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写过几篇关于整理方面的文字,很多小伙伴问到,到底怎样才能做好整理呢?如何整理房间,如何整理衣橱,如何整理物品……
我想答案就是四个字:会扔会买。
说到“扔”和“买”,很多人会说,多简单,有何难?对于扔东西和买东西这两件事,相信谁都可以,但这两个简单的动作,请问你做对了吗?
要想做得既对又好,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修炼出深厚的“内功”。要想习得,必须先来一场心灵对话。
01 拷问心灵,人生是否需要整理?
你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满意?
你是否对自己的房间满意?
你是否对自己的穿着满意?
如果上述问题,你的答案有一项是“否”,那么,你绝对有必要了解整理,加入整理。到底如何整理呢?绝非收纳,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物品由多变少,对其进行“断舍离”。
因为物品不仅占据我们的空间,也会占据我们的心灵。清空物品,不仅腾出更多的空间,更给心灵留下空白,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空间去接受新的事物。
断舍离,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整理方法,而是一种机制。只要了解个中的奥妙,就能激发干劲,让人瞬间燃起大干一场的斗志。它通过整理的过程,让你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
02 扔东西,要下狠心、下对手。
很多人处在“光想不做”的阶段,知道生活需要通过整理来改变,却迟迟未付诸行动。下狠心,狠下心,是这类人所需要的。之后,便是下对手,即扔对东西。
在断舍离里,最重要的是筛选出必要的物品。只需考虑两方面,一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轴”,二是当下这个“时间轴”。对某件物品,通过询问自己的内心,与当下的自己的关系,进行取舍选择。
有些失恋者,一直无法走出阴影,大多因为活在过去。殊不知,过去的物品占据了物理空间,更占据了情感空间。不妨试着丢掉一切和过去相关的物品,慢慢地,你会发现,在情感上也渐渐淡忘。猛一回头,发现自己已然释怀。
诸如此类,都是时间轴和关系轴错位的结果。我们把“关系轴”错位在物品与他人,而非“自己”上;把“时间轴”错位在不确定的未来和成为过去式的过去上,并非“当下”上。
在践行断舍离的过程中,主角不是物品,而是我们自己。考虑的是自己是否需要它,而不是它是否还有用,如果有“扔了很可惜,还是留着”这样的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依然会为物所累。
断舍离真正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去,彻底断绝与它们的关系。如此彻底地舍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必需的、合适的、且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自己的空间里。
03 有一种“会买”的境界,是“不买”。
我们知道,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的若干个“当下”所组成,所以这些对“当下”的自己,合适、必须、在用的东西也必须时时更新着。如此一来,我们不断地更换着,思考着当下的这些东西是否对现在的自己有用。
通过思考,我们逐渐认清,原来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真正必需的东西并不多,有很多没有用的东西在占据着我们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只会关注那些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懂得如何剁手,拒绝非必需品,不再疯狂地买买买。
记得有一次买消毒液,当时为了参加满减活动,愣是把一瓶的需求生生地变成了六瓶。买回家,占空间不说,光是用,就用了很久。过了一年多,发现还有三瓶没开封,再看有效期,居然已经过期。其实真正的必需品,就是一瓶,而非六瓶。
一旦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三思而买的习惯,我们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断舍离是以不断循环代谢环境为前提,让家永远处在变动流转的状态。是不是只要进行断舍离,循环更替身边的必需品,不乱买,乱堆东西,就再没有整理房间的必要呢?毕竟,提到整理收拾,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不情愿,不得已的一件事。
事实上,一旦我们形成了断舍离的观念,身边没有了任何多余的物品,自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持这个感觉不变,此时的我们,也更愿意这么做。只要体验过这种舒适感,我们就会爱上整理。
如果遇到必需品,非买不可,那一定要买少,买好,切不可因为便宜而买。遇到打折便宜的物品,一定看自己是否需要,如果不是必需品,一定要控制好购买欲,不要因为买而买。有一种会买的境界,就是不买。
总之,会买和会扔同样重要,它们把控着我们物品的入口和出口。想让生活更美好,修炼“会扔会买”的深厚内功,一起来给生活做个瘦身SPA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