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第一篇《更法第一》,记载了以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围绕变法与否展开激烈的争论,两派都亮出了自己的道理,都想说服孝公,最后,贤明的孝公还是采纳了商鞅的建议,颁布了《垦草令》。
在辩论过程中,商鞅引经据典,层层推进,逻辑清楚,反驳有力,而且文言对仗,用语准确,完全可以作为议论文的典范,以下仅举几例。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意思是行动迟疑不定就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什么功效,以此劝导秦孝公下定变法决心。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则是指愚笨的人在事成之后还不知道为何成功,聪明的人却能预见到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迹象,暗示秦孝公要做聪明之人,做到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变法事宜。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通过提出夏商周三代礼制各有不同而都能天下称王,春秋五霸各自法制不同却能称霸诸侯的观点,反驳了甘龙不变法、不易民的错误说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讲的是治理国家不一定都用一种方式,对国家有利不一定要效法古代,再一次强有力的反驳了杜挚的因循守旧,顽冥不化。
第一章作为商鞅的开篇之语,就像一次成功的演讲和辩论,语言铿锵有力,感情慷慨激昂,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两千年前的古人风采,今日读来,仍然受益匪浅。
《商君书》学习札记(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