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金庸先生的铁杆粉。我是杨过先生的死忠粉。
金庸著作等身,而他的《神雕侠侣》,是我的最爱。
《细读神雕 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作者陈墨先生,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被誉为大陆金庸小说系统研究的先驱。他的书,我精读过的有《金庸小说众生之相》。此番细读这一本,更觉自己如此钟爱的杨过故事,原来也读得这般浮皮潦草,真真惭愧无地。反观陈墨先生的千里伏线,顿悟恍然……
(一)
读罢全书,掩卷而思,个人认为此书给我的最深印象或最大启发应是三点:
第一,小说类型定位。
作者陈墨先生在开篇的总论里即开宗明义,将《射雕英雄传》定位为“史诗”,而将《神雕侠侣》定位为“情词”。陈墨先生从诸多方面论述了他的这一观点——
从书名即可看出其间的区别:《射雕英雄传》的重点是“射雕英雄”,形式上是“传记”;而《神雕侠侣》的重点就是“神雕侠侣”,亦即“儿女风流”,形式上是“词话”。也就是说,这两部书虽然有一个“雕”字相连,但重心却已变化,前者是“英雄”为主,后者是“儿女”为主;前者是“侠义”为主,后者是“情感”为主;前者是“史传”,后者是“词话”。
进而,我们从两部书的回目也可看出其间的明显差异。虽然都是四个字的回目,《射雕英雄传》的回目多是《风雪惊变》、《大漠风沙》、《弯弓射雕》、《洪涛群鲨》、《荒村野店》、《轩辕台前》、《铁掌峰顶》、《大军西征》、《是非善恶》等等,《神雕侠侣》的回目则多为《风月无情》、《故人之子》、《玉女心经》、《白衣少女》、《礼教大防》、《绝情幽谷》、《意乱情迷》、《洞房花烛》、《离合无常》、《情是何物》、《生死茫茫》等等。
再进一步,具体看两部书的开头和结尾。《射雕英雄传》是以诗开头、以诗结尾;《神雕侠侣》是以词开头,以词结尾。
《射雕英雄传》的开场诗是:“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结尾诗是:“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洋溢着作者对战争灾难的哀叹和对历史的深重忧患,大有悲天悯人之气。
《神雕侠侣》的开场词是:“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结尾还是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知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写的都是个人的情感与心态,离愁别绪,情在景中,全是多情伤怀之意。
《射雕英雄传》一书开头的第一个场景,是一位说书人在说书,讲的恰是当时的战争故事,家国情仇,让人义愤填膺。作者表示,之所以要在修订本中加上这么一段说书人说书的故事,是因为古代的说书人正是现代的小说家的远祖,写下这一段落,表示作者不忘本源。实际上,说书的“讲史”场面,也奠定了《射雕英雄传》一书的叙事基调。
《神雕侠侣》的开场,地点虽也在江南,但已经是少女采莲、唱歌,一片欢歌笑语,和平景象,词中所唱,表意绵绵,与《射雕英雄传》开头的战争离乱故事大异其趣。更有趣的是,《神雕侠侣》的开头不仅歌唱者与说书人的身份不同,其听众也是大不一样。
《射雕英雄传》的结尾是成吉思汗之死,即英雄之死,郭靖回到中原,看到兵火余烬未熄,感慨由衷,继而以诗结尾;《神雕侠侣》的最后则是杨过与小龙女携手离去,留下情窦初开的小姑娘郭襄,“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这里是伤情道别,情不自禁,最后以词作结,余音不绝。
