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第3章 阅读笔记
读前问题:怎样不被贫穷限制想象力?
读前思考:持续阅读+思考,旅行,保持开放的心态
阅读中关键词记录→读后复盘→翻书核对:
🔺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大于100万美元的人。评判穷不穷不是只看有多少资产,而是看能不能用钱生钱。换句话说,有没有财商。
🔺衡量利弊时的错误预判:做决策时总以为能有最优解,其实每个决定都是利弊共生的,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从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完美的牛肉面店”: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牛肉面店,如果服务好味道好,就意味着价格不会便宜,而如果价格便宜,服务味道也不错,就意味着人满为患,不花时间就要花钱。
反思:
其实不是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而是有限的财商限制了人的思维模式。
财商低的人,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所以会觉得很多事不该发生。比如面对高房价,“穷人”抱怨艰辛,骂房开商没良心,却看不到房价高这个现象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单纯地归结为“这样不对”的道德问题。
经济规律并不是为道德服务的。
除了以单一的个人角度看问题,财商低还表现在只用钱的多少来衡量其他事物的价值。
比如说贵的就是有面子的,或者贵的就不划算。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其实根源都是财商低。
觉得贵的东西有面子,所以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追求“豪车”。很多人有了钱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购置一台车,而不是考虑怎么投资,让钱来生钱。包括我身边很多人,宁愿按揭也要先买车。但就像《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提到的,车其实不属于资产,而属于负债,从你买它的那一天就开始贬值,甚至要花更多的钱来维持它的存在。
当然,我只是觉了一个低财商的思维模式的例子,并不是说买车本身有什么问题。车的便利性是肯定的。
第二点是因为穷,所以觉得贵的不划算,极端一点儿的觉得花钱就不划算,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追求免费的资源。我以前也是这样,觉得既然有免费的资源,为什么还要花钱呢?
后来在寻找免费资源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不花钱就要花时间,在体验上也要大打折扣。比如付费软件,付费会员,付费学习,就是很好的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