泄在丈夫身上。
此时桑迪的父母,就像是图中伤害的传递者,而桑迪的丈夫,就是那个被伤害的“弱者”。
听完桑迪的故事,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你之所以不敢把愤怒发泄在父母身上,是因为你觉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而流传两千多年的孝道又在你的心底扎根,让你无法做到去触犯这样的规则。
你这样是把父母“神化”了。父母对你的生养之恩是伟大的,但是父母也是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会犯错。
他们虽然给了你一些正面的能量和指导,但你内心灰暗和自卑等性格缺陷,也是他们给予的。
所以,当你把父母拉下神坛,站在和他们同等的角度来看待时,才能看清父母的真实面貌,也才能平衡你们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家庭的真相。
了解完真相,我们再来看一个好像颠覆传统观念的思想,来说说家庭为什么会伤人:为这本书写序的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老师说:“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
有一些父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眼里,无论怎样,孩子都必须孝敬父母;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孩子做错事,父母可以打骂。
拥有这些观念的父母,被作者称为是“有毒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病态的想法去影响孩子,这样往往会让孩子的思想变得扭曲。
除了通过直接传递的方式让孩子的思想被腐蚀,有的父母还用金钱来控制孩子的思想。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亲通常处于强势地位,经济来源也靠他,所以就给孩子留下了这样的隐性理念:女人只有依靠男人才能生存。
其实,不管是观念的传递,还是金钱的控制,都源于子女对父母盲目的顺从。
因为每个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家庭都是绝对的忠诚,所以会完全遵守父母定下的一些规矩,但是,在有问题的家庭中,这样的规矩却是对现实的歪曲看法,甚至是一些违背道德的谬论。
比如说不要说实话、不能有自己的生活等等,这些所谓的“规定”听起来就很荒诞,如果孩子一味地顺从,将会跌入到顺从的陷阱当中,甚至会导致毁坏性的、自暴自弃的行为。
听完这些,你是不是不敢相信家庭原来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伤害?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你凭着自己一直以来的“孝顺”,可能无法接受这个观点。但根据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你的原生家庭,或者说你的父母,对你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性格的缺陷,到内心受到的伤害,全部都来自他们。
好了,我们了解了家庭的真相,也知道了家庭会伤人。那么如何辨别有问题的原生家庭?怎样诊断一下你的家庭是不是也在伤害你呢?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为你介绍三种典型的问题家庭,供你参考: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不称职父母的家庭:一个家庭应该是充满爱与温暖的,如果没有了爱,那就只剩下恨和伤害。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的父母从来都不管家里,一切重担都由孩子来承担,为了让这个家不倒下,孩子不得不逼着自己成为“小大人”。像这样的家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完全颠倒了。
慢慢的,孩子会习惯这个角色,他会从开始的力不从心,到因为无法胜任而产生负罪感,但还会更加努力地极力挽回局势。
以至于不管父母提出怎样的要求,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去满足。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恶性循环,看不到何时会是终结。
你有没有发现,本应该受到父母保护的孩子,却成为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所有情感上的抚慰、衣食住行上的需求,父母都没有满足他。然而,让孩子做个孩子,这是父母最基本的义务。
如果在你的家庭中,也有这样的角色倒置,那我推荐你通过下面几点自测一下:
1. 只要父母不生你的气,你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情;
2. 你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父母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3. 在你的人生当中,替父母解决问题是首要事情;
4. 你的心情随父母的心情而变化;
5. 你不允许自己犯一点错误。
以上五点,如果你符合三点或以上,那你可能就是一个书中所说的“共依存者”了。通俗来说,就是你没有了自己内在的爱和信任,沉溺于满足父母的需求无法自拔,而且对父母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视而不见。这样的人,就是“共依存者”。
倒置的角色,你和父母的共依存,就是一个不称职父母家庭的典型特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操控型父母的家庭。
操控型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都是为你好”,但这样的“为你好”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压力和窒息。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叫《小欢喜》,里面的家长宋倩,对自己即将高考的女儿控制欲非常强。
