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园丁与木匠》:成为一名园丁式父母

《园丁与木匠》:成为一名园丁式父母

作者: 点点云中鹤 | 来源:发表于2021-01-20 23:19 被阅读0次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想过关于孩子的未来吧!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会做什么样的工作?他能不能有所成就?而现代社会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因于父母有没有教育好孩子。在这种情势下,做为父母,就变得很有压力。父母们想尽办法让孩子成为他们认为的优秀的样子,以此来证明父母的成功。可是这个因果关系是真命题吗?

    试想一下这样两种情境:一种是被定制好的家具,按着规定的尺寸打造好,涂上确定好的颜色,然后被摆设在一个地方,等待人们来选购。这期间甚至连每一个钉眼的位置都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整件家具就如同一堆木材一样,无法组装,也就毫无用处了。另外一种是在一座生机勃勃的花园里,吸收着阳光雨露,也经受着暴风骤雨,然后自由舒展着身体竞相摇曳绽放的植物。也许是一颗不经意间落下的种子,竟然开出了美丽芳香的花朵;也许就是生长旺盛的一颗绿油油的草;它们或是直立或是弯曲,或是芬芳怡人或是绿意盎然……孩子是像被定制生产的家具还是努力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的植物,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不可分。那到底该用何种养育方式呢?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她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也是第一个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对于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她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也是第一位就这一主题在美国心理学会发表演讲的人。TED演讲点击量过300万次,写有大量科学文章和评论。

    本书一经问世就在儿童心理理论界掀起了一阵浪潮,她的理论挑战了儿童心理学之父“皮亚杰”带给人们关于儿童心理的认知。过去人们常不把孩子看做完整的人,认为他们缺乏共情能力和道德意识,只拥有有限的感觉和知觉。而高普尼克的研究成果表明:恰恰相反,孩子不仅比成年人更善于学习,还充满了创造力,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些道德意识。国内业界大咖科学作家万维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金融时报》等也对本书做出了高度评价。

    接下来就让我为你详细讲解一下书中的内容吧!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本书的要点:第一个方面:从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看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第二个方面:孩子的学习方式;第三个方面:孩子的未来及养育孩子的意义。

    下面,先来为您讲解第一方面的内容:从人类进化发展的历程看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为人父母的本质是什么?作者认为成为父母,照顾孩子,这是一种深刻而独特的人类关系的一部分,是自觉的投入到一种特定的爱中。而这种照顾孩子的爱,不仅仅来自亲生父母,还有祖父母和异亲。这种爱是我们所有人生命的一部分,不是一种工作。那只是简单的爱孩子就可以了吗?不,还有学习存在。从出生开始,每个小婴孩就开启了他们的学习之旅,而且是很热烈主动自发的学习。既然孩子们需要向成人学习,那就把成人知道的知识都交给他们,并由此来塑造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就好了吗?不,这个想法看起来好像理所当然,但并不符合科学道理和历史规律。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这种特质是人类在发展进化中留下来的,需要通过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建立不同的理论,排除出格的,留下合理的。这样人类才得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人类拥有比其他动物长得多的童年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就是“混乱”二字。但就是在这段混乱而漫长的童年时期,人类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学习能力在增长、也能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应对未知世界。在这段特殊时期中,最强大的保障就是−爱。孩子们需要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开展他们的探索,而这个环境就需要父母来提供创造。这种照顾者的爱和可靠的学习资源也连接起了整个人类历史。

    以上就是为您讲述的第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从人类进化史历程中找寻到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的特殊关系,也许最好借用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第一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说到这里,接着我们来说第二方面的内容:孩子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学习的?