《射雕英雄传》中最先出现的主要人物,是杨铁心和郭啸天。这两个人原籍山东,因中原被金兵占领,战火不断,这才逃难至此,隐居在南宋都城附近的牛家村。他们来此,是不得已。但即使如此,也非长久之策,他们隐居的地方,并不是世外桃源。果然,不久便“风雪惊变”,郭、杨两家都是家破人亡,从此天各一方。简单地说,《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情节,正是由战争背景与人物命运的密切关联演绎而来。
《神雕侠侣》中最先出现的人物,却是武三通与李莫愁。一个是满脸皱纹,满头乱发,疯疯癫癫;一个是身穿道袍,年轻貌美,痴痴怨怨。二人看似冰炭不容,实际上却是异曲同工,都是为“情”而来。更妙的是,两人都是单相思患者,一个为情而发疯,一个为情而成魔,他们各自寻找的对象恰恰是一对早已过世的有情夫妻。他们的出现,非不得已,而是情不自禁,是谓“风月无情”。而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也正是紧紧扣住主人公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情生情变、聚散离合。
如果要总结《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书的不同主题,以及洋溢小说情节之中的“主旋律”,也可以在小说中找到。
前者是全真七子中的丘处机写给成吉思汗的诗。见《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七回书结尾。丘处机作了好几首忧患黎民、劝成吉思汗不要再征战的诗,这里仅录一首,作为代表。
十年兵灾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生民得消扰。
后者是书中人李莫愁最喜欢独自吟唱的半阙词——此词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作于金泰和五年的《调寄迈陂塘·雁丘词》——
问世间,
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别离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
说到元好问的这首《雁丘词》,还有一段不能不说的来历。当年元好问赴并州赶考,偶遇一个猎雁人,对他说了如何捕到一只雁、却得到两只雁的故事:猎雁人将捕到的雁杀了,已经逃出罗网的那只雁却不肯离去,不断悲鸣,最后终于坠地自杀。元如问听到这个故事,感动不已,便花钱买下这对雁,将它们葬在汾水岸边,堆石为记,名为“雁丘”,写下这首《雁丘词》,千古传唱。
这个故事显然也感动了金庸。在《神雕侠侣》中,他不但让赤练仙子李莫愁不断吟唱,而且还在书中改雁殉情的故事为雕殉情的故事,让郭靖、黄蓉从小养大的那一对白雕,一只为救郭襄而死(而郭襄又是为救杨过而落水),另一只则为殉情而死!更重要的还是,金庸依此意境,写出一系列动人的情感故事,让“雁丘”意蕴弥漫书中,真是“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二)
金庸笔下的女主角,我最不喜欢的有三个,第一是小龙女,第二是王语嫣,第三是香香公主。主要是不喜欢她们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仿佛有点假惺惺似的,没有活气儿,不像个真人儿。试着仔细剖析一下自己,恐怕更是有几分女人天然的嫉妒心在作祟。
这三个人当中,最不喜欢的就是小龙女。
不是因为她的美若天仙,冷若冰霜;也不是因为她的不通世故,人情白痴。
最关键是在于她得到了杨过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杨过,是我最爱的金庸男主角。
依我来看,杨过和谁在一起,都比和小龙女在一起时快活自在。比如郭襄,比如陆无双,比如程英,比如公孙绿萼,甚至比如完颜萍。
小龙女又有什么好?心心念念的无非是她的古墓生活,而杨过,那样一个喜欢热闹、天性热情的人,为了她,就要舍弃故事多多、乐趣多多的花花世界,回那半分生机也无的死寂世界里去,自此天天对着小龙女的脸,就算是花儿,也要看腻了。