在女儿备战高考期间,宋倩把女儿的玩具都收了起来,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起居计划。在女儿提出想报考南京大学时,宋倩一口反对,她要女儿留在北京。
最后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宋倩才发现自己对女儿的操控是多么的错误。
在这里,宋倩就是一个典型的操控型的父母,她的做法,就是对孩子的直接控制。
其实除了直接控制,巧妙的操纵也非常可怕,只不过它比直接控制更加隐蔽,难以被发现,它最典型的一种方式,是父母对你的“帮忙”。
打个比方,父母认为你还是个孩子,根本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很多你自己可以做的事,他们会制造一些状况,让你需要他们的帮助。
父母会让你觉得他们是“出于好意帮你”,当你对他们说“不要”的时候,就像一个卑鄙小人践踏了他们的好意。
实际上,不管是直接控制还是巧妙操纵,都是控制型父母的手段,他们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丧失独立的身份。
而面对父母的施压,孩子的选择只有两个:屈服和叛逆,但这两种选择的结果都一样,还是被父母牢牢控制。
所以说,操控型父母是最狡猾的,他们把自己的操控伪装成了对孩子的关心。正常的家庭中,子女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就应该停止这样的控制了。
但是有毒家庭的父母却不一样,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再需要自己,他们害怕自己遭到背叛和遗弃,因为有这样“病态”的心理,所以才会用一些“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的说辞来强制捆绑住孩子。
这就是操控型父母的家庭。
讲了不称职父母和操控型父母的家庭,接下来我们一起说说虐待型父母的家庭。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父亲对凯特的虐待,充斥了他整个童年时期。尽管在外人看来父亲是一个好男人,但是在家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虐待狂”:他总是发了疯似的对妻子咆哮,会用皮带抽打凯特的全身。
父亲对凯特解释他之所以这样情绪多变,是因为妻子对他冷淡,夫妻感情有了裂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凯特就成了出气筒。
你看,凯特的父亲就是明显在为自己的暴行辩解。他把打人的原因归结到妻子的身上,然后把性挫折和愤怒发泄在女儿身上,并告诉女儿,因为“我的麻烦太多,打你也情有可原。”
就是这样的痛苦经历,让凯特长大后变得抑郁和恐惧,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快乐。虽然来自父亲的身体上的虐待结束了,情感上的折磨和虐待却没有结束。
这就是身体虐待型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
然而,虐待不仅有身体上的,还有从父母口中说出的“恶语”,对孩子的杀伤力是极大的。
正如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你小的时候,父母在公众场合骂你,不是说你愚蠢就是说你没用,虽然你表面没有一点反抗,但是你的心里却痛苦不堪。
当父母直接和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说孩子时,就是对孩子实施直接的言语虐待。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间接的虐待方式。这样的父母会长期用挖苦、取笑、讥讽等形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取难听的绰号,或者拐弯抹角的羞辱孩子。
比如:你肯定不是我的孩子,肯定是在医院抱错了;哎呦,你的破头发真好看,就像个巫婆;我真希望你从未出生等等。
他们不会直接说你丑或是笨,而是通过这样间接的方式让你难堪。
然而,不管是哪种方式,来自恶言恶语的力量都极具破坏性,这些话会给孩子心里烙下侮辱的烙印,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伤痕。
比起身体暴力,语言暴力更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无情地一步步把你推向黑暗的深渊。
以上就是三种典型的有毒家庭:不称职父母的家庭、操控型父母的家庭和虐待型父母的家庭。
如果你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中,就没有办法了吗?其实,想要从这样的家庭中解脱出来,改变自己的性格、治愈自己的缺陷并不难。
02三种解决办法
这本《原生家庭》给你提供了以下三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我来为你解读。
首先是不再自我惩罚。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脑海里出现“我太差劲了”这样的想法时,请赶紧打住,这正是你在进行自我惩罚。
自我惩罚就是不管是你的错还是父母的错,你都把所有责任扛在自己身上。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不仅会造成你性格的缺陷,也容易扭曲你的心理。
那如何才能做到不自我惩罚呢?下面给你介绍三种具体的方法:
第一,不为父母开脱。
当父母不爱你,嘲笑和侮辱你,甚至因为他们自己的问题而对你发火时,你不要说:“他们本来不想伤害我,他们是为我好,这些都应该由我来承担。”
反之,你要大声告诉自己:你没有错,错的是父母,他们才是应该为这些事情负责的人。
同时,你也不要轻易原谅父母,只有当他们想要求你原谅的时候,原谅才会有意义。而且就算你原谅了他们,你也要记得他们并没有给过你应尽的父爱和母爱,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第二,学会发泄自己的愤怒。
