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长,比炖一锅鸡汤的时间 长;
文章很短,比熬不过去的人生苦 短!
一
还是从高中说起。
高二那年,我买到一本谈论幸福的书,书中大谈情商之于幸福的重要性,并且告诫读者要“爱自己”。不过在当时以及之后的十多年,我都没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但因为要学着“爱自己”,我开始时不时犒劳自己。考试没挂科,吃顿好的;考试还不错,买件衣服;考试很不错,我决定:吃、喝、玩、乐!
追求物质享受大约是当代人的通病,我之所以称之为“病”,可能是因为大学刚毕业时听到了一个论点,说“幸福感不强的人,习惯用满足感来代替幸福感,而购买是一种最快获得满足感的方式。”
物质享受,总能带来一段时间的满足感,我可以拍着我“因为犒劳自己而吃胖了的胸脯”用人格担保这是真的。但同时我也陷入到一种“原来我并不怎么幸福”的观念中。
为了冲出这个并不幸福的牢笼,我希冀用自己的不断努力,拿新我替代旧我,以获得持久幸福感,可就在2年前,我读到了另一个论点:“总是希望进步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不够爱自己!”
于是,在“爱自己”的道路上,我断断续续跑了个四百米——标准塑胶跑道那种——正好站在了我曾经想要逃离的地方。
回到起点后,任自己如何痛定思痛,都不知如何才能爱自己,如何才能抵达幸福。
终于,在这份焦虑的持续陪伴下,我来到了心理咨询师的报名现场。
二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寄希望于用心理学去改变我的人生,只是烦恼多了,想看看烦恼在心理学家眼中是什么样子。
结果,学习心理学成了我2017年最大的烦恼!!!
前段时间流行“佛系”人生,其实我很早就尝试着过佛系生活了:一切都是随喜,很久没有拼命。在扛回心理咨询师3本教材1本习题集关注11个心理咨询师公众号拿到一份20000+字的精华资料前,我也很久没有系统学(jie)习(chu)过一门新知识了。个中初心,可以详见年初的文章《有过 方知》,而正如文中所记述的,因为在急诊上班,我虽身为班长却没在第六届心理咨询师开班仪式上出现;因为在急诊上班,我身为学员也一直没在咨询师的周末课堂上出现;因为在急诊担惊受怕了一整天,我身为一个需要用大脑学习的普通人类也没让自己的眼神在书本上出现。
然后,三个月很快过去了。
人间四月天,复习正当时。
花儿开了,春困来了,别人都复习到技能了,我的理论知识都还没开过光。
不过很幸运的是,在论文写作指导课上,我终于和同学们顺利会师,然后在巧英小学俞金岳校长的建议下,到爱奇艺翻出了心理咨询师的在线授课视频。就这样揣着我的iPad,总算是一步一步开始了缓慢的复习之路。
三
感谢俞校长,还有我的iPad。
5月伊始,我已经勉勉强强复习了一半的理论知识了。
然后我开始学着用一些半懂不懂的心理学术语和自己交流。我把“路怒症”归因为“去个性化”,用态度转变理论去改进与患者的沟通,在发展心理学中回忆自己的童年,在社会心理学里勾勒自己的社交属性,又在变态心理学里窥视自己心底最隐秘的角落。
总之,心理学给了我很多不错的工具。就像一把又一把尺子,测出我身边遇到的各种问题,去度量,去分析,去试图解决。
在准备二级咨询师所需的论文时,我照着范文依样画葫芦地写了一篇。把自己懂的、没懂的心理学术语一股脑儿都扔进去了,又投入些许感情,扯点个人隐私,撒点葱花,一锅乱炖,当时还自认为剖析得很透彻,从童年到成年都细细捋了一遍,不觉有些志得意满:小王,原来你把自己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嘛!
就在这样的时光里,日子很快走到了5月下旬,我怀里兜着半瓶醋走进了绍兴那个——表面风平浪静实则险象丛生的——考场。
回想此中经过,只有一个细节被我反复记起:实操考试的时候,我在考题中接触到“认知行为疗法”,大呼“有意思”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还没复习到这些内容呀!
四
铩羽而归,不用看成绩,内心已经默认:败了!
但成绩公布后,我还是在趋避冲突中选择了去瞅一眼。然后竟然有意外惊喜:理论知识过了!惊喜之余,又被实操科目的分数惊吓到,失落感排山倒海地袭来。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洗洗我这张丑脸睡吧!
五
暂别心理学,在一个明媚的夏天。
我的生活好像并没有因为学习心理学而有任何改变。如果偶尔想起那天的考试,就一脑子阴云密布。
我依旧过自己的生活,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把(物质享受的)故伎重演,把(400米操场的)栏杆拍遍,就这样过完了夏天,抱上了女儿,开始了人生新篇章。
正当我以为翻篇时,王老师通知说:咨询师要补考的赶紧报名了!
此时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
报还是不报?我在翻阅尘封已久的年度计划看了其他几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想着至少理论不是过了么不如试一试反正不行拉到明年还不用重蹈覆辙地看书看不进想死没得死(为了表达当时繁杂的思绪,此段不加标点——葱注),就报了名。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将如何深刻地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只知道我可能复习不完2本技能书了!