其实,我希望杨过娶了这一大票或纯真或俏皮或柔情款款或痴心绝对的女孩子,举案齐眉,快快乐乐,生他个十个八个的小宝宝,那整天得多乐呵。
话是这么说,可是,那就不是杨过了。
钟爱杨过,恰是因为他的热烈执著,专一恒久。
所以,“一见杨过误终身”,只能是无法可想的事情。
陈墨先生的《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特别得我心的,就是关于小龙女的评析,以及杨过对小龙女情感的深度猜测。
这,也是我读此书深得启发的第二点。
《神雕侠侣》里的侠侣,指的自然就是杨过和小龙女。杨过人称神雕侠,虽然个性冲动、情感至上,但是行侠仗义无数,并终于与“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殊途同归,自然当得起这个侠字。而小龙女,只当得那个侣字,最讨厌的便是“武林盟主”一回,情势紧急得紧,而她只知与别后重逢的杨过在那里腻腻歪歪,险险误了我们的少年英侠,读来实觉不爽。
读陈墨先生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可以想见他也必是不喜欢小龙女的,虽然还至于像我等这般讨厌这个白衣飘飘的冷面仙子,但欣赏肯定是谈不上。他对小龙女的分析,可谓是鞭辟入里。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谈到了《重要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关于小龙女,除了与杨过,陈墨先生还专门写到了她与甄志丙(即尹志平,修订版的姓名更改所致)、她与公孙止的关系:
与甄志丙:看起来,小龙女与甄志丙的关系,只是受害者与侵犯者的关系。实际上,在小龙女的生命历程中,甄志丙对她的侵犯,也有某种意想不到的积极意义。当杨过和小龙女两个人还都在活死人墓中的时候,之所以没有产生明确的情感变化,那是因为两个人都还年轻,尤其是杨过,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在心理上就更是一个懵懂少年,即使是杨过表现出愿意为小龙女牺牲自己的时候,也不是出于明确的男女爱情,而是出于“你对我好,我就应该对你更好”的恩情报答。小龙女开始以性爱的眼光重新打量她和杨过的关系的时候,杨过其实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这时候,甄志丙对小龙女的侵犯,固然是对她的清白的一种玷污,同时也是对小龙女的人性欲望的一种“唤醒”和“证明”,我们必须看到,小龙女以为对方是杨过,因而欣然接受,发生性关系之后,使得小龙女毫不犹豫地公开向杨过表白自己的爱情,并且理所当然地要求对方的表白和承诺。如果没有这一次侵犯,情形肯定与现在不同。更重要的是,甄志丙的侵犯,真正唤醒了小龙女的性欲和女性本能,使得她从此与前判若两人,走向新的人生。可以说,甄志丙的侵犯,在小龙女而言,是一种既痛苦也美好的记忆。这当然不是说强暴有理,更不是说,甄志丙的侵犯成了小龙女幸福的源泉,而是说人性的复杂。否则,小龙女在得知甄志丙侵犯自己的事实之后,为何那么长的时间都不能决定要如何处置对方,而只是固执地跟随对方呢?何以解释,当甄志丙遇难的时候,小龙女甚至情不自禁地要拯救他的生命呢?
而在本书总论《失贞玉女与断臂英雄》的一节里,陈墨先生也写到:
尹志平之所以(侵犯)得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小龙女未加拒绝。小龙女以为是杨过的“胡来”,不疑有他。这才对种种亲热之举全盘接受。这当然可以说是出于对杨过的爱,同时也可以说是出于小龙女的情欲本身(这是作者在书中始终没有正面揭开的一个大秘密)。再深入一层,则要追究到“玉女心经”的练习过程本身。可以说是玉女心经的一种直接的暗示、一种必然的结局。偏偏这门功夫是要这样男女裸体相对,与其说是一种考验,不如说是一种诱惑。既诱惑了尹志平(他曾看到过裸体的场景),当然也就会诱惑练习此功的小龙女本人。小龙女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女,终究又还是一个充满情欲(又长期压抑情欲)的凡人。她的失身,实际上是本能的冲动终于打败了长久的自我压抑,性欲本能打败了古墓派的精神理念。如此,她才能走向人间。在这一意义上,小龙女的失贞,实际上是她走出古墓的一种必然的代价,是她走向人间俗世的一种成人典礼,也是对于玉女心经的一种深层次的阐释。
