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南大,南大!
南大,我们终于可以再次相遇。
2003年4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江南春景之际,我再次来到南京城,参加南京大学中文系复试。分数不算太好,只能算是涉险过关,比复试线高出了十几分。
考研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曲折。如前文所说,河南大学是一所学习氛围相当浓厚的学校,而虽然它不入985、211之列,但是一点都不影响它的中文专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记得刚入学时,来接新的师兄介绍--河南大学中文系是第一大系,教师力量很强大,在全亚洲中文研究领域都享有盛名。而事实确实如此,大学四年的学习,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唐宋元明清文学、现当代文学只小众的细分单元如音韵学、唐宋文学精读、明清笔记小说单元,那些老师们的知识储备、引经据典的风采,直到现在我都印象深刻,比如常萍。当时报她的课程纯属对于唐宋文学的喜爱,觉得这个单元的课程应该会有些不一样的东西--结果最让我觉得收益的就是常萍老师对于唐宋文学的独特理解、激情四溢、纵横捭阖的讲课,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现在想想,常萍老师的风格,颇有一些魏晋风度。
言归正传。考研的过程对于我来说,简直可以用“惊险”二字来形容。9月初,我找到了一所中学进行教学实习--这是中文系每一个人学生都必须要完成的毕业必修课,等我完成实习回到学校,已经是国庆后了。问了问一同考研的室友,大多已经看完了一遍专业书…当时知道自己进度迟缓,才真正开始着急起来。我开始给自己制定每日的作息计划:每天上午8:30-11:30,三个小时的专业课程复习(主专业课书大约有6-7本已学校教材,可以略过不计,这里要感谢到了大三之后突然开窍努力学习的自己;想到那年古代文学的专业课考试,全年级近八百多人,大约只有不到的100人及格,到现在想想,老师是不是故意整我们这些上课偶有走神的小朋友才故意把题目出得这么难?!而正是这门课,我拿到了76分,竟已算前茅…)。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时间安排在下午2点钟以后开始(很多考研学生为了争分夺秒复习,常常放弃午休时间,但我却固执地认为,休息好之后效率才会更好,所以每天至少一小时的午休需要保证)。这里我要重点说说英语:这门课我的基础不算差,但是仍然非常重视,每天下午必流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弱项-阅读理解的练习,每天五篇,雷打不动。但可能由于词汇始终没有有效突破,所以阅读理解时好时坏-不太稳定,比较高的分数不敢奢求,但心里觉得过关把握还挺大。词汇量的积累就交给了每天睡前及醒来的缝隙时间,利用电子词典的记忆功能来帮助积累--每天必须完成50-100的单词背诵才能睡觉)晚上的时间再次交给专业课。
专业课的书籍实在多,每本都精读,当时的时间已不允许--因为每天至少有半天的时间都要完全交给英语,真正开始收心复习有比较晚。到了复习的后期,我就改变策略--所报考研究方向的专业书作为重中之重,尽可能精读;其他相关专业书,则略读,抓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分析近五年的目标学校专业试卷,了解出题逻辑;冲刺阶段的时候--书本是需要丢掉的,模拟出题思路--设想近几年没有出过的知识点有哪些--这里还要分出核心问题、重点问题、一般问题等层级--现在回想起来,对于备考而言,此时已经把书本都浓缩成了知识模块--对于专业方向出题的把握也更清晰了--当时的自己其实并没有看得这么清楚,只是觉得精读梳理之后会让记忆简单化一些,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梳理的过程就是二次消化的过程--把书读薄了的道理。
“练兵千日,用在一时”--考试的时候到了。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考英语和政治。第一门政治觉得发挥得尚可,信心挺足;到了下午的英语--我的天,阅读理解完全不着调,大多没读懂,不确定太多了--考完出来感觉英语要完蛋--铁定不及格!因为平时练习的感觉也没有这么差!步履沉重地回到宿舍--从室友的表情也能看出来,英语同样没考好。我当时就对室友说:“今天的英语基本上可以确定惨败。我觉得明天的专业课不需要再去考了,因为英语成绩决定了一切…”说罢,我就倒在床上,再也不愿意去多想这场考试了。这时,我的好室友一直劝我:“千万不能打退堂鼓,大家都没考好的,但不要放弃。而且我一直觉得你的考试运气不差,也许后面会好的…”“可我实在不想再受折磨了。”那时我已经决定了要弃考。第二天,室友一起来就对我说:“赶紧起来,去考试。幸苦了这么多天,你至少要去见见专业课试卷长什么样子…”就是最后这一句--至少见见梦想学府专业试卷的样子,也算不枉这么多天的备考,我最终还是上了考场!说来也神奇,当年专业一的六道大题,有三道都出自我重点关注的知识点内,因为对题目的背景了解比较多,所以整个专业一的六道大题,我都尽自己所能回答了。我至今仍然记得,在我奋笔答题的时候,考场的监考老师一直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停留时间超过一小时…
专业二的考试可以用幸运来形容--专业二主要考察综合文学知识--二十多本专业书都可能涉及。因为我只精读了所报考专业方向的书,对于非专业方向的知识点只能吃老本了。专业一结束之后,我利用中午时间短,大致重新浏览了几本专业书中比较冷僻,近几年试题中没有出现过的名词解释--就是这么神奇,当天下午的考试,几乎所出的名词解释就是我中午突击看的几个…所以,专业一考完之后,我觉得不算出色--毕竟很多书都是略读,但也不至于像英语那样失败。
经过忐忑不安的等待,达到复试分数线要求,英语是压线过关。
真正迈入南大的大门,其实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待复试的学生,当时自己要求不高,觉得能来复试已经很好。再看看其他的同学,我觉得学习都比我扎实很多,自己不能有太高的期望,但一定要尽力。复试的结果不算太好,最终接受了专业调剂,才得以顺利入读。但,南大,我是真的来了!
我终于可以凭我自己的能力迈入你的大门--那时的南大,变得很可亲,觉得她即将要接受我了。我还记得北大楼,那满墙满顶的爬山虎,庄重中带着一丝神秘…南京市内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