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钧,90后物理学博士,古典音乐的造诣深不可测。他讲古典音乐史,有个班级体系理论,感觉太好了,准备了半年,决定要分享一下。
小严说,推动时代进步的当然是人,推动艺术界进步的当然是艺术家,音乐界当然是音乐家,如果把所有的音乐家,不论是大领域、小领域,大时间尺度、小时间尺度,我们都可以把当时活跃的这批音乐家当做一个班级,那么在这个尺度,在这个班级下,我们一定能找出三个最重要的班干部,分别就是班长、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

接下来,在整个音乐史这个大班级里面,在整部音乐史当中,所有的音乐家组成的这个班级当中,这三位班干部分别是谁呢?分别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
1、班长巴赫:音乐之父

巴赫是所有班干部当中的班长,班长大家都知道,在班级里面,班主任底下就是他,大事小事一把抓,所有委员都要听班长的,他基本上是这个班干部体系的缔造者。什么叫缔造者呢?巴赫被人称为“音乐之父”,为什么说巴赫是“音乐之父”呢?
因为在巴赫之前,基本上音乐这东西还不成体系。巴赫处在所谓的巴洛克时期,他的创作非常非常的多,他一辈子创作过一千多部作品,还不是一千多首作品。他这一千多部作品当中,有很多大部头作品,比方说《马太受难曲》,他有所谓的四部受难曲,《新约圣经》当中不是有四部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跟约翰福音这四大福音书吗,这四个人分别是耶稣的四个门徒,写了四本书,描述耶稣在世的时候,术语分别是君王的一面、救主的一面、奴仆的一面、医生的一面。
然后巴赫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虔诚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生活作风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赫一辈子生了二十个孩子,他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给他生了七个孩子,然后去世了;第二个妻子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孩子。因为天主教觉得怀孕这件事情是上帝的旨意,所以是不能避孕的,所以他一辈子有二十个孩子。好像最后只活了几个,大部分都夭折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巴赫每一部福音书都是三个小时以上的大部头作品,而且他还有很多这种大部头的乐队作品、合唱作品,B小调弥撒也是两个多小时的作品,包括很多的钢琴作品。比方说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应该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二,叫做《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哥德堡变奏曲》也是一部非常大部头的作品,一台钢琴要弹一个半小时。
《哥德堡变奏曲》的来历也非常好玩。当时有一个公爵,一个王公贵族说他有失眠症,整天睡不着觉,巴赫你过来帮我写个曲子,你帮我催眠吧。然后巴赫就给他写了一部《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开头确实是非常的舒缓,后面非常激烈。这个公爵要能听这个曲子睡着的话,他就不是失眠症,他是嗜睡症,后面实在是太激烈了,变化无常,这就是艺术大师。
巴赫一生是非常的多产,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还非常高,他基本把所有能写的乐器,能写的曲式通通写了个遍。比方说中提琴、巴松管、双簧管,我们觉得这些都是以配角在管弦乐团里面出现的这些冷门乐器,巴赫也把它们的独奏作品都写了个遍。所以这就导致我们现在音乐学院当中学这些冷门乐器的同学们非常痛苦,因为他们演奏来演奏去就只有巴赫的东西,没有这么多的音乐家去为他们写独奏作品。
巴赫神到什么地步?他是一个管风琴演奏师,管风琴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和结晶。一般来说,管风琴你不能把它当做一个乐器,它基本是一个建筑,因为你是要造教堂或者造音乐厅的时候连着一起造,它有一万多根管子,古代的时候是靠一个水车带动鼓风,然后它才能够有这个风琴的声音。它有一万多根管子,你想想看,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巴赫作曲,是跑到一个教堂,开始即兴演奏,也不带停,也不带顿,然后就弹,两个小时后,回到家里把刚刚弹的内容一个音不差,通通抄下来,这部曲子就编完了,所以说巴赫他首先是一个神人。
巴赫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所有的音乐的可能性通通给挖掘了一遍。巴赫之前还有很多作曲家,比如蒙特威尔第,同时期的也有斯卡拉蒂、维瓦尔第。这些作曲家为什么在巴赫之前,却不是“音乐之父”呢?尤其是这个蒙特威尔第,他为什么不是“音乐之父”呢?按理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称为国际化的作曲家。
前面的这些作曲家他们充其量是一个我们说的探索者,他们就好像去开矿,说矿在这儿发现了,你们以后来这儿挖吧。巴赫他干了这么一件事,他把所有矿全挖了一遍,每个矿里面有什么矿产,大概产量多少,通通给你搞明白了,说我这儿都给你们弄清楚了,你们以后就沿着我挖的这个洞往下挖就可以了。
巴赫的挖掘不仅只在乐器的种类上,还有乐曲的形式。比方说,他有一首小提琴的无伴奏组曲,一个曲子里面八段音乐,每一段用了一个不同的曲式,又有德国舞曲,又有阿拉曼德,有所谓的萨拉班德,有吉格等等,把当时有的曲式全部玩了个遍。
所以说巴赫是一个缔造者的存在,在巴赫之前,音乐这个东西大家还不太明白有什么潜力,到了巴赫之后,巴赫已经把音乐大概能怎么玩,每个乐器能玩成什么样,每种曲式能玩成什么样,他已经给你定了型,把整个架子都给你搭出来,所以说巴赫他是一个缔造者,我们说他就是音乐圈的这个班长。