我看《神雕侠侣》,始终为杨过忿忿难平。他愿以生命去换的小龙女,先是失贞于尹志平,这尚可理解,因为并非小龙女所愿;但是后来决意下嫁公孙止,却并没有受到强迫,而是小龙女的自我主张。在这本书里,陈墨先生也论及了小龙女与公孙止的关系:
如果说小龙女与甄志丙的关系比较复杂,那么她与绝情谷主公孙止的关系更加复杂。简单的理解是:小龙女曾被公孙止所救,因而要表达自己的感激,更重要的是她决定牺牲自己,只有与别人结婚,才能让杨过不再追求或纠缠,如此才能让杨过立身于天地之间而不因为师徒之恋违背传统道德伦常而遭人唾骂。这当然也对。但,在这一切背后,至少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是小龙女喜欢、习惯并且向往绝情谷这样的生活环境,因为这里虽然不是活死人墓,但与活死人墓显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里与世隔绝,是一个平静的、可以不受他人干扰地生活的地方。其二,按照小说作者的描写,小龙女之所以与公孙止相遇,是因为练功走火入魔,具体的表现,就是情欲勃发,情思如潮,不能自抑,这一点写得很隐讳,但却非常重要。实际上,被甄志丙玷污之后,小龙女的性欲渴望和人性本能被彻底唤醒,从此不肯沉睡。这成了小龙女的“病根”,在传统的观念下,或许会当成“水性杨花”,但在人文或人性眼光的观照中,这正是人性的证明:到这时候,小龙女才真正从一个没有生命的冰雕,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女性。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习惯中,性、情感、婚姻三者大多被混为一谈,而在小龙女的生命历程中,与甄志丙发生性关系、与公孙止的婚约、与杨过的倾心相爱,表明了这三者其实并不一致,可以分离。对小龙女而言,这种性爱、情感和婚姻的分离,当然是一种痛苦,但当她没能及时从所爱的对象杨过那里同时得到三者的时候,纯洁的爱情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缺陷;而痛苦的被玷污、险些成功的婚礼等等经历,却变成了人生的丰富的经验。当然,对小龙女和公孙止的婚姻承诺,也可以做其他的解释。但无论如何,都会是对小龙女的性格的一种阐释。
陈墨先生在论及《神雕侠侣》的第一主角杨过的性格时,专门写了一部分,名为“小龙女情结”。他说:
实际上,杨过的“小龙女情结”,要比我们所以为的“爱情”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杨过对小龙女的情感态度,至少是在最初,并非把小龙女当成自己的性爱的对象——他曾公开地对小龙女说没有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妻子/情人,而是当成姑姑/师父/长辈,因而,杨过甘心为小龙女而死,那是一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行为,而与爱情/性爱无关。这不仅是因为“初恋时我们不懂得爱情”,对于杨过,此中有着更加复杂的情结性质。也就是说,很明显,杨过在不知不觉间将小龙女当成了母爱的替代,正如他将欧阳锋当成了父爱的替代。直到他遇到了陆无双、完颜萍等人,才触动了杨过的性爱本能,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究竟陆无双、完颜萍是小龙女的替代呢,还是小龙女变成了陆无双、完颜萍的替代?
