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石老街位于有“重庆外滩”之称的南滨路上。从山头至山底80米高的落差,按照“一街两埠四院十景”的景观打造。“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指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景区内有重庆最大的亲水广场弹子石广场、在清乾隆年间就很有名气的王家沱水码头、西南首家杜莎夫人蜡像馆、基督教堂、百岁坊、大足石刻、爱情墙、及四大院等。
进入刻有“弹子石老街”高大雄伟的牌坊,就进入了老街的游览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3479/e85e4a706593d490.jpg)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岁坊”牌坊。清光绪14年,王家大院主人王信文时任封政大夫一职。在他妻子钟氏满百岁前,巴县府衙奏请光绪皇帝为钟氏立“百岁牌坊”。光绪应准,故立此“百岁坊”。上有“诰封”及四柱四联的撰书。这些文字浓缩、折射出弹子石老街开埠文化的历史信息。同时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人都能长命百岁。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3479/26d9e4ff9245a6e4.jpg)
由山头走向山下,一层多景,景景不同。
四大院中,号称“西部门户水路第一家”的王家大院,是川渝盐商王信文的私宅府邸。非常大气,也非常气派。它是一近乎圆型的楼式木制建筑,采用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具有宏伟的建筑、完美的布局和精致的装饰。格局与福建土楼相似,只是土楼为土质结构,而这为木质结构。是重庆开埠史的重要标志。
让我流连忘返并震撼我的是雕刻艺术大足石刻。它是由大足石刻非遗传承人刘能风老师创作,做工非常的精细,也极具价值。我更欣赏的是由石刻中心向两边铺展开来的“知恩从孝图”及“牧牛图”近二十幅石刻图及其寓意。
“知恩从孝图”通过“怀胎守护恩 临产受苦恩 咽苦吐甘恩 哺育不尽恩 推干就湿恩 生子忘忧恩 洗濯不尽恩 夫妻偕老恩 远行忆念恩”九幅石刻将父母从怀孕到哺乳到把孩儿养大远走他乡,把父母的那种含辛茹苦、孩儿的知恩图报展现的淋漓尽致。
“牧童图”通过“未牧 初调 受制 回首 驯服 无碍 任运 相忘 独照 双忘”十幅石刻把牧牛人、牛作为修行者,通过自律与他律来修炼自身的内心,经过循序渐进的修炼,达到宁静致远,主客观世界高度统一的境界。
这两幅石刻,不论是对参观者还是后来者都起到一种传承、一种了悟的深远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3479/4128a58de4b50b9a.jpg)
“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辉映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讲回报给你最清新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点。”这封中、英双文版百年战地情书的当事人王德懿、曹越华,1945年在重庆举行结婚典礼,2015年相隔七十年两人再次来到重庆。在庆典上,曹越华再次背诵这句话,并说出“等我们一百岁了,再来读一遍好不好?”的浪漫爱情画面,感动了现场多少人,让全场多少人为之动容。 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这古老、厚重的老街里被设计成了紫红色的“爱情墙”,让参观者也来分享这份温馨、这段浪漫。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3479/f06b0d67b1612a6b.jpg)
杜莎夫人蜡像馆不仅为这座古街增添了现代气息,而且也为美丽的重庆带来了更为国际化的旅游特色。
老街内的基督教堂,这座外貌非常有异域风格的建筑,是重庆开埠文化的一个历史文化遗迹。说明那个时期,西洋人曾进驻重庆,带来了西方文化及文明,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昌盛。
光绪年间,巴县人杨沛中举出任巴县令。广行善事,来此修缮弹子石石桥,造福乡邻,命名青云桥。据说后人从此路过工作事业蒸蒸日上,平步青云。如文章前的你有机会来弹子石老街,一定要来青云桥上走一走,你也能平步青云获得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93479/2263f062fb8df0d4.jpg)
弹子石老街在2018年恢复重建并对外开放,复建后的弹子石老街真正成为重庆人有着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的山城历史文化老街。它传承起有着很深的历史底蕴、有着曾经的辉煌、有过消失的重庆开埠文化。 经过重建的弹子石老街,多年前的那段过往的历史图景真实地重新浮现人们的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