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事捣乱的牙

作者: 嘉节号长春 | 来源:发表于2024-09-15 00:00 被阅读0次

    多日方与夫君聚会一次的妻子大概是看见丈夫不论干啥嘴里的微细咀嚼动作没完没了,似乎在内心不高兴在嘟囔什么,便埋怨道怎么像受什么委屈了,人面前的话有点没礼貌了。为夫的笔者者答:仿佛约好一般,嘴里上下牙共好几颗都开始摇动了,只幅度大小不一而已。由于不完全对应原先的位置了,口腔的自我感觉异于从前,不大对劲儿,别别扭扭,于是其他牙齿和舌头便前来“安抚”那些有些累脱,乃至身子骨开始摇晃的“兄弟”,故而出现了那些无休无止的下意识咀嚼动作········平素爱挑剔的妻子一听,不吱声了。

    妻子小一岁,体质还算不错吧,但也基本到了老不由人的年龄了。由谁?由命,由老天儿,这是人一辈子里最无奈的事情。

    坊间口头语有许多使用率极高的熟语,“老掉牙”便是其中一句,再没文化也不影响其理解和使用。没办法,人老朽牙齿也会逐渐衰老,最后脱落。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事儿。其他地界不知道,而在鄙乡山西晋南,民间习惯是,家人要把老人掉落的牙齿悉心保存起来,待牙齿主人百年以后入殓,将那些看上去满目疮痍,充满辛劳痕迹的牙齿也一并入棺——毕竟原本就是该遗体的一部分嘛——最后入土,彻底回归大自然。

    或曰:那人之一生里掉牙最频繁的时间段乃医学上的“换牙期”,大致六七岁吧。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乳牙牙根的下方,都有一个对应的恒牙胚。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恒牙胚也逐渐发育并陆续萌出。恒牙在萌生过程中,直接压迫乳牙根,使乳牙根渐渐吸收,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完全消失。于是恒牙逐渐长出。那这些被淘汰的乳牙呢?也一一保存起来吗?不用,是另一种处理法,是上牙掉落了应扔在低处,一般埋在自家院落里的屋檐滴水窝里;而下牙掉了则应扔在高处,大多直接扔到屋顶的厦坡里。为嘛呢?不仅是对孩子牙齿健康的一种祝福,也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期盼,同时也能够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好的风水,有利于家庭和个人的运势。人之一生,上顶天,下抵地,天地在人的嘴里合二为一,上下的牙齿自然就能合拢得很规整,生命和事业也就顺利。哈,狭窄的口腔原来就是天地的浓缩。

    不过看得出来,同样都是掉落自统一机体的小部件,但恒牙显然比乳牙要受重视得多。换句话说,早先的人大概认为,乳牙者,本质上就不属于那个生命体,只是过渡一下而已。

    民间还有一个词经常出现在人们耳畔:金口玉牙。金口者,一言九鼎,说话算话,道一不二,也指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玉牙,那就不用说了,主要是质地过硬,养眼好看,也受人仰慕。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仅牙疼,早早掉落也使人尴尬不止。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其著名的《祭十二郎文》中,韩愈这样写到自己备受牙病之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看得出来,因牙齿不争气,老先生受了不少气,很是痛苦。

    南宋陆游《杂兴》曰:“足弱仅能行,齿摇常欲坠。”意思是,身体本来已经很虚弱,只能勉强行走,牙齿也凑热闹摇摇晃晃地要掉。这时陆游六十岁时的诗。此外,陆游全部诗作里与牙齿相关的词句有三十多处,可见其受害之深。

    而现代鲁迅,这位文坛斗士,从小到离开人世,一生都在和“牙齿”战斗。没办法,牙痛党呐。其曾在文章中说:“我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并非故意和牙齿不痛的正人君子们立异,实在是欲罢不能。”

    另一位文学大家梁实秋的女儿梁文蔷在《我的父亲与母亲》一书中分享了家书,其中写到了梁实秋晚年的牙齿状况,包括“掉牙、拔牙、补牙、镶牙”经历。看得出来,梁实秋为此痛苦不堪,同样也只有接受的份儿·······

    牙老了,摇摇欲坠可又舍不得离去,所以走之前滋点事,意在让你记住其曾经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滋事捣乱的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ru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