其次,在杨过和小龙女的关系之中,我们必须看到,这两个人的性格几乎截然相反(杨过的性格非常复杂,而小龙女的性格则是非常单纯;杨过非常热情,小龙女则总是相对冷漠;杨过喜欢热闹,适应大胜关、襄阳城等地的轰轰烈烈的生活,小龙女则喜欢安静,只适应活死人墓或绝情幽谷中的平静寂寞的人生;杨过喜欢冲动、甚至偏激、自己也不大容易明白自己,但一旦站稳了自己的情感立场就会矢志不渝九死无悔,而小龙女则平静如水,甚至冷静如冰,像是一座雕塑,对自己的立场和情感不见得有真正坚实的把握)。在某种意义上,杨过爱上小龙女,若不是对小龙女的一种“以心相许”的报答,也是把小龙女当成了一种彼岸的象征,与此同时,实际上也是把对小龙女的追求和两人的情感关系当成了反抗社会、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象征:郭靖/父亲/礼教越是反对,杨过就越要去干!重阳宫越是不许杨过在那里谈情说爱,杨过偏偏要在那里拜堂成亲!我想要说的是,杨过对小龙女的爱,理智的成分可能会多于情感的成分,对待郭芙就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情感的成分大于理智的成分,看起来杨过似乎并不爱郭芙,但那是因为郭芙强烈地伤害过杨过的自尊心,从而在理智上将此人排除在情感的视野之外,然而在当着武氏兄弟的面说出黄蓉将郭芙许配给自己的时候,显然是杨过一生中最为愉快的时候,这一时刻也可以说是杨过的情感潜意识的直接表露。
最后,杨过对小龙女的爱之所以有增无减,那是因为小龙女根本就不在眼前,苦多乐少,离多聚少,小龙女变成了“彼岸”,追求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人生的目标,甚至变成了一种存在的证明。这很符合杨过的性格:越是困难的事情,就越是要去做;越是分离就越是情深。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那就是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情,更多地表现在分离后的思念之中,也就是说,小龙女的可爱的形象和杨过对小龙女的爱大多是由这种分离后的相思塑造出来的。与此相对的是,当杨过与小龙女重逢的时候,杨过的表现固然包含了重逢的惊喜,但也包含了不断冒险的“自毁倾向”,也就是说,杨过并不是从内心真正珍惜与小龙女的重聚:第一次与小龙女重逢之后,小龙女建议离开金轮法王所在的酒馆,但杨过却不顾性命地拯救黄蓉;如果说这次救人是杨过将侠义看得比情感重的话,那么在小说的最后,当杨过和小龙女在分别十六年之后再团聚,但团聚之后,杨过立即就提议去襄阳探访郭襄!进而在襄阳大战之中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生命投入战火之中!当然,这些,都并不是要证明杨过并不爱小龙女,而是说,杨过的“小龙女情结”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再读再思,实在有理。
或者,认定陈墨先生此番评论实在有理的原因,与我深爱杨过,同时亦深深替郭襄、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一见杨过误终身”而抱憾相关吧……
可是,倘不如此,《神雕侠侣》就不再是《神雕侠侣》;
倘不如此,杨过也就不再是我所深爱的杨过了……
(三)
《神雕侠侣》里的郭芙,是我最厌恶的金庸笔下女性角色之一。另一个,是《天龙八部》里的阿紫。
真的是厌恶,已经不仅仅是讨厌那么简单,比对小龙女、王语嫣、香香公主的反感强烈数倍。厌恶到不想看她一眼,痛恨到牙根都痒痒。
郭芙算是个什么东西,竟敢斩下杨过的一条手臂!致使自小孤苦伶仃的杨过不仅孤苦,更添伤残。不是刀伤枪伤内伤骨折那么简单,便是再重的伤好好将养也有望痊愈,然而郭芙这个草包加混蛋是硬生生斩下杨过的手臂,从此再也无法接上!从此英雄独臂,天残地缺!
郭靖闻听此事,勃然大怒,即想斩下郭芙的一条手臂,向杨过赔罪,也作为对郭芙莽撞荒唐闯下大祸的惩罚。可惜黄蓉左拦右挡,终未成功。由此也不再喜欢黄蓉,正是因为她的无度宠溺,养出了郭芙这样既没本事又骄横霸道的女儿,倘只是在这世上胡乱霸道霸道也就算了,但是居然会跑去趁着杨过有伤斩下人家的一条手臂来,当真是嚣张至极、可恨至极、该死至极!
郭靖斩下她的手臂,好好教训一下这个被黄蓉娇宠惯了的女儿,本来或可从此令郭芙遭受重创,洗心革面,更可让所有喜欢杨过的读者出一口恶气,遗憾的是郭靖终究斗不过黄蓉,亦或并未真的想在这一件事情上斗过黄蓉,郭芙再混账,终究是他的亲生女儿,说到底,即便黄蓉不拦,郭靖这一剑仍然是难以真的斩下去。只可怜杨过,无父无母,世上没有半个亲人,便是他深爱着的小龙女,也不是真的贴心贴肝,人家胡乱讲几句话,她便扭身走了,再无半点音讯,哪里是真正心疼杨过的人?