家里得知我报名补考,也为了保证我的复习时间,把带孩子的任务给我大大减免。
我也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复习,上线了奖励规则,所以至少,25天的复习,我如愿给自己买了一把心心念念的自动伞、一套心心念念的小米智能家居、一个心心念念却没什么用的空气净化器,却也因为精力实在有限最终错过了mix2。
俱往矣,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复习,我好像终于!终于!终于!摸到了一点点幸福的法门。
六
这就是:爱自己,不是给自己买好吃的,更不是任自己去放纵。
虽然读了那么多书(不见得),看了那么多电影(不见得),买过那么多渴望得到的东西(的确),认识了那么多睿智的朋友(的确),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对于我个人而言,真正地爱自己就是:接纳!
如果要说学习心理学过程中最打动我的一段,不是克服焦虑的脱敏疗法,不是得知自己曾经有过神经衰弱的现实,而是看似平平淡淡的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由美国人A.ElliS提出。在该疗法的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打个比方,要是当年我考试考砸了(A),然后我觉得自己考砸是不应该的(B),就会导致心情低落,甚至觉得自己没用(C);但如果我这么评价考试失利:虽然考砸了,但是有些题目我做得比前一次好,总体而言分数下降,但有了更多进步的机会(B),这样就会得到更为“积极”的C:努力改错,认真总结,然后在将来获得更大的提高。
一个合理的B,是接受自己犯错,积极地关注自我,真正和内在的自己沟通。
而我一直以来所欠缺的,就是从来不关注内心真正的感受,总是为外界事物患得患失,也拒绝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现状,以至于情绪波动巨大、内心时起波澜。
所以于我而言,接纳,就是与自己沟通的第一步。
接纳之后,内心冲突得以消解,我也才能真正平视自己。
说起来,曾经我也无师自通地偶尔用用合理情绪疗法,但那时候总把它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混为一谈,而自以为耻。但其实两者完全不同,前者是对事件的积极应对,后者则把事实曲解了去迎合自己的需求。
学着接纳之后,我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为犯了一点错而忧心忡忡,反而专注于如何去避免重复同一错误;不再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而去追溯思考的本源,自己究竟想获得什么;不再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感到自己没用,告诉自己“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而更多地去关注如何理解他人!
接纳如此美好,而我曾那么暴躁。
七
很快就到了11月18日,补考的大好日子。我们一行数十人在王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包车前往绍兴,再次投身到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因为不用补考理论知识,我就在战(kao)区(qu)找了个战(zou)壕(lang)独自翻翻书,再临阵背上一些重型武器(重点大题),如此度过了2个小时。然后寻到超市买上一个暖暖的奶茶,再晃悠悠走上了战场。
考试开始,给我军进攻的时间并不充裕。先去做了问答题,粗略地写下些答题要点,然后回头去做选择题,就这样在几个案例的陪伴下很快花完了两个小时。考完之后,我和同学们一道在绍兴找了个饭店犒赏自己,然后一路归途到新昌,人竟还有些恍惚,却又和上半年完全不同,回忆起来是场用心准备获益良多值得纪念的酣战。真是:
上半年念兹在兹,看书看到怀疑人生;
下半年且行且看,一来二去拾得滋味。
八
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相比于系统学习心理学,更多人习惯到网上阅读一些“心理学”类内容的文章,有一些就外头标榜心理学,里头灌着鸡汤,就像我高中时读的那些教人如何幸福的书籍,指出了很多条拐弯抹角的道路,没有一条走得到罗马。其实,一手的心理学知识,就是比二手、三手的某些网文有价值,也更有意义得多!
学习心理学之后,我就很少看得了鸡汤了。鸡汤可以给人一块糖的甜蜜和卡路里(能量),但心理学可以让人懂得如何稳定地保持身心一致、健康幸福!
这是我学习心理学之前,始料未及的结果。
就像当年得知我报名了考心理咨询师,90%的人会问、会质疑“考了这个证可以加工资么?可以增加收入么?如果都没有,你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精力学它干嘛呢?!”彼时,我一度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扔出一个压倒性的答案。
现在,我可以拍拍我“吃胖了还没瘦下来的胸脯”用人格保证: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交际,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教育自己,心理学都大有用武之地。而至于每个人如何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密码一直都在自己身上、自己心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九
2016年秋,我开始在喜马拉雅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到了17年因学习心理咨询师而中断,又终于在17年的夏天听完了前80回的版本。蒋勋老师的睿智解读让我感触良多,而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在刘姥姥和妙玉的章节中提到,一个人往往被自恃的优势所裹挟,反而成为弱势。
我想,自己学习心理学亦是这个道理!
说到底任何一个心理学流派都只是对世界的某一种解读而已,学习心理学,决不能因为我接触到了这门学问而沾沾自喜,拿着心理学的尺子到处去度量去分析甚至过度干涉他人的思想,不要让学习心理学本身变成心理的桎梏。
十
那天考试的前夜,我和俞校长住进了同一个房间。一边背着习题,一边两人就开始围绕心理学展开了讨论。从自己到身边人,从过去到现在,我们都深深为能学习这门学问而感到由衷的庆幸。长谈至深夜我竟又失眠了,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但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明天的考试如何,我的心理学之路就此启程,道阻且长,自有芬芳。
而无论考试过与不过,心理学一直就在那里,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学过之人,方知其味!
2018年01月11日22:10: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