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天,文化馆小陈来电,说今日下午行课啦,招了四十来位学员。两点半,经班长点名,四十四位学员基本到齐,教室坐得满档满档的。
虽说名之为“文学修养”课,但考虑到上期扯了诗经、唐诗、宋词,这一期打算改扯《论语》了。理由如下:既然是文化馆主办的,不扯扯文化说不过去,而且,学文学的怎么可以不学论语哩。
当然,我保证我的闲扯,绝不与于丹的讲论语雷同,她是高头讲章之讲,我是东拉西扯之扯。扯得对不对,扯得有没有道理,恭请各位学员自行判断。如果因此能够促进大家对论语的一点思考,也就知足啦。
自然,我不能保证,所扯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殚精竭虑思索所得,相当多的理解还是借鉴了前人今人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不打算把精力放在学者们的争议之中,钻迷宫,让大家晕头转向,我更愿意既分析清楚论语的基本思路,又结合现实社会的世态百相,进行古今对比,由此发现传统、认识现实、展望未来,因此,可能天一句地一句的……如果出现如此的思维错乱,请大家多多包涵了!
如果这节课扯完了,大家觉得这样子的闲扯,还有意思,我就继续扯下去,如果多数人觉得没意思,那么我们就改弦更张……
好好好,闲话少扯,我们的“论语闲扯”正式开扯啦!
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中学教材里的传统选段了,我教过无数遍,但是现在我发现,过去讲的都不到位。错在哪里?错在基本上都把它当成三句不搭边的话,一说学习,一说交友,一说自我修养。
第一句说学习并且时时温习,发自内心的愉悦,也就是“乐学”。第二句说朋友来了,自己很快乐。我们都知道学习需要交流分享,尤其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是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享受和成就。我们现在“朋友”一词就宽泛得多了,什么狐朋狗友、狗肉朋友、点头朋友多得很,似乎与志同道合没什么关系了。第三句说当周围的人不理解你的所作所为的时候,虽然你内心善良、正直,虽然你满腹才学,虽然你腰缠万贯,但也不要愠怒生气,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这叫“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真正的强者,一定是耐得住寂寞和孤独的,一点误解曲解不理解算得了什么呢?你看动物界也是这么一个规律:蚊子整天嘤嘤嗡嗡,四处喧嚷,寻找填报肚子的资源;而兽中之王老虎呢,很多时候孤零零地呆在山顶草丛中,不言不语,但一当发现猎物猛扑下去,就足够它吃个十天半月了。所以,蚊子之类的,就注定了只有眼前的苟且,而没有诗和远方。
那么,孔夫子这三句话,我过去的讲解,就把它当成了他随便闲扯的三句话,虽然各有其义,但现在我发现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夫子学习状态的自道,孤独地学习着,即使没有新的书籍可供阅读,温习复习也别有一番乐趣,当然有朋友来了,那就更好了,不是菜要吃好酒要喝饱,而是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相互提高了,那么没朋友来,也没关系,周围的人苟且着,不理解我也没关系,我有我的诗和远方呢。
你看,这不是孔夫子有志于学志存高远的真实写照吗?
2.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巧言令色,这个成语现在都还在用。它指那些尽说漂亮话的,尽说光面子话的,实际上不诚实的,大大的狡猾的人。对这种人品,夫子是看不起的,直言“鲜仁”。仁,乃夫子哲学的基石,这个概念说起来很复杂,一两节课那是讲不清楚明白的,我们就简而言之,借他的话来说。有一回一位学生问他什么是“仁”,夫子曰:“仁者,爱人。”此爱人非彼爱人。
此处这个“人”不是具体的哪一个人哈,是民胞物与,是所有的两足动物。我们用孟子的话可以说得明白点,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了,这是不是类似于西方的博爱,当然,与墨子的“兼爱”也有几分近似。基于一种爱,待人,当然就不该“巧言令色”了。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夫子说的是“鲜”而不是“无”,话语留有余地,并没有把这种人一棍子打死。这体现了夫子的宽容心态。想想后来,儒学大师王阳明说过“满街都是圣人”,或许就是从这个“鲜”字而来哩。
当今社会,我们基本上不说谁谁谁“鲜仁”了,用得多的是另外一个成语,是哪一个?鲜廉寡耻!这个就已经不是仁不仁、仁多仁少的问题了,而是连基本的廉耻都没有了,因此才有骂人禽兽的,可见仅就道德伦理而言,如今是丛林社会了。
3.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反省、反思,是人之成人的必由之路。那么曾子都反省些撒子呢?首先反省的是今天为人谋事忠心不?其次反省对朋友讲了诚信不?最后反省老师传授的学业温习复习了不?这是一个春秋时代的三好学生。
但我们想想现在,我们的孩子或孙子回家,我们一般是怎么问?大多数可能是问:作业完成了不?我想,孩子自己躺在床上反省,也是首先反省的作业学业。
这就是古今教育之根本不同啊!夫子是把成为一个人放在首位,而我们是把考试成绩放在首位。
把成绩放在首位,甚而至于把它视为唯一,就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了没读几本书的书呆子,心理、心智、心灵基本上没能得到训练和成长。为什么说“没读几本书”?因为成天在教科书和题海里瞎折腾,也许不该叫“书呆子”,该叫“题袋子”准确些。
4.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再看看另一位三好学生是怎么说的。他认为的贤才有三项指标,一、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二、侍奉君王,能够忠诚卖命,三、交接朋友,做到言而有信。他认为,做到了这三项,即使未经学习,他也认为学业有成,可以颁发北大清华的文凭喽。
这还是把教育当成培养人成人、成为一个社会人的目的来要求的。也就是说,孔夫子那个时候的教育,所学所知,都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联,不脱节。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与现实生活联系甚少,成天做题让孩子们在一个二维空间里爬行,从来都没有站起来过……
网友评论
先生这是理解到精髓,才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高👍
如果有幸听到先生的教诲,才是幸运!
好并茂👏👏👏🤖🤖🌼🌼🌼🤗🤗🤗😬😬
鼓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