2、学习委员莫扎特:上帝硬盘里抄曲子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学习委员,是谁呢?莫扎特。
为什么莫扎特是学习委员呢?首先我们说一下这个学习委员有什么特点。首先学习委员管什么?学习委员管学习,对吧?可是学习委员他不管别人的学习,他只负责自己学习好,所以他对于全班的平均分基本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我们说得直接一点,学习委员他是个最不顶用的班干部,他最多起个示范作用,就是说学习委员负责自己学习好。
莫扎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他是这个星球上存在过的最天才的一个人。但是天才不一定就有贡献,对吧?莫扎特一辈子大大小小做过一千多首曲子,可是他这一千多首曲子,套路感是非常非常深的。你可以把莫扎特当成一个满分学生,他绝对可以给你交一张特别好听、特别优美、特别完美的答卷,所有的点都可以面面俱到。
而且据说莫扎特神到什么程度?莫扎特的草稿跟完稿一样。莫扎特是这样说自己的,“我每次作曲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思考过程,我要做的只是在谱面上把这个音乐抄写下来而已。”所以你看,这是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多么气人的一句话?太TM不可一世了,这还是人吗!他就是被上帝选中的,他就是在上帝的硬盘当中把这个曲子给你拷贝下来而已,就这么简单。
莫扎特他一辈子,在音乐上的道路实在是太顺畅了,他是一个少年天才,据说四岁开始作曲,七岁就写了第一部协奏曲,十一岁第一部交响曲,十二岁第一部歌剧。跟他比比?贝多芬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才写出第一部像样的音乐作品,跟他比是不是弱爆了?
关于莫扎特神的故事特别特别多,他有一千多部作品,还有一点要说莫扎特的作曲,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可以印证他是在上帝硬盘里面抄曲子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知道一个交响乐团有不同的乐器,分不同的声部,所以它的那个总谱拉开来是很多行的,每一行写的是不同乐器的音乐。那一般作曲家作曲的方法是,我先把这个乐器写一句话出来,那我再想想其他乐器这个时候应该是配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再写一行。莫扎特不是,他写作的时候,在他的脑子里直接就已经听到了这个曲子,所以他第一个音就已经把所有的乐器全部都写好,用垂直作曲的方法去作曲,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天赋。(这个莫扎特不但是上帝的音乐硬盘的复制者,还是搞的磁盘阵列,而且还是多任务处理系统)
我们形容莫扎特是一个满分学生,还有一个原因,他作曲的风格早年跟晚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他一开始就很完美,到后期也很完美,他都已经聪明到、厉害到不用去思考了,一开始就很天才,已经没有再可以进步的空间了。(他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所以换句话说,如果音乐史当中没有莫扎特这个人,是非常可惜的,但是音乐会不会因为没有莫扎特而停止进步呢?答案是不会的。
但是他在曲式上的创新,他在旋律上的创新,其套路感是非常非常重的。比方说在他所有的音乐作品当中你都可以听到他所有的乐器都是以一个颤音这样去结尾,这基本上成为了莫扎特乐曲结束的一个标志。
莫扎特拥有一切天才应该有的性格特点,他的音乐非常圣洁、非常高尚,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低俗,甚至有点下流的人。严博士读过所有莫扎特的书信集,里面有一些非常奇葩的段落,特别口味重的东西。(所以文青都是流氓啊)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完美,他的天才,很可惜,他没有经历那些纠结,没有经历那些挣扎,反而导致他对整个音乐形式的进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贡献。所以说他是一个只负责自己学习好的学习委员,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人理解为经营者,他可以在现有的框架之下把框架发挥到极致,发挥到顶点,发挥到好到不能再好,所以说学习委员----经营者,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3、体育委员贝多芬:大器晚成的叛逆者

我们说如果所有的音乐家是一个班级,上帝就是这个班主任,那么他会选谁当体育委员呢?这个人一定是贝多芬。
那为什么贝多芬是体育委员呢?班级里通常来说体育委员都是长得比较帅的,英俊潇洒,体育又很好的小伙子,女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当然了估计有什么调皮捣蛋、起哄的事,也少不了他,甚至是班里的不安定因子,所以说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贝多芬,或者说贝多芬他是一个改革者,是革命者。
贝多芬跟莫扎特比起来,那就是太大器晚成了。我们想想看,刚刚说莫扎特四岁开始作曲,贝多芬二十九岁才刚刚作出第一首像样的作品。你想想看,二十九岁,搁着莫扎特,那都属于晚期作品,莫扎特三十五岁就去世了,二十九属于莫扎特的晚年。所以说跟莫扎特比起来,贝多芬那简直就是大器晚成。
贝多芬的音乐,小严认为是生命的源泉,力量的源泉,跟他的个人遭遇也非常有关系。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也听过非常多,包括从小我们课文里说,贝多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他的耳朵聋了。你想想看,这不是坑爹吗?一音乐家,你让我耳朵聋了!你让我耳朵聋了之后,那岂不是断送我赖以生存的手段和灵感的源泉么?