成长在有毒的家庭中,你长年受到父母的压迫,不敢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事实上,发泄才是最好的方式。
你可以在房间里对着枕头用力捶打;可以去操场跑上几圈;或者大声唱歌,把心里的不爽和压抑都释放出来。
总之,你不要因为自己的怒气而对父母感到愧疚,你要大声说:“我没有错,愤怒是我的权利。”
第三,按自己的节奏生活。
有时候父母并不会管你的想法,依然像以前那样对你。那你不要再想着去改变他们,也不要继续难过,你要过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列一个近期计划,比如去参加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去看一场好看的电影,去见一个好朋友,去一次短途旅行等等。
这样的一个计划,能让你尽快从父母给你带来的伤痛中走出来。
以上三点,就是不再自我惩罚的具体方法。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第二步,我们来讲学会做自己。
当父母不认可你的时候,你是不是感到很崩溃?其实你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你丧失了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也就是没能做好你自己。
然而,真实的原因是受到父母某些思想的影响,他们让你觉得只有听他们的才是对的,所以你慢慢的就没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那这个时候,该怎么找回自己呢?下面给你介绍三种具体的方法:
第一,你要有清晰的“自我界定”。
通俗来说,就是你要清楚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你是你,你的父母是你的父母。
当父母让你左右为难时,你要好好想想,如果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你会不会不开心和压抑,这样做是否违背了你的想法,甚至侵犯了你的权利。如果是的话,你可以做到拒绝父母。
但是你可能做不到直接拒绝,那怎么办呢?不怕,我们可以使用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点——“非辩护性回应”方法。
面对父母提出的要求,你可以少一些道歉、说服和辩解,而是告诉父母:不好意思,这个要求我要考虑一下,或者说:我知道了,爸妈,很抱歉让你们失望了。
诸如这样的对话,你可以多掌握一些,这虽然看起来好像你很软弱好欺负,但事实上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还能把选择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最后一点,在情感上要与父母独立。
当你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进行了否定,这时候你不能放弃自己的想法,也不要为了父母而改变。
比如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喜欢的男孩子谈恋爱,去想去的城市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你在不依赖父母的前提下,独立去做的一些事情。也就是说,你在情感上不再受父母的控制,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以上三点,就是教你如何摆脱父母的操控,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完了不再自我惩罚和学会做自己,最后,我们来讲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你是不是想快点跑开?是不是怕他们突然打你?这其实就是你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因为父母的冷漠、操控、威胁和暴怒,曾给你留下了阴影,所以你害怕他们。
这样往往会让你一直陷在痛苦之中,该怎么改变呢?下面给你介绍一个方法:对峙。
为什么要对峙?因为对峙是有效果的。你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以及你的恐惧和痛苦,只有通过对峙,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对峙是一种积极的措施,它可以解除你的无助和无能感,并给你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
有哪些对峙方式呢?具体有写信和面谈两种。
写信是对峙很好的方式,它能给你足够的思考时间,而且形式也更安全。
写信对峙一般包括四项内容:你父母曾经做了哪些伤害到你的事、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些伤害给你现在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你希望你的父母现在怎么对你。
在你写信的时候,可能有着激烈的情感,建议你在写完之后过几天再重新看看并修改。信件的内容不需要多华美,只要能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说完了写信对峙,下面来说说面谈对峙。
相比起写信来说,面谈对峙更需要勇气。为了尽可能保证对峙的顺利进行,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准备好你的话术和语言并提前演练,想象父母会有什么反应,然后针对他们的反应,你要能给出回应。
其次,你要做好被父母反驳、指责甚至再次中伤的准备,要学会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对父母给你带来的伤害,你要坚持由他们负责,而不是你来承担。
再次,如果你的父母有不同的性格或观点,你可以同时和他们两人进行对峙,这样沟通起来会更加容易。
最后,对峙的地点最好选择在你自己家里而不是父母家里,这样你才会更有安全感,更有底气。
以上就是如何进行面谈对峙的具体方法,你可能会问:如果是与患病或年迈的父母,甚至是已经过世的父母,该怎么对峙呢?
