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文会友重塑中国心
三体粗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四季”化

三体粗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四季”化

作者: 花间墨 | 来源:发表于2018-09-24 20:35 被阅读0次

    经济如水,政治如火,文化如云。

    河流,人类母亲河。

    农耕,渔猎,游牧,商旅,都离不开水,河流。

    水经过的地方,芳草茵茵,鱼虾成群。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吃喝得以满足,所以经济,经过之处得以救济。上善若水,经济理应亦是。

    而政治,是随着经济问题的凸显而凸显出来的。政治,最初本意,把泛滥的洪水治理好,把干涸的枯湖引满水。政治,理应如此。

    文化,是经济政治活动升华出的法则,信念,习惯。文化最讲不清晰,却又最需重视。它如风似雨,云阴云淡,电闪雷鸣,落叶秋寒。文化是民族的经络,隐形的基因。肉眼不得见,心神可探察。

    于是三体一出,“四季”化成。

    春季:河水叮咚缓缓,阳光明媚温煦,风轻云淡,细雨润滋。经政文和谐绽放。

    夏季:河水哗啦啦,时有洪荒冲,天降暴雨,日被遮蔽。时有大旱枯,日光毒烈,万里无丝云。日出则热炎,风雨必剧。经济政治文化大折腾,整体繁荣发展。

    秋季:河水静悄悄,阳光毒而不暖,风干而冷,雨寒而不滋润。经济政治文化无生机,却有前人之收果,表象一片繁荣,实则叶落枝枯。

    冬季:河水已经冻结,只有暗流或有流动。阳光高举而不达温,风雪刺骨冻杀人,经济死机,政治无力,文化黑暗,整体死气腾腾,经济政治文化已然面临重新洗牌。

    如此,且看华夏五千年,粗略分析


    夏商西周,大致是归属春季的。

    春秋战国,是春走向了夏

    秦朝,是秋而冬,最终短命而亡。

    大汉豪情,爽嗨。

    西汉,是春,继而汉武帝一番折腾,转而入夏。西汉末期入秋。

    王莽,是夏愿冬实,也就是希望达到夏天的效果,结果却最终是冬天。


    东汉,是春,东汉末入秋,

    三国,别看很折腾,是夏。

    忠义传千古。

    西晋虽一统天下,是秋而冬。东晋是冬,南北朝是夏,秋。


    隋朝虽短,却是春而夏,

    唐,是春,夏(武则天虽然折腾,却折腾出来盛世),继而秋。

    五代十国,是冬。

    北宋是春,继而夏,王安石变法及司马光复旧法,可是把大宋折腾的够呛。很快就秋了。

    南宋,北宋遗产南渡而已,春而很快转秋。


    蒙古帝国,寒冬。当年蒙古血洗之路,应列为与希特勒,日本法西斯同等罪名的罪恶事件。

    蒙古帝国不是中华历史,元朝是,说它是为了说元朝,元朝是秋之春水。经济还行,政治文化一般般,尤其是废弃科举,倒是逼出来一个元曲。

    明,是春而夏,后秋发而冬亡。而明之夏烈之日,至冬而热。大明后期,亡国将近之时,还击败了日本的前侵略,葡萄牙的殖民入侵。

    清,是冬夏之毒辣手段上位,继而康熙入春,雍正用夏,乾隆坐秋。此后无大作为,是以秋继而梦春,天朝大国自嗨。


    晚清,冬藏夏。所谓冬,是大清被列强一次次敲打,已经不行了,而夏是睁眼看世界的国人志士,一波一波的折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所以啊,晚清,让人恨之又爱之。

    民国,春而错入夏。袁世凯是个有手腕的人,当时也全国统一,要不是他太图权利,走过了,历史不一定如何。袁大头的硬币,通用了很久。

    北洋民国时期虽然有点乱,也是夏,风云聚会啊,凡尔赛和约不签字,青岛拒绝割让日本。

    国民党民国,是夏,抗战胜利后转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体粗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四季”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yh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