    高普尼克通过多项实验研究及观察告诉我们,孩子是通过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这些方式来学习的。我们一项项来了解一下。

    首先是边看边学,这一点大家都不太陌生,小孩子们最擅长模仿了,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被他看在眼里都会学的惟妙惟肖。但可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单纯的模仿,他们的模仿可是很理性的。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看到有人用毛毯裹着双臂,因而无法使用双手,然后这个人用头撞盒子来让它亮起来。另外一种情况是,让孩子看到有人可以使用他们的双手,但仍然用头撞盒子。如果这个人的手被裹在毛毯里,那么孩子就会伸出手,用自己的双手点亮盒子,而不是用头。与其他实验一样,这些孩子似乎可以读懂这个人行动的目的。他们在想:“这个人应该是因为不能使用双手,才不得不用头,但是我的手是自由的,用手点亮盒子也许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这个人的手是自由的,孩子就会准确的模仿他的动作,也会用头去撞盒子。这时他们似乎在想:“如果这个人本来能够使用自己的双手却使用了头,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随着孩子长大,这种推理会变的更加复杂。这也告诉父母:不要命令孩子“照我说的做”,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做。

    接着是边听边学,许多知识只能通过语言来获得。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对他人说话时的语调、词语的选择等这些细节很敏感,并且可以广泛地从他人所说的东西中学习。这与人们的一般想法是吻合的,即跟孩子说话、给孩子读书是有好处的。而且幼儿更有可能从熟悉的照顾者那里获得信息,也就是说依恋模式决定孩子更相信谁。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爱的基础要比父母说话的细节更重要。

    你有没有被三四岁的孩子问为什么问到头大,仿佛永远都回答不完。书中讲到一段喜剧演员路易斯·c.K与他3岁女儿的对话:“爸爸,为什么我们不能到外面去?”“因为在下雨”

    “为什么?”“因为水从天而降”“为什么?”“因为水藏在云端。”“为什么?”“嗯,当有蒸气时,做就会形成。”“为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任何更多的东西了!这是我所知道的一切!”孩子为什么要问这些永无止境的问题?最新的研究显示,孩子确实想要听到好的解释和答案,并从中学习,而为什么的最佳答案是揭示因果关系!他们会一直去寻找他们想要和需要的信息。

    然后是边玩边学,玩耍是有趣的自愿的,像打闹游戏就是一种社交演练。幼时的玩耍经验可以使大脑产生更多的新的神经连接,有助于大脑的可塑性。玩玩具,就是他们在进行科学实验。还有假装游戏,孩子爱假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区分现实和幻想,而是这与人类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即反事实思维能力: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之源。可不能小看这些玩耍,孩子是在通过玩耍和探索来发现事实。玩耍应是自发的,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指导,更不需要被允许。自由、随机自主的玩耍是孩子也是父母们欢乐的源泉,更是他们学习认知世界的方式。

    最后是边练边学,每一种学习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对于孩子来说更是需要不断练习他们学到的各项技能,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说到练习,一定离不开现代社会的发明:学校教育。不得不说,孩子在学校确实学到很多知识,也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应该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孩子。而教室之外的学习也很重要。

    以上是第二方面的主要内容,孩子通过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的方式去学习!

    下面我们来说最后一方面的内容,孩子的未来及养育孩子的意义。

    孩子的未来是父母不可预测和控制的,他们从童年时期所接受到的一切信息及获得的能力中寻求改造世界的方式。给孩子们一个世界,让他们重建。而养育孩子,决不止是我们未来可能会获得孩子的回报。每一对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形成非常特别的爱,这种爱没有条件,是一种长期的、奉献的爱。因为照顾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以上就是《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市面上的育儿书多是讲方法:怎么让孩子听话,怎么教孩子学习,怎样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而本书直接从源头解释了这些令人焦虑的育儿问题,从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寻找到了答案。即成为一名园丁式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爱、安全、温暖的环境,让他们在其中自由的探索成长,但并不是放任不管,在孩子的发展有明显问题时,也需要及时帮助修剪。但不会动摇主干,会继续支持孩子随着内心本心去成长。这样培育出的孩子才是千姿百态,让人喜出望外,有着蓬勃的特质风格的个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园丁与木匠》:成为一名园丁式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gl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