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子墨收到一个妈妈的绝望求助:
为什么我付出了很多,孩子却总是表面很乖,成绩就是提不上去?
Answer:
从你简单的几个字提问,我可以感受到你内心极大的自责、失望和绝望,似乎已濒临奔溃的边缘。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把孩子教好,又对孩子为什么总不好好学习而失望,同时对自己的育儿观感到深深的绝望: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却换不来孩子的好成绩!
尽情奔溃吧,相信自己内心深处的判断:你的教育观是错的。只有真的奔溃了,你才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观,才会想办法去改进你的教育观。因为,讲真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觉得管教孩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么这个家庭的育儿方式肯定有问题。”---2016年教育部某论坛会上,简尼尔森的女儿的发言。
没有冒犯之意,但,我下面要说的话,可能对你是个很大的打击,做好心理准备。首先你的提问就是个很大的伪命题,子墨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你
一、家长的付出多少≠孩子的成绩高低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跟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是否有兴趣有关系,跟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系,跟父母逇付出多少真没啥直接关系。如果实在要把家长的付出和孩子的成绩挂上钩,那么请谨记这条黄金法则:
家长温柔而坚定的付出多少,决定了孩子成绩的高低。
而很多家长的付出,看似很“辛苦的付出”,却大都是自以为是的“付出”,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爸妈就喜欢让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爸妈就是不相信我,爸妈就是要让我痛苦难受他们才开心。。。比如:
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晚上下班还要坚持监督陪孩子写作业;看到简单的题目说了很多遍,总是错,就火冒三丈,劈头盖脸的骂一顿“这件简单都不会做,说了多少遍了,你是猪吗”?
不辞辛苦的赚钱,就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和辅导班,老师却说孩子上课总是开小差,不好好听讲;等孩子放学回家,二话不说就开骂、开打,试图通过“家法”让孩子长记性,从而“不敢”不好好学习。
孩子说要跑鞋,没问题,买!孩子说全班同学都有手机了,他也要,没问题,买!从小到大,孩子的几乎所有的合理要求,都满足了,很多家长也都是紧着自己,舍不得吃好的、穿好的,而给孩子几乎都是最好的,但付出这么多,孩子还是不好好学习。。。
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why?孩子难道就没看出我们的付出吗?怎么这么不懂事!就不肯好好学习呢?你的孩子还算好的,表面很乖,但大部分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步入叛逆期,天天跟父母唱对台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下面这句话上:
二、你只是赢了孩子,没有赢得孩子!
是的, 很多父母都在追求“要赢了孩子”--通过控制和惩罚来迫使孩子屈服。比如通过陪孩子写作业,“监督”孩子完成作业;通过打和骂,让孩子服软,乖乖学习;通过贿赂孩子,让孩子作为交换好好学习。。。
而这样想赢孩子的做法,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爸妈就喜欢逼着我做我不喜欢做的事;爸妈 除了让我学习,其他都不关心我;我只要假装乖乖的听话,父母才能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
那怎么做才是对的?著名的美国育儿专家简尼尔森,给了我们答案。她在《正面管教》中指出:聪明的父母,不是要赢了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
三、何为赢得孩子?
维护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来“赢得”孩子。想“赢了”孩子的方法,只会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父母可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并且彼此尊重。
四、‘’如何赢得孩子?
简尼尔森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心理学依据,研发了一整套“赢得孩子”的步骤,子墨及子墨圈子里的家长,都验证过了,一样适合于我们中国家庭。每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每当你的孩子犯错误时,请试试按着以下这4个步骤,相信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孩子不用你督促,就能自己好好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好了!
①、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②、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经历。
③、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④、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成绩没考好,其实他心理以及很坎坷和伤心自责了,你就别火上浇油得去责骂和怪罪了。而是应该这样说:
“宝宝,妈妈现在理你的感受,知道成绩没考好你也很伤心和难过。真的,妈妈能理解。妈妈小时候也有把成绩考砸的时候,妈妈也怕外公外婆会骂妈妈,也怕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妈妈,所以妈妈现在很同情你。你知道妈妈怎么想的吗?妈妈很困惑,凭我儿子/女儿平时的付出和努力,不应该考这么差的!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告诉妈妈吗?”
如此这般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做法。因为孩子感受到了你的关爱,自然就有了“归属感”;而你又在言语中肯定了Ta日常的付出和努力,满足了孩子的“价值感”,孩子就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无须你多操心。
五、时刻谨记黄金法则“温柔而坚定的付出”!
因为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过程的根本。为什么这4个步骤能有奇效。因为最新的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内心有2大需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只要满足了孩子这2个基本需求,孩子就会觉得被理解,就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会努力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自己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比我们想象得要厉害得多。
讲真,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不是以“控制和惩罚”的方式教会孩子一些事,而是以温柔和坚定的引导孩子自己学会判断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以及如何改进、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不会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而获得基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就会更自信,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求知,去变得更好。
依据这个“黄金法则”教出来的孩子,比你辛辛苦苦的付出,要懂事和优秀不知道多少倍。真的,试试看,停止“控制和惩罚”,你会越来越轻松。
愿天下父母心,不再“自责、失望和绝望”中挣扎;子墨致力提升全中国3亿家庭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优秀,让父母更省心,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