《神雕侠侣》,自从约二十年前初次邂逅,即爱不释手,一读再读,而眼内每跳出“郭芙”二字,便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而此番细读陈墨先生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竟然读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杨过爱慕郭芙。
初读之下,未免惊惶,怎么可能?
然而,仔细琢磨,却感觉这正是此书给我的第三点启发,也是最为隐秘、最为精妙之处。
郭芙爱慕杨过,是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大结局时让郭芙于千军万马的乱战之中顿悟的心底事,而金庸先生在四十回书里也一直留下这个伏笔,让人隐隐感觉到郭芙混乱而模糊的情感。
然而,杨过爱慕郭芙,却是金庸先生从未正笔写过的,更是我从未想过的。甚至在读了陈墨先生的分析后,仍然认为虽颇有道理但是始终不愿相信。
陈墨先生写道:
郭芙与杨过的关系,是这部作品中最大的奥秘,也是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条线索,当然,这是一条隐秘的线索。在这部作品中,郭芙存在的重要意义,不是因为她是郭靖和黄蓉的女儿,更不是因为她是黄药师的外孙女或她是耶律齐的妻子,而是因为她与杨过的奇异关系和隐秘的情感。
也许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杨过是爱郭芙的,至少是爱慕郭芙的;退一步说,至少是爱慕过郭芙的;再退一步说,至少是在程英、陆无双、完颜萍、公孙绿萼甚至郭襄等少女中,杨过对郭芙的爱慕最深。
只不过,郭芙太娇纵、太浮躁、太自我中心了,这伤害了杨过的自尊和情感,而杨过的自尊心极其敏感,杨过的情感又极其脆弱。实际上,杨过是非常自卑的,而在郭芙的面前,杨过的这种自卑表现得最为明显。
小的时候,郭芙曾因为杨过手脏,而不跟他玩,在桃花岛上,杨过与武氏兄弟的冲突,说到底也都是因为郭芙,以至于杨过被驱逐出桃花岛,所有这些都给杨过留下了伤害的记忆;然而杨过却并不真正记恨郭芙,因为他是那样爱慕她,《少年英侠》中成人之后的第一次相逢,杨过仍然是那样的自惭形秽,以至于不敢与郭芙相见,甚至起了自暴自弃之心,这无疑都是杨过爱慕郭芙的最好的证明。
杨过从华山下来,听说郭靖夫妇在大胜关召开英雄大会,因而决定前去探访,表面的原因是要去看郭靖和黄蓉,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心理动机,那就是要去看看成年后更加光彩照人的郭芙!此次见面,郭芙又将破衣烂衫的杨过当成叫花子,使得杨过那样的气愤,以至于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杨过要这么做正是要在自己爱慕的对象面前洗刷自己、证明自己啊。
杨过确曾明确拒绝过郭靖的许婚,看起来,他挚爱的是小龙女,而对郭芙毫无兴趣。或许,他真爱的是小龙女,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对郭芙毫无情意,否则,就不能解释,杨过在“劝说”武氏兄弟的时候,把黄蓉的“许婚”说得那样真切,将“芙妹”叫得那样亲切,以至于小龙女信以为真,从而第三次离开了杨过!这固然表现了小龙女的天真纯朴,根本就想不到杨过会去骗人;同时,小龙女听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无可能。对于自己的情感,杨过自己也说不清楚。
杨过对郭芙的情感,在小说的最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证明,那就是公开对郭芙表示,只要郭芙看得起他,他是多么愿意将青梅竹马的情感进行下去。也正是因为杨过的这种表达,郭芙受到强烈的冲击,才终于明白了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心事。
杨过对郭芙的情感是隐秘的,也是微妙的,随时都可以找到某种遮掩。那是因为杨过自己也不见得明白自己的心事,更是因为杨过太敏感和脆弱、深怕表明情感会导致自己受伤,以至于将这种情感强自压抑。而这种压抑本身,正是情感和爱慕的表现。
另一方面,郭芙对杨过何尝不是这样?对此,小说的最后写得清清楚楚,只不过,郭芙自己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白,读者当然也没有想到。因为,看起来,郭芙和杨过,或者说杨过和郭芙似乎生来就是一对“天敌”,这两个人一旦走到一起,就会互相讨厌,互相蔑视,甚至互相伤害!其实,每一次互相讨厌、蔑视、伤害的背后,都是他们之间的“兴趣”的最佳证明。郭芙斩断杨过的手臂,难道当真只是为了她的妹妹,而不是为了她自己——杨过这个家伙,当年就曾当众拒婚,让自己丢尽了脸面(对郭芙而言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今又拿自己的婚事来开玩笑——如果他是真的求婚当然可以另当别论!——如此,郭芙不斩断杨过的手臂、又去斩断谁的手臂?