如果父母的病情稳定,和年迈的父母一样,可以采用面谈的对峙方式,以有节制而温和的方式和父母对峙,通过这样的坦诚相对,能排解你的伤痛和愤怒,得到平静和释怀。
如果父母的病情有风险,或者是已去世的父母,可以选择写信的对峙方式。你可以对着父母的照片,或者站在他们的墓前把信读出来。
这会让你有一种与父母面谈的感觉,会让你从压抑已久的情绪中走出来。
面对这种“特殊的对峙”,很多人往往会逃避,但是比起逃避,直视和坦诚反而能让你更快解脱。
对峙之后,你可能会突然释怀很多事情,就算对峙的结果不符合你的预期,但你依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并且在生活中会有不断攀升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当然,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可能会因为彼此的隐瞒而产生情感的裂缝,也可能影响不大,但你不要自责或后悔,平衡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你可能会担心对峙失败了怎么办?事实上,无论对峙的结果怎样,你都会得到释怀和宽慰,所以根本不存在“失败的对峙”。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以上就是我们说的三种治愈自己性格缺陷的方法。
可能乍听起来有一点复杂,但是为了你自己的幸福,你要多加练习,通过这些方法,改变自己的性格,治愈受伤的内心。
如果你仍觉得这太难了,你完全可以在内心演绎一下自我诊断、自我疗愈的过程。因为,摆脱原生家庭的困扰,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原生家庭,而是让自己更幸福。
到这里,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全部精华内容。
我想为你再次总结一下本书的内容:
我们一起通过三个角度来对《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进行了解读。
首先,为什么家庭会伤人。一方面,了解了家庭的真相,它不仅会给你力量,也能给你带来黑暗;另一方面,知道了家庭伤人的原因,有毒的家庭会代代相传。
其次,典型有毒家庭的三种模式。不称职父母的家庭,会让孩子缺爱;操控型父母的家庭,会用“为你好”的借口让孩子深受其害;虐待型父母的家庭,无论是打骂虐待还是言语讥讽,都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痛或心理上的阴影。
最后,改变和治愈自己性格缺陷的三种方式。不再自我惩罚,不再为父母的错误辩解和负责;学会做自己,界定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做到情感上的独立;克服面对父母时的恐惧,和父母对峙,找到症结所在,治愈自己受伤的心灵。
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就会有怎样的性格。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了,面对父母,在孝顺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理智,要清楚他们给我们的是爱,还是伤害。
若是爱,我们去接受和感恩;若是伤害,我们完全可以去反对、排斥,甚至放手亲子关系。
我觉得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值得给你分享,就是你可以满怀希望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即使学会了如何与原生家庭相处,也不用期待父母会奇迹般骤然变好,而是要相信,你在心理上可以摆脱父母那种强烈且具有毁灭性的影响。你要学习的,其实就是这份勇气。
要记住,每个人走向社会后,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怕,你这一辈子,要为自己而活。好好爱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