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霸霸,一天一次深度思考,这是我的第026篇文章。
五一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明天就要回归到工作岗位,不少小伙伴内心已经开始瑟瑟发抖。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放松,也是时候提起精神,准备好明天的挑战了。
所以今天聊点关于投资的话题,当做是明天上班前的开胃菜。
就在前2天,老妈告诉我说最近的房市有些回暖,之前打算把家里一套120平的房子卖掉,来换取市中心投资潜力和抗跌能力更好的房子,当时这套房子大概能卖255万的价格。
而回暖后,这套房子根据中介的说法,可以挂到290万,前后不过就2、3个月的时间,浮动了大概35万的价格。
如果当时把这套房子卖掉,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找到替代的投资渠道,毕竟就算买新房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看看楼盘的情况,很难做到无缝衔接。
而且由于之前买得比较早,现在的政策环境可能发生了变化,相关限购、首付比例之类的问题要去研究
家里买的这套房子不在市中心,升值的幅度自然比不上市中心的房子,如果当时卖掉,这个时候要买核心地段的房子,那刚好就是“低卖高买”。
如果当时做了这个错误的决策,35万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并不算一个小数目,对于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就算一个没有结婚的人,年薪15万,一年能存10万,这个储蓄率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了,因为早卖了2、3个月,需要花至少3年的时间,才能弥补这次错误的投资决策。
在某些关键性节点上犯的错误,你在之后需要花费数倍的代价才能弥补。
假设有个人第一年投资赚1倍,第2年投资亏50%,这个人的本金是不变的,如果考虑上机会成本,他还是亏钱的,一年找到5%左右收益的理财渠道并不是很困难,2年就是10%。
许多人在牛市的时候看股票飙涨,翻了几倍特别的过瘾,曾经暴风科技的股票实现过连续36个涨停板,暴涨50倍的神话,但之后5个跌停就立马让它下跌了将近一半。
在投资市场中,避免犯错其实是最稳妥的投资策略,股神巴菲特生涯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0%多一点,但每年都保持这样的水平却是非常难得的。
投资更多是一场马拉松,看谁跑得远,活得久。
不仅是投资,在其他事情的关键节点上犯错,同样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举个最现实的例子,高考。
很多人在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才后悔为什么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努力,想在本科毕业或工作后再找个机会去进行研究生的深造,弥补自己的学历遗憾。
虽然说,高考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人生,但是如果高考能够非常顺利地过度,从大概率上来说能帮你今后的人生省去不少的麻烦。
比如你想进腾讯网易这样的公司,那么这些公司在校招的时候,往往会更多考虑985、211的名校。
如果你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那就更多只能在工作之后走社招的渠道,但社招往往要求你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至少在3年以上。
你进了名校、进了大公司,它的光环在很多时候会让你畅通无阻,虽然它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实际的价值,但社会往往给予这些光环更大的关注与包容。
本一和本三在学费的收取上就有差距,本一学校一年的学费大概就几千块,本三学校通常都要上万,然后到就业的时候,名校毕业的工资更高,非名校毕业的工资相对低一档。
曲线救国不是不行,只是浪费时间,关键时刻不犯错能大大减少我们的付出成本。
既然关键性节点不犯错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却很难做到呢?
关键性节点可能就发生这么一次,但一旦发生损失极其大。
因为没有经历,所以容易忽视,没有抗风险意识。
高考基本每个人都会经历1次,父母师长总会告诫我们它特别的关键重要,但因为没经历过,就容易不以为然。
如果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知道改变命运唯一的方法就是高考,相对容易孤注一掷,而某些家里有矿的孩子,上一代的财富积累给了他极大的安全感,很容易掉以轻心。
这几天,步长制药的创始人赵涛因为斥资650万美元将女儿赵雨思买入斯坦福大学而引起广泛争议,虽然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不得不说,家庭条件更好的人在教育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无论是这种背地操作的特权,还是家庭环境的熏陶。
自从工作以后,我在朋友圈偶尔会刷到一些轻松筹的转发,大多是身边同事朋友认识的人因为重大疾病或事故而需要不菲的金额治疗。
我在大学时就读的是医疗卫生管理专业,专业课上提及过中国有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日常的医疗保险作用更多在于实现保障的广泛覆盖,但它很难解决一个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商业保险虽然在中国非常受人诟病,种种不专业的保险推销员为了推销保险,而变相地出售一些没有保障作用的产品,但实质上它对于实现家庭保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能稍微花点时间了解,可能花几千块钱,就可以避免这种概率很小,发生后损失很严重的风险。
我身边的同事,很多是在看到是周围的人发生了这些问题后,才懂得及时去买保险的,但只有自己主动去控制风险,才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第二个很难不犯错的原因,在于关键性节点不犯错,背后需要平日里深厚的积累。
高考要想考得好,临时抱佛脚必然是不行的,最起码你在高三这一年要非常努力地用工才行。
投资决策也不是简单的抛硬币决定是和否就可以的,卖房子之前你要考虑万一房子跌的话你有什么手段来控制风险,之后是否能立马找到接盘的房子,平常有没有多出去考察一下当地楼盘的情况,有没有多参考一些专业文章的建议,有没有及时的通过中介了解信息等等。
这些都意味着,你必须要下苦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一次完美的表演,是台下无数次的排练。
为了保证不犯错所做的这些努力,足够你有十足的进步。
高考时候老师经常说,少错一道题,你就可以干掉几百人。
而且像投资这样的领域,你不犯错,就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获取收益,股票买卖是因为买卖双方的预期不一致才决定交易能够成功的,从短期上来看,股票确实是一个零和博弈。
所谓零和博弈,就是一方的收益是建立在另外一方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个原因,在于将犯错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这里我提个问题,鼓励年轻人去试错和关键性节点不犯错是一回事么?