真的是一个天大的秘密!
杨过有理由爱郭襄,因为郭襄天真活泼却一念至深,为了杨过曾经毫不犹豫追随着他跳下悬崖,只求他以后别再寻死,要好好地活下去;杨过有理由爱程英,因为程英温柔娴雅而深情款款,为杨过手缝新袍,为杨过“云胡不喜”,为杨过黯然神伤;杨过有理由爱陆无双,因为陆无双俏皮灵动而又热烈炽诚,她与杨过上演过结婚的全套好戏,上过花轿入过洞房,从此情根深种,痴恋一生;杨过有理由爱公孙绿萼,因为公孙绿萼为解杨过情花之毒,献出了自己青春勃发的美丽生命;杨过甚至有理由爱完颜萍,因为完颜萍柔弱温婉,我见尤怜。
可是,杨过有什么理由爱上郭芙?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郭芙是杨过少年时代所见到的第一个最美丽的女孩,光彩华美令人不敢直视。小小的杨过或许不知如何表达惊艳的感受,但是那个初遇的刹那,在杨过心里生了根……
陈墨先生对于郭芙,不是也有过一句简单的评价:得天独厚的美丽草包。
忘了是读哪一本书,说到金庸《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为何痴爱袁紫衣,而永远忽略了身旁默默相依的程灵素,答案也只有一个——因为程灵素不若袁紫衣那样美丽。
就是这样吧。这就是理由。
即便是杨过,也不能免俗。
(四)
关于《问世间情为何物》,读来确是受益颇多。
最后一定要记录下来的,是陈墨先生关于郭襄的评价与分析。恰如开篇所言,我最爱的男主是杨过,而郭襄,则是金庸作品中我最喜爱的女性角色。
陈墨先生关于郭襄的论述:
身份:郭靖和黄蓉的女儿,黄药师的外孙女——外号“小东邪”,郭破虏的双胞胎姐姐,襄阳城的“危城女婴”,丐帮帮主鲁有脚的忘年之交,金轮法王曾一心一意将她收为自己的传人。对杨过一见钟情且矢志不渝的姑娘,也是杨过和小龙女非常喜欢的小妹妹。
形象:郭襄的第一次出现还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被李莫愁收养了几个月,然后很快就是十六年后,郭襄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她的容貌也许没有姐姐郭芙那样娇艳,但肯定要比郭芙显得更加清秀。这是一种骨子里的美丽,越看越美的那一种。
性格:一个美丽的小精灵。
郭襄的性格可以从“小东邪”这一外号去考察,这个外号表明,她很像自己的外公,那就是说她非常聪明,也非常淘气,做事根本不依常规,看起来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如果说东邪与“小东邪”的区别,那就是后者更加可爱。
另外一条思路,就是与姐姐郭芙的对比中去考察,如果说郭芙的性格是继承了父母亲的缺点的话,那么郭襄的性格就是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即既有父亲的善良侠气,又有母亲黄蓉那样的聪明伶俐。
还有第三条思路,那就是金轮法王要收郭襄为徒,理由是觉得郭襄有法王的二弟子达尔巴那样的忠诚,又有三弟子霍都那样的聪明睿智;反过来说,没有达尔巴那样的愚钝的毛病,更没有霍都的凉薄寡恩的缺点。
还有最后一条思路,那就是郭襄有很多的朋友,与姐姐郭芙完全不同。无论是作为丐帮帮主鲁有脚的忘年之交,还是金轮法王的中意传人,或者是在风陵古渡老店中让那些陌生的客人产生极大的好感,或是与西山一窟鬼中的人物和万兽山庄史家兄弟相处时的从容和亲切,无不证明,这个小姑娘几乎人见人爱。
