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表扬的孩子是不自由的

被表扬的孩子是不自由的

作者: 破晓去看海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17:16 被阅读0次

     

    批评或者表扬,两种方法,大多数人会选择表扬,因为批评孩子的坏处,大家已经都了解一二。可要是说,表扬孩子也是不好的,会不会让你感到很迷茫?

    最早看到“否定表扬”的观点,是在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简·尼尔森指出:表扬可能会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但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他人认可的人”。

    从短期效果来看,表扬也许真的会管用,但长此以往,那些愿意接受表扬的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观点的行为模式;而另一部分孩子会憎恶且反抗表扬,因为他们不想去符合别人的期望,或者他们害怕自己比不过那些好像轻易就能得到表扬的人。

    之后在接触阿德勒心理学的时候,看到阿德勒明确指出:“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时,我再次感到动摇,我曾经就是“表扬法”的践行者,孩子有什么好的行为,都毫不吝啬我的表扬。

    直到看到阿德勒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即“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尊重也没有感激”时,我才更加意识到“表扬”的危险性。

    一、我们常用表扬来操控孩子!

     批评或者表扬,区别只在于“用糖还是用鞭子”,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

    阿德勒指出,“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例如,父母会赞美帮忙准备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自己的伴侣做了同样的事,我们一般不会表扬说“你真了不起”吧。

    这样的赞扬,无意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此外,我们还常常会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表扬,对孩子进行操控——因为更加希望孩子朝某一方向发展,我们就会刻意关注他在这方面的表现,并给予过多的表扬。

    二、被表扬的孩子是不自由的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热衷于被表扬的孩子,其实是不自由的。 

    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所以假如一个人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了“自己没能力”。

    如果孩子将表扬看成是给自己的奖赏,那么少了表扬,就会让孩子觉得被贬低;如果孩子没有在每件事情上都得到表扬,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得到大人“很好”“很棒”之类的评价,会致使孩子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好坏”。

    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做事只为得到表扬,而不是因为自己做出贡献和努力而心生满足。因此,这样的行为容易强化“只有得到赞美才有价值”的错误观念。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孩子葬送自己的精神自由。

    好在,我们还有第三选择——鼓励

    三、基于横向(平等)关系的鼓励法

    表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养成依赖;但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自我价值,找回自信。

    设想一下,一个跟你平等的伙伴帮你打扫卫生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当然是“谢谢”了,对吧?

    那么,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们也要做出同样的反馈;孩子帮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说声“谢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语来传达自己的真实喜悦即可。

    用诸如“帮了大忙了”“很很高兴你做了某某事”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也就是平等关系)的鼓励法。

    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时,我们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鼓励,如:“我很高兴你会做这件事”,“谢谢你所做的”,“看,你能做到”。

    孩子在听到感谢之词,或者大人内心真实反馈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进而体会到自身价值。

    四、“存在”的价值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家孩子一天到晚做坏事,根本找不到机会对他说‘谢谢’或者‘你帮了大忙’之类的话。”

    父母会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是按照“行为”标准来看待孩子,注重的是孩子“做了什么”。

    阿德勒指出: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

    对待孩子时,先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是要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正如大家常听到的,“爱他,要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总之,就是对孩子的存在本身表示感谢和喜悦!

    在今后的生活里,多“鼓励”,少“表扬”,让孩子成为自由、自信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表扬的孩子是不自由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h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