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认识圈内一个大姐,她在广州,有房有车,大姐人很好,做得是化工产品,因为同在一个圈子,大家经常交流。
大姐的生意做得也蛮大的,私下交流得知,13年她公司营业额应该破千万了,她老公不在本地,她要带娃,还要拜访客户,还要管理公司,平时特别忙、特别辛苦。
我会经常发个信息问候一下,自然会越来越熟悉,大姐经常喊我去广州玩,我也因为大忙没成行,我喜欢整理资料,觉得对她有帮助的资料,我就会默默地发一份给大姐,我觉得是举手之劳,大姐每次都要感谢我一番。
久了大姐也不好意思,我是认可大姐这个人,我刚进圈子时,大姐常常鼓励我,我就是为了表达一份谢意。
后来大姐知道我有小孩了,特意要了我的地址,刚开始我都蒙混过关了,我知道大姐要做什么,我不希望大姐破费,也就一直没给。
但次数多了,我就不好再拒绝了,最后还是把地址给了大姐,过了没到三天,我就收到了大姐的礼物,一套小孩的媳妇和玩具,非常精致,显然是早就选好了,一直在等我的地址。
快到年底了,我这几天一直在想,我手边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料可以送给大姐?年前要准备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回赠给大姐?...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越来越“势利”,过去我喜欢跟一帮难兄难弟厮混在一起,现在除了亲朋好友,我现在都是想办法结交比我成功的人。
过去我有仇富心理,现在谁有钱我靠近谁,而且我对穷人的劣根性越来越深恶痛绝,比如我媳妇偶尔会消极抱怨,我一点都不客气,直接一顿猛P,她被我P怕了,口里的消极话也逐渐少了,我突然发现,积极的她也挺有智慧的。
今天有一个读者,一直问我问题,一定要我回答他的问题,他满意了再考虑为价值买单,后面我说去工作了,他还在一直解释,我啥也不说,直接从好友列表中将其删除,说句装B的话,日记是我的业余爱好,根本不是我的主业,有的人把千把块的年费当几十万来使用,对不起,我只能说用错地方了。
昨晚,我和一位读者交流,他才18岁,学历也不高,为了买电脑学习曾到工地干苦力,我几个月前就听过这个消息,当时我就曾跟媳妇商议,买一台电脑送给他,后来我觉得这对他不好,他没任何付出就获得了一台电脑,属于不劳而获,要想获得,必须先付出。
我也曾在矿山干过矿工,这对他未尝不是一段好的历练,年轻多经历一些磨难,会让一个人成熟的更快。交流结束时我问他:“你为什么会成为付费读者?”
他:“不为什么,只要对我成长进步有帮助的,我从不吝啬,也不会考虑太多。”
我:“谢谢你的支持,以后遇到问题直接微信我。”
他:“好的,谢谢。”
对于这种人,我觉得最大的帮助不是送他一台电脑,而是把我过去累积的阅历和经验分享给他,我看到他就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也是从不在学习投资方面吝啬。
对于付出模式的人,我不仅仅是敬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为他提供更多的价值?对处于索取模式的人,我不断唾弃,如果不是还存有良知,我真想忽悠他一把,把他仅有的那点钢镚也给夺走。
索取的人有一个特征:急功近利。你越是说真话他越不信,你要是画个饼挖个坑,他立马就“飞蛾扑火”了,这些人基本都活在侥幸中,你看那些招商式的骗局招的都是什么人?都以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其实结果都是血本无归...
这也符合“穷人越穷”的自然法则,穷人不喜欢投资,但喜欢投机,总喜欢快速成功,总想以小博大,结果大的没博到,连本都没了。
富人不喜欢投机,而是喜欢投资,投资就是付出,不相信一夜暴富,也不相信速成,这是违背常识的,因为“欲速则不达”。
穷人和富人在投资上有什么不同?
绝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谈钱,觉得谈钱很俗,而且伤感情,甚至有人觉得“钱是万恶之源”,钱真的是“万恶之源”吗?当一个人没有太高的追求且有钱的时候,钱就会呈现出罪恶的一面。
这只是钱的一面,钱其实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钱是获得美好生活的基础,要不我们每天那么辛苦干嘛?不就是为了多赚钱吗?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而已。
钱是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它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一种金融流通工具,钱代表货币用于交易,现在人们也常用于衡量一个人为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钱是劳动的结晶,也是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钱起源交易的需要,也因为交易的存在而永远存在。
其实,钱就是工具,世间万物都是工具,知识也是工具,包括人也不例外。人力资源流行一个“骑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人品很好,能力走很强的,是千里马,我们要骑着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黄牛,我们要牵着他;人品、能力普通的,就是“猪”,我们要赶走他;人品很差能力很强的,那是“狗”,我们要打击他。
所谓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价值。其实能被人利用是一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很多人一听到“利用”就跟剥削和压榨扯上关系,这其实跟几千年的封建地主体制有关。
想想,如果能被主席利用,说不定就是元帅和将军,如果能被马云利用,那不早就是身价千万了吗?
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对钱工具属性最淋漓尽致的描述。钱是人所想要的财富,它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功能––驱动某种行为或结果。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高手也是工具,有人说我去拜访高手,高手不理我,我说拜访高手不是用嘴,可绝大部分人办事都用嘴,却不知道,嘴是最没用的。
高手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更不是“活雷锋”,要想高手为你所用,那就得付出代价,说得直白点就两个字:给钱。高手是否愿意帮你,就八个字决定:砝码大小和是否用心。
如果连这八个字都还没领悟透彻就想把高手当工具用,那说明你连人际关系的皮毛都没摸到,还整天瞎嚷嚷,想想我也该醉了,结果这两字:碰壁。可能是委婉拒绝,也可能是直接拒绝,不过结果都一样,就是被人拒绝了。
今天是《投资》系列的最后一篇,写投资其实就是剖析金钱的使用法则,金钱是劳动果实,其中一部分拿来换生活必需品,并且要用的有价值,不能浪费;还有一部分要用来做种子,种在能长出果实的地方才有收成,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投资。
也就是说,投资必须选对地方,有些地方、有些事、有些人,你投入了金钱却没有收成,所以不能乱投资,否则就是浪费。
普通人的投资公式是:收入–消费=投资(X)
收入是一定的,消费却是无限的,这种人喜欢装B,穿名牌,用苹果,吃得也很讲究,由于消费过高,几乎没有投资,甚至还负债。我说的不是不要投资吃穿住行,而是应该有轻重,有先后,有节制。
这种人就是把种子当粮食吃了,肚子暂时是饱了,结果却跟“寒号鸟”似的,在过冬时被冻死了。亦或全身都值钱,但就是脑袋不值钱,当然人就更不值钱了。
富人的投资公式是:收入–投资=消费(√)
收入是一定的,先投资,余下的再有计划的消费,有钱就多消费点,没钱就少消费点,这种人可能全身都不值钱,但脑袋最值钱,即使暂时没钱,也没关系,赚钱是迟早的,只是还未到收获的季节,到了秋天,哪个枝头不是硕果累累?!
不要怀疑投资回报,只要投资,回报会越来越多...
好的,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附:稻盛和夫《活法2》(十六)
有太多的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然而机会之神很少去敲自私自利者的门,没有一个上门的顾客是来取悦店主的。
特别说明:
1、文章有虚有实,我不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切莫对号入座。
2、有价值就有价格,文章有偿阅读;自愿随心!
3、焦点在哪,答案在哪;若有感触,感谢转发、点赞~
4、《欢喜哥日记》忠实读者(粉丝)可添加欢喜哥私人微信:15555551341(来者注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08463/48b57d57312ab12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