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第一章:时代之五胡入华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五胡十六国灭了西晋。
易中天:对,但五胡十六国也是一团乱麻。
艺凡:五胡十六国起源在什么时间?
易中天:西晋惠帝,止于南朝刘宋,历时一百三十六年。其间建立的政权,则其实有十九到二十个。政权的建立者则多为少数民族,包括匈奴、羯(读如竭)、鲜卑、氐(读如低)、羌,合称“五胡”。其中,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最多,七个。其次为氐人,四个。再次为匈奴人,三个。羯人和羌人,各一个。另外还有四个小政权是汉人建立的,共二十国。不算仇池和北魏,十八国。称为“十六国”,则是没有计算冉魏和西燕。
艺凡:这也太乱了。
易中天: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记住这些国名和人名,但很清楚所谓“十六国”基本上都在北方。
艺凡:晋王朝的半壁江山已然丢失。
易中天:而且丢得实在“不是地方”:关中地区本为周文明的发祥地,长安和洛阳更是秦、汉、魏、晋四朝帝都所在,不折不扣的华夏正宗。现在统统变成了“胡天胡地”,岂非“乱我中华”?
艺凡:让人痛心疾首啊。
易中天:我们知道,汉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的根据地在中原。现在胡人“居中国”了,是不是该做天子、治天下?胡人认为应该,汉人认为不该。持这种观点的汉人代表当数刘琨。
艺凡:他怎么做的?
易中天:曾试图策反敌方匈奴人的羯族部将石勒,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你们胡人反正做不了天子,不如到我们晋朝来做一个名臣。
艺凡:皇帝和臣。
易中天:他选择了皇帝,石勒并非五胡在中国北方称帝的第一人,第一个是匈奴人刘渊,国号叫汉。他甚至宣称自己就是大汉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因为冒顿单于是刘邦的女婿,后世单于跟汉皇帝就是表兄弟。兄终弟及,大汉帝统当然由他承接。
艺凡:这,大家能认可他吗?
易中天:不能,他的国号后来也被侄儿兼养子改成了赵,史称前赵。羯人石勒建立的国家也叫赵,史称后赵。前赵是被后赵灭的,后赵是被冉魏灭的,冉魏是被前燕灭的,前燕是被前秦灭的。灭了前燕以后,中国北方就暂时是前秦的了。
艺凡:前奏是谁的政权?
易中天:氐人的政权,前燕则是鲜卑人的。因此五胡十六国前半段的主角就是:匈奴(前赵)、羯(后赵)、鲜卑(前燕)、氐(前秦),以及前秦衰落时异军突起的羌(后秦),汉人的冉魏则昙花一现。至于后半段,当然是鲜卑人的,他们建立的北魏甚至维持了将近一个世纪。
艺凡:谁说“夷狄”不能为王?
易中天:当然能。独霸天下,显然只是汉人的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事实上,自从匈奴刘渊打开了缺口,中国北方在长达两个半世纪内就是少数民族的历史舞台。就连最后统一全中国的,也是北方胡汉混血的隋和唐。这就是事实,也就是历史。
艺凡:把胡人看做可欺辱的劣等民族,这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文化偏见。
易中天:更何况所谓“五胡”,也并非从遥远的异国他乡突如其来杀进中国的。他们早就居住在中国境内,并与汉人混杂甚至混血。也就是说,他们其实已是华人,奈何以“异类”视之?
艺凡:汉民族毕竟代表着先进的文化。
易中天:对,事情是这么发展的,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对汉人的歧视和压迫忍无可忍;另方面,他们对汉文明和汉制度却心悦诚服地敬佩和向往。因此,胡人进入中原地区称王建国之后,并没有打算实施“胡化”,而是反过来将自己“汉化”。
艺凡: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易中天:率先汉化的是匈奴。因为从东汉光武帝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持续南迁,并在黄河的河套地区沿长城一线扎下了营盘,充当着汉帝国的戍边者和同盟军。这一过程到西晋已历时二百多年,匈奴哪里可能还是胡人?
艺凡:那刘渊声称他有权得到汉王朝的祖业,并非全无道理。
易中天:建立后赵的羯,建立前秦的氐,建立后秦的羌,汉化程度深浅不一,对汉文化的热情却不亚于匈奴,但,力度最大的还是鲜卑。或者说,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甚至下令禁止胡服和鲜卑语,把贵族们的鲜卑姓氏统统改为汉姓,还命令六位皇弟跟自己一样娶汉族高官之女为妻,堪称“全盘汉化”。
艺凡:这就不能叫“五胡乱华”,而该叫“五胡入华”了。
易中天: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少数民族的融入,一个以汉民族为多数人的新民族才得以诞生,中华历史上的“第二帝国”(隋唐)也才得以建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