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读到恰妈的诗作三首。
其一:《今年的粽子》
去年的粽子两种
羞涩依偎着娴熟
正如扎着羊角的我
靠着妈妈肩头
喜悦写满脸
今年的粽子
全是模仿妈妈的样子
包一个犹然见妈妈
端一碗米酒洒
再也没见妈妈迎我归
插一把艾草在门头
剪一缕思绪
捏紧线头
不知妈妈那端
炊烟是否缭绕

马上端午节了,自是佳节思亲。儿时羞涩的靠着妈妈的肩头吃妈妈做的粽子,在充满喜悦中成长。而今学着妈妈的样子包好粽子,却不见妈妈回来,门头的艾草剪下一缕思绪,不知妈妈那头炊烟是否缭绕。
思亲而亲不待的伤痛跃然纸上,不觉让人泪眼迷离。我留评:情真意切。近乎余大师《乡愁》。
后来看了文后她写给简友的回复得知,她说:”是借同学的图像,她妈妈去年年底走了,借景抒情。”文风朴实却富有想象。
其二:《昨夜》
昨夜没有风
梦见在开店
然后一伙人
凶巴巴地抢走
店里的服装
我好心痛
后来
我小儿趴在衣服上
不忍
手被捏得发紫
而我无法动弹
活生生被解体
这年月
做生意是种煎熬
为母之忧处处现
读后,留评:很巧妙!
恰妈则回复:昨夜梦,今还痛。儿行千里母担忧。
母爱,亲情,就这样一代代传承,这才是人类最大的文明。
其三:《迷路》(打油)
一说东城市场有约
偏差十里有多
至到红星再也不对我眨眼
才知离家倍儿远
痴呆
痴呆
不是一两天
年后就有三两次
烧水忘关汽罐
水壶终于耐不住寂寞
这一句痴呆怎了得
等儿女们大了,自己也和妈妈一样老了。学着她的平时与直白,我以《如梦令•恰妈》留评:
烧水忘关汽罐,
出门总是迷路。
不是一两天,
年后已有三次。
痴呆
痴呆
盼儿早点回来。
“恰妈”则说,岁数不饶人,老忘事。是呀,操劳半生再有点累了。
等看完“三首”回到评论,首先是“半裸银装施粉黛”在我刚入简书时的《众生相丨七个小矮人》下留评:同感,我也喜欢朴实的语言。
她其实是对我和“烟霞浪子”一段对话的再评。
“生活写实!”
“文笔太浅。”
“呵呵,朴实最好,我不喜欢那种咬文嚼字花里胡哨的鸡汤!”
不多大功夫,“烟霞浪子”有分别为我俩交代:
烟霞浪子: @半裸银装施粉黛 是的,一定要写出真实的东西,不喜欢那些说着好听但毫无意义的连鸡汤。”
烟霞浪子: @甄玺 千万别搞深了,浅才显,道理一定要这样讲才好,节日快乐!

延续阅读:文集《惜缘丨感恩遇见》
网友评论
端午給母包米粽
粽子线绳缕思绪
但愿妈妈能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