当然,另一方面,郭襄的这种心无俗念、胸无城府、不讲门第出身、但看是否投缘的与人交往的方式或性格,也会让亲人担心。据说,黄蓉就为自己的这个小女儿的“小东邪”的性格操碎了心。否则,在她生日的时候,一些她根本没有见过的人不期而至前来给她祝寿,她居然会毫无戒心地将他们带到自己的闺房,而且酒菜招待?不然,她也不会把自己的丫环取名为“小棒头”。实际上,还有一点也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这个小姑娘曾经吃过豹子奶,甚至在很小的婴儿时期,居然让抢劫她为人质的心肠狠毒的李莫愁放弃了自己的原有打算和立场,对这个小姑娘产生了说不清楚的深厚情感,能不说这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吗?
总之,郭襄简直就像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我本人非常喜欢郭襄这一人物,原因是,我在这个小姑娘的性格中看到了一种非常少见的灵性。这种灵性很难于言表,不是单纯的聪明,也不是单纯的伶俐,更不是随时可以想出巧妙计策的机巧,不是黄蓉那样的机智或博学。而是有一种直指人心的洞察或感悟能力,如玉石般清凉而又温润。这种灵性如同天地间的灵气汇聚而成,比聪明伶俐更宝贵,比温柔贤惠更宝贵,比美貌俏丽更宝贵。
与杨过:“一见杨过误终生”的说法,在郭襄的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自从见到杨过之后,实际上,甚至在没有见到杨过而只是听到神雕侠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时候,郭襄就为杨过倾倒,并且无法自拔,延续到“神雕三部曲”的第三部《倚天屠龙记》中,也还是对杨过耿耿不忘,乃至终生未嫁。很显然,郭襄见到了杨过,那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杨过对郭襄这个小姑娘显然有一份超乎寻常的好感,否则,他就不会送给她三枚金针,更不会在襄阳受到入侵者侵犯的关键时刻给郭襄送去三份大礼,也不会将郭襄姑娘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死和与小龙女的团聚更加重要。只不过,杨过对郭襄的情感,明显不带有欲念的色彩,你可以说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于一个美与爱的意念的珍惜和呵护。这种爱护不带世俗烟火气,如同贾宝玉爱惜警幻仙姑。
郭襄对杨过的爱,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其实也是这样。当然,这也许是因为,郭襄在遇到杨过的时候,从一开始就知道杨过有妻子,而且对妻子小龙女一往情深,不可改变。然而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也没有改变郭襄对杨过的崇拜和钟情。也许,你可以将这种情感解释成一种对于异性英雄或明星的崇拜,还可以解释成一个少女的不可救药的情不自禁的单相思,但郭襄的情感比那些都更加深刻也更加美好。证据是,当郭襄了解到杨过有可能因为小龙女的不出现而自杀的时候,尤其是在见到杨过投身绝情崖下深潭的时候,郭襄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下!这也就是说,杨过对小龙女的情感有多深,郭襄对杨过的情感就有多深。或者说,那一只白雕对自己的情侣的情感有多深,郭襄对杨过的情感就有多深。
很显然,郭襄对杨过的爱情,是一种真正的爱情,因为,这种情感超越了功利,进而也超越了自己的生死。这种爱情,通常都只能在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才能看到。我们不妨说,这种爱情,是一种真正的灵性的爱情。拥有这样的爱情的人,即使不能相互结合,也不能对它的深度和完满有丝毫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