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风/董树芳
![](https://img.haomeiwen.com/i3702729/b9388a7304dcf831.jpg)
朋友在群里聊天时发了一个动画表情超级可爱,一只小白兔在对发言者挤眉弄眼地说“你说的很对,但我不听你的”。
想象一下,如果把小兔子换成一位面对妈妈的说教而出言不逊的小朋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我相信妈妈不气得跺脚才怪呢。
因为“你说得很对,但我不听你的”比“你说得不对,我不听你的”更让人充满挫败感。
可静下心来仔细想一下,为什么你说得很对,但对方就是不听呢?
你的那个“对”究竟是在表达什么?
如果你的“对”只是在提示对方有多么的不堪,那对方出于防卫,第一时间一定是抗拒,怎么可能听你的呢?
如果你的“对”只是一个简单的评判,对方会因为你的不认可陷入一种不舒服的感受中,他哪里会在乎你说的对不对呢?
真正地去关爱一个人,就要用心去觉察对方的需要,而不是用一大堆格式化的语言去说教,否则,对方要么是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死抗来防御,要么就是用“你说得很对,但我不听你的”顽皮来逃脱,总之,那个时候,你的教育再高明,似乎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说教只是头脑的游戏,而真正让人改变的是心的觉醒。
记得有一位小朋友,在参加夏令营的第一天就心神不宁。原来,这是一个经常介入父母关系中的孩子,他很担心他不在家时爸爸妈妈会吵架。
我让他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然后用身体感觉一下,爸爸和妈妈吵架,爸爸会把妈妈打死,还是妈妈会把爸爸打死?他感觉了一下说:“都不会”,然后,我让他再感觉一下,爸爸妈妈吵架了,爸爸会先动手,还是妈妈会先动手?他又摇摇头说:“都不会”。
我没再问下去,过了一会儿,他自己突然笑了,然后睁开眼睛说:“老师,我知道了,他们吵架只不过是在过过嘴瘾”。我说:“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过过呗!”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你能及时关注到对方的内心感受时,是不需要苦口婆心地去讲道理的,因为对方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因为情绪听不进道理。
身体的 感受是人的本能反应,如果没能得到呵护就会产生情绪,一个人被情绪淹没的时候,所有的道理都是徒劳无益。
所以,当小兔子说:“你说得很对,但我不听你的”的时候,请不要气恼,因为你说得再对,但让彼此之间不舒服,那个“对”又有什么意义呢?为那个敢于说“不”的小兔子点赞!
![](https://img.haomeiwen.com/i3702729/c959b9f831605d8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