贝多芬其实是出身在一个比较屌丝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宫廷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母亲是宫廷乐团的厨师的女儿,由于他父亲的私生活非常混乱,导致贝多芬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被感染了梅毒,这个梅毒是一直伴随贝多芬一生的。当时因为莫扎特非常红,所以说他父亲也想把贝多芬打造成莫扎特这样的神童,然后就是各种逼他练琴,各种打骂,甚至为了混淆视听,还故意把贝多芬的年龄报小了两岁,贝多芬是1770年出生的,他还对外宣称贝多芬是1772年出生的,反正那个时候人口普查制度也不是特别的健全。
但是贝多芬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作曲天赋,但是他在这样的打骂、压抑当中,一种非常叛逆的性格就被培养出来了,叛逆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几个小故事。
比方说当时贝多芬刚刚来到维也纳打拼,就是当时所谓的“维漂一族”,他当时其实非常有幸拜当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哥-----海顿为师,海顿当时代表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高权威。
当时贝多芬其实是非常有幸地被海顿收做了学生,按理来说,你说江湖老大都收你做弟子了,那你还不好好学习,好好跟着人家混,学个一招半式,然后老师再推荐你一下,那你不转眼就红了吗?可是贝多芬非常叛逆,他觉得海顿教我这些东西都是套路,都太老了,老八股,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当时海顿给贝多芬布置了很多的作曲作业,贝多芬觉得你这不行,我不愿意做这种东西,所以他花钱雇枪手写作业搪塞海顿,当然了,后来被海顿发现,所以就扫地出门。
但是海顿人还是不错的,据说贝多芬当时出道大概是二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是以三首钢琴三重奏出道,还请海顿去听,海顿还非常善意地指出说,你这个第三就先不要发表,因为你这个太创新了,维也纳人他们的品位没有你想象地这么高,他们一下接受不了。所以你看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就不断地向传统挑战,专打传统的脸。
再比方说他的《第一交响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的开头是以一个属和弦开头。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写过议论文吧?一般来说,这个议论文的结构,我们先要抛出一个论点,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是怎么怎么样的。那音乐当中也是一样的,你一开始要点题,比方说XX调,比方说C大调第一交响曲,那你第一个音从套路上来讲就一定是要C大调,因为我是一个C大调交响曲,我要自报家门,我先讲清楚自己的立意,特别稳健,我这个立意立在那儿了,我再慢慢地展开。
贝多芬他不,他一开始来了一个属和弦。他第一个音是一个问号,就相当于你写一个议论文,你上来,我本来是想听你议论,你不告诉我论点,你还先上来倒问我一句。这个就很创新,这就是《第一交响曲》,当时其实非常震撼维也纳观众。
还有一个一定要说的,就是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什么叫协奏曲呢?协奏曲大概就是有一个独奏乐器,比方说钢琴,比方说小提琴,跟一个乐队。当然协奏曲这个翻译有点不太准确,协奏曲Concerto,在意大利语的翻译里,它是有一种竞争的意思在里面。独奏跟乐队关系,不是一个乐队给独奏伴奏的关系,它是独奏跟乐队的一个男女对唱,是一个互相对话的关系,有时候它会有很多冲突,有时候又特别和谐。比方说这个乐队在奏一个主旋律的时候,钢琴在上窜下跳,它要制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冲突,所以翻译成竞奏曲,竞争的竞,就更加恰当。
那一般来说协奏曲的套路是什么呢?一样的,一开始上来一般都是乐队,先要唱一个引子,就相当于看电视剧,我得有一个序幕,序幕完了之后主角才出场,所以一般都是一个乐队,一个引子三四分钟,完了钢琴才出来。贝多芬他让钢琴先出来,就一个音,还没有乐队什么事,非常简单的几个音,由钢琴把乐队带出来,这在当时又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举动,甚至有人认为,这首曲子直接预示的浪漫主义拉开帷幕。当然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比方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第一次把合唱团放到了交响曲这个形式当中。
所以我们去看贝多芬的一生出版的作品只有135首,编号到135,跟莫扎特、跟巴赫都没有办法比,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基本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他每一部作品都在挑战权威,挑战传统,都在创新。
所以说他是体育委员,他整天闹事,整天不按套路来,整天推着时代往前进步。甚至他到晚年的时候有些用力过猛。什么叫用力过猛呢?他太超前了,超前到别人都觉得,这大师是不是耳朵聋了,老眼昏花,写出来的音乐都那么怪。
