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罗有个地方叫高家坊,京广线上也有高家坊站,不过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火车站,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客运列车停靠。
我读高中时,有个同学的姨妈家在高家坊。高一结束后的暑假,我和他一起去他姨妈家玩。
在我的印象中,在京广铁路高家坊段的西边有一个不知名的山脉,高低山峰连绵起伏。
那时的我们,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
一天,我们只带了一点食物就跨过铁道线向大山进发了。
到了一个山脚下,找到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沿道一路上行。山上的植被茂盛,有大量不知名的花草,我们也发现了很多时令的野果,甚至还见到了猕猴桃,不过个头小的可怜。
上山的小道弯弯曲曲,可能平时少有人走,有的地方都被过人高的茅草遮住了,我们一路互相鼓励,披荆斩棘,去四处探究。
上山的途中遇到一个水塘,我们还下去游过一会水。山上间或还有一些嶙峋的怪石,记得当时我们在攀爬一块较大的石头时还差点失足掉下。
不知不觉我们上到了山顶,看到到下一个更高的山前有一小块平地,有稻田,也有菜地,稍远处还有一栋典型的湖南民居。
这时我们已经将所带的水喝完了,看到稻田旁有一口水井,我们走过去准备喝井水解渴。当我们俯下身子,正准备掬起水来喝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喊“不能喝!”
我们吓了一跳,直起身子向声音传过来的地方看去,一个老太太站在房前,正向我们不断地摆着手喊着:“不能喝!不能喝!”
我们以为老人不允许我们喝这个井水,于是向她走过去想解释一下。
我们刚走到跟前,老人就笑吟吟地问我们是不是口渴了,告诉我们喝井水不卫生,要我们去屋里喝烧开的水。
走进老人的屋里,在一个很大的厨房坐下。老人拿起瓦壶开始烧开水,准备给我们沏茶,然后老人坐下来和我们聊天。在得知我们是来玩的学生后,她要我们好好学习,以后考清华、北大。
老人告诉我们,她和老伴没有子女,是公社的五保户。两个人种了一些糯米和蔬菜,养了一些鸡鸭。有一个侄儿每周会上山来看望他们,给他们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平常他们用收音机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习惯了也不感到孤独。
水烧好了,她给我们泡了盐茶,还将我们的随身带的水壶灌满。到我们临走时她从房梁上取下一个小竹篮,看到里面放着四个西红柿,她一定要我们带上,让我们在路上吃。我们很不好意思,婉言谢绝。但她一定要我们带上。最后拗不过老人,折衷了一下,我们拿两个大的,同学把我们包里仅剩的几颗糖塞给了老人做为交换。
因为时间不早了,老人怕我们迷路不能早点回家,她一直将我们送到下山的岔路口,反复告诉我们下山回家的近路。
在下山的路上,我和同学探讨老人的热心之举。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老人久居山中,因为人迹罕至,而平常在收音机里听到的都是好人好事,于是保留了中国文化中热情好客的传统,自己心怀善念,对陌生人也不设防。
我当时回忆起好像在哪里看过这样一句话,“遇山则厚,遇水则滑”,说中国古代,自然水系是维持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环境,水运是重要的运输方式,大宗商品都是通过水运完成。因而居住在建有码头的地方的人们因为商业发达,各地商人在此聚集,传递来自各地的资讯,相对居住在山区的人见多识广,言行举止丰富多样、狡诘滑稽,不似居住在山区的人淳朴厚道、热情好客。
此次高家坊一行,尤其是登山遇到善良淳朴的老太太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印象更加深刻,只是在后来再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