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8 7月7日 周日 大雨
在每次找工作的时候,我们总会面临一些犹豫,投哪家好,面试上几家后,又会考虑选哪家好。
每次评价一家公司的优劣,每次选择一份offer我们都会进行利用已有数据(包括经验中的模糊数据),进行对比评估,这就是认知,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是如何选择的。
所谓的认知就是对不同方案或选择的量化评估过程。
但是每次认知我们都没法得到所有的数据进行对比,网上不是有所有符合我们的公司,我们没法面试所有的公司,主观上我们也会对已有的也会进行选择性面试,公司也会对我们进行选择性通知面试,所有的可选项都经过了层层筛选。
受制于时间与空间,我们的可选项经过了抽样。自然得到的认知评估也是在抽样过后的结果,因此说是灰度认知,没有最优解,只有在随机抽样范围内的次优解。
抽样,导致我们偏见。信息带来的数据统计不充分,导致我们的认知失调,但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横穿时空进行对比,因为绝大数认知都是灰度,谁都是井底之蛙。
接受了这一点,我们才更好的从他人的视角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也是另一个角度说明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具备同理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