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经历确实很奇妙,早上看一篇关于喜剧艺术的文章,晚上便看了一堆关于喜剧的作品,不由的发出一句疑问:到底什么是喜剧呢?我日常喜欢看的喜剧是出于我肤浅的世俗观念、源自自身欲望而获得的快乐还是真正的感受到了其中的喜剧的含义呢?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观察自己的行为,想思考这些行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那些真正的喜剧文学艺术受人欢迎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内涵,还是它们自带的一种令人捧腹的喜剧形式呢?
文章中阐述,真正的喜剧是有灵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是喜剧的灵魂,那喜剧的发展是从何而来呢?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的代表作家是莫里哀和莎士比亚、18世纪代表作家是哥尔多尼和博马舍,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里为代表;我国最早的喜剧是来源于古典戏曲:《救风尘》、《玉簪记》,当代虽然喜剧艺术百花齐放,喜剧的艺术和风格变化多端,以资本为导向的市场早已填充了太多名为喜剧的作品。而这些喜剧的鼻祖也是戏曲,之后由民间创新,而逐渐发展为一种曲艺,被称为相声,话剧在我国的历史今有百年,源自美国西方戏剧,最终在80年代初,一些艺术家将所有风格吸收并进行创新,形成了风靡春晚的小品,即使在现前的综艺节目中,小品依旧占据半壁江山。
喜剧的来源是戏曲和话剧,自然会被赋予崇高的精神品质,可我在观看《笑起来真好看》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去思考他们为什么发笑,也没有思考这些令我发笑背后的原因,单纯的觉得他们很好笑,哪怕在观看过程中我看懂了他们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可引我发笑的依旧是那些片段式的“包袱”。甚至自己会在一些刻意煽情的小品情节中点击快进,后来我进行了反思,这不是因为我自身自动屏蔽艺术情感,仅仅沉溺于庸俗的现实欲望,内心没有丰富的艺术情操,导致自己不会欣赏具有灵魂的艺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之所以不能够写出深刻的文章,原因正是如此,缺少共鸣。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曾说过:快乐很简答,让观众发笑就够了。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好像昨天《笑起来真好看》让我的笑容没有停顿过。这种矛盾式的观念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一大早,便来写一篇关于喜剧的日志,在写作过程中,查找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个资料是关于中国最经典的喜剧影视代表作品之一的《大话西游》。这篇文章对大话西游的评价极高,它阐述了一个观念:一个真正的喜剧肯定带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正如大话西游,当你仅仅是对它发笑时候,你并没有读懂它,但是如果你发笑后不自主的流泪了,你懂得了她的第一层;如果最后你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那么你读懂了第二层;如果你最后怔怔的待在自己的坐位,不知道该去何如,那么你读懂了第三层。现在我已经没有机会去电影院观察观众的反应,但我能够记住我第一次观看时的感受。当时的自己还不懂得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错过,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想很多,仅仅是感到结局的美好,因为出现了两个至尊宝,虽然其中一个不一定是真的,可是如果已经成为孙悟空的至尊宝留在了紫霞身边,我会觉得遗憾,但是至尊宝如果彻底离开了,留下紫霞一个人,依旧是一种不圆满的结局。电影最终之所以是喜剧结尾,是因为出现了与至尊宝和紫霞相似的两个人,他们也许没有两个人的惊心动魄,可是相似的感情和经历产生了很好的移情作用。
现在的自己依旧不是很懂得《大话西游》最深层次的内涵,可是我懂得了那里面每一个人的遗憾,每一个,人改变的原因,生活就是如此,当我们觉得我们可以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可以的机会。喜剧想告诉我们的是,无论生活是什么样的,尊重生活,正视事实,乐观自信。而现在的观众已经被太多的煽情故事冲击的精疲力尽,因此越发追求简单的快乐,就像《大话西游》最后结尾中,类似至尊宝的人对着孙悟空说了一句:他好像一条狗唉!将一切的悲苦体现在了这一句话中,也许观众们希望体会的便是这种简单到极致可又充满禅意的表现吧,不需要很煽情,因为刻意的煽情会导致观众的不知所措,正如节目初衷:一切都是为了快乐。不过这虽然是观众想要的,但也是喜剧艺术家追求的,只是追求的路上是很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