所以说在1820年代的时候,贝多芬快去世的那段时间,罗西尼是最红的,罗西尼旋风席卷欧洲,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听贝多芬了,觉得你大师牛逼。确实牛逼,可你这曲子怎么就这么怪呢?
当然我们现在再去听,就是说你比较有音乐素养,你听了很多人,像小严就特别喜欢贝多芬晚期的作品,他觉得感人至深,登峰造极。贝多芬作品太超前了,有人说他晚期的作品启示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启示的是20世纪(100年后)的现代派的作曲家,就是他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影响自己孙子的孙子了,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说贝多芬是体育委员,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改革者,由于他的性格,由于他的命运的遭遇,他就是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就是要逆天改命,我就是要让世界给我跪,我就是一个革命者,你们这些人通通说得都不对,要让世界听我的声音,而不是让我去迎合世界的品味。)这就是贝多芬,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汉子,非常有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革命者,他就是古典音乐这个大班级当中的体育委员。
4、后记
说到班级这个体系,用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这个体系来理解音乐圈、艺术圈,不管什么样的时间尺度、地理位置和艺术领域,它都可以去解释一些事情的。
比方说文艺复兴时期,我们有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就是一个班长,因为你们知道他是一个全才,在他之前估计只有波提切利和多纳泰罗是值得提一下的。达芬奇是个全才,他不仅是个画家,是个雕塑家,他还是个建筑家、解剖学家、工程学家、数学家、军事学家,所以说他是一个集大成者。达芬奇的一些著名的绘画,《蒙娜丽莎》、《圣母领报》、《岩间圣母》、《圣彼得》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奠基式作品,所以说达芬奇是班长。
然后拉斐尔,拉斐尔他其实对整个文艺复兴艺术的推动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他只是画画得特别好,更精确来说他就是圣母画得特别好,他的圣母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温柔,特别美丽,所以他的作品你会看到各种题材的圣母,什么《雅典学院》等。米开朗基罗不一样,他是一个对文艺复兴的风格非常有影响、有推动作用的人,米开朗基罗晚期的一些作品直接推动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诞生。

其他领域你再看一样的,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印象主义时期,马奈、莫奈、梵高,马奈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然后莫奈他活得最长,一生非常高产,创作了一千多幅作品,但是你会发现他的作品之间风格变化不大,每一幅质量都很高。梵高就不一样,梵高从他的早期到末期风格一直在变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推翻传统,梵高的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直接催生并影响了像马蒂斯这一类的所谓的野兽派画家的诞生。

所以你看,这又是一个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的故事。放到俄罗斯乐派也一样,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在浪漫主义时期,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你都可以用班长、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系统来理解他们。
用缔造者、经营者和改革者这三个角色,来理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大师的地位,你只要把每一个不管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这三个人抓住,那么整个艺术的动力学就八九不离十了。
5、再后记
儿子马上要进入初中学习了,我要推荐他用班干部的思维模式去学习历史。任何朝代都有缔造者、顽固守旧者和改革者甚至革命者。用这种思维模式去理解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时间尺度的事件,可以迅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看完整篇文章并记住的话估计要30分钟以上的时间,看完后再拖到前面,了解一下班级结构,若对您有启发,了解了古典音乐的发展史,可以象我这种不懂一点音乐的人也可以装B一下的话,这个文章就达到效果了。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