鼓励试错的前提是这件事失败后的代价是可以承受的,今天很多职场新人喜欢频繁地跳槽,美其名遵从自己的本心,年轻就要不断试错。
但实际上,工作第1年、第3年、第5年都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性节点,如果因为频繁跳槽而缺乏深厚的积累,导致在这些时点上你没有足够的成绩,你之后的职场发展的容错空间是越来越小的。
投资里有个准则,就是当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和收益远远大于失败的概率和收益时,就应该去做。
比如有个投资机会,需要你投100块的本金,失败概率是90%,成功概率是10%,一旦成功你可以获得1万元,这个时候失败了你不过损失100块,但成功率乘以收益的预期值远远高于亏损的金额,这个时候你应该去做这件事。
这个才是去试错的准则,但很多人曲解了意思,经常孤注一掷的想要辞职去创业、把概率极低的事件套用在自己身上,这是极大的风险。
不是每一次都需要以身试错,该避开的坑尽量避开,没有必要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烦恼,那是受虐,不是磨练。
第四个原因,是在于缺乏辨别关键性节点的认知能力。
我看过一本书叫《不做无效的营销》,是奥美的数据总监王泽蕴写的,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只能看到少量能理解的世界,而大部分世界,因为理解不了,放在眼前也看不到
像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我们必须要防范,虽然概率极低,但往往肉眼可见,不去防范一旦反生对于家庭的大家是毁灭性的。
而像房产投资,即便不去做,最大的代价不过是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但至少不危及你的个人生存对吧。
这一类涉及时代进程影响个人财富积累的关键性节点,如果没办法识别,它极大的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是要整整一代人才能弥补的,经常看到说资产阶级已经固化的说法正是来源于此。
认知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最难判断和解决的。
这几年有什么东西是在疯涨的,物价、房价、比特币,但比特币只是其中一段时间暴涨,之后就开始悬崖式下跌。
同样是在上涨的阶段,我该买比特币还是买房子呢?
能考虑这个问题的人通常还算比较有上进心,在房价还没开始疯长的时候,有的人没有选择投资,而是拿去买了豪车,后面当然是欲哭无泪的。
我家里的房子也是长辈买的,不是自己做的决策,可以说是很幸运了,曾经我还认为依靠个人努力可以填补房价上涨的差距,但经历现实的洗礼才发现并没那么容易,只能说当时too young too naive。
这一点上,我只能说一说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
要解决认知方面的问题,你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钻研,房子也好,比特币也好,都逃不开经济发展的规律。
一个1块钱的比特币能疯长到1万元,这种不符合正常经济发展规律,就像打了催生素的鸡肉一样,必然是不长久的。
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完全不顾事物背后发展的本质规律,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投资切忌贪婪。
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在同学的建议下,买了一个类似庞氏骗局的投资产品,这种产品的收益来自于后面进来者投资的钱,而并非是通过正常的商业运作获得的收益,一旦没有后续的人跟进,就会引发崩盘。
当时我对于投资没有什么概念,只看到了眼前的收益,和家里借了钱投资,结果这笔钱亏了大概有一两万,对于还是学生党的我来说,就是笔巨款,太心痛了。
后来也有类似的项目,最著名的可能是钱宝网,后来我妈也听到发廊的老板说自己投了钱进去,怂恿她也投资,还好在我尽力阻止之下避免了二次亏损。
没有投资能力的人,由于对投资标的认知不高,很容易轻信周围人的建议,而真正要做到有能力辨别,是必须依赖自己的独立思考的。
很多人买房是因为身边的朋友买了,也看到他们的收益。
但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房子跌了呢?下跌的风险和没有买房子带来的机会成本,哪个你能承担,每个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你之前恰巧买了房子,就应该趁此机会赶快恶补相关的知识,不要掉以轻心,人都是很容易有路径依赖的,上次成功的逻辑下次未必管用。
尽量让自己的决策建立在正确的判断基础之上,而不是靠运气,否则第二次很难就有同样的好运。
我自己在做投资时,会查看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去专业论坛网站查看大量的分析文章,有些优质的内容,我也会付费去学习阅读,虽然不能保证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对的,但大量详实的调研和思考,是风险降低的保障。
比如我在得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里就看到了一个对于长远房价趋势的预判,以及关键性因素的分析框架,至少填补了一定的知识空白。
投资中没有绝对正确与错的事,很多事都是事后才能知晓结果,我们今天买房看固然是正确的,但换个时机答案却不一定。
关键是,你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判断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