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一年出现三个皇帝:南齐王朝的腥风血雨(下)
主讲:姜鹏
我们上一讲聊到萧鸾虽然迎立了萧昭业作为南齐的第三个皇帝,但是随着他自身权势的增长,他和小皇帝之间相互猜忌,这样的局面是难以避免的。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萧鸾和小皇帝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什么故事?小皇帝身边有一个红人,名字叫周奉叔,我们上一节也提到过,小皇帝身边有很多这样借助他的权威张扬跋扈的小人,周奉叔就是其中一位。
史书上说这位周奉叔一是倚仗皇帝的宠爱,二是自己有一些勇力,因此不把宫廷放在眼里,经常带着20多个配刀的侍卫在宫廷里面进进出出,目中无人,门卫们也不敢禁止,因为他是皇帝的宠人,你要是碰到有人让他不高兴的,他当头就来一句话说,我身后这20多把刀可不认识你,这个让萧鸾感到非常不舒服,觉得小皇帝身边有这样的人岂不是阻碍我专权,于是他设下一计,我们上一讲也提到小皇帝身边有两个姓萧的本家,一个叫萧谌,一个叫萧坦之,表面上是皇帝的亲戚,事实上已经转向投靠萧鸾了,而小皇帝却还不知道,萧鸾就让萧谌和萧坦之去游说皇帝说,你看周奉叔你这么信任他,不如让他到外地去做个刺史,然后有一个援助,万一朝廷有什么事情他可以在他地方上起兵来帮助你,对吧?
这个小皇帝就答应了,周奉叔说要我走可以的,你给我一个千户侯。后来萧鸾一听千户侯,你狮子大开口,这么一个小人物居然要千户侯,只答应给了他300户侯。周奉叔就倚仗着皇帝对他的宠爱,在宫廷上大吼大叫。当着皇帝的面,萧鸾把这口气给忍下来了,好说歹说的让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结果这边皇帝一下班,他就让人把周奉叔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关起门来就找了几个勇士一顿通打,把周奉叔给打死了,你看周奉叔也是没脑子的人对吧?萧鸾用这种手段杀了小皇帝的一个重臣,本身也说明了小皇帝的权威,在萧鸾这里根本不算什么。
那么接下来直接冲着小皇帝的一种行动计划就被酝酿出来了。这件事总归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就传到小皇帝耳朵里面了,这个萧鸾想废我,他就找萧坦之来商,就是这个双面间谍,他其实已经是萧鸾的心腹了。
小皇帝跟萧坦之说,听说萧鸾要废我?萧坦之对小皇帝说,你别听这些人胡说八道,怎么可能这种事情对吧?把小皇帝给麻痹过去了,结果他就跑去跟萧鸾说,咱们要抓紧动手了,因为小皇帝已经怀疑我们了。
于是接下来萧鸾带着萧谌跟萧坦之就主动的发起了对小皇帝的进攻。
这一天由萧谌负责带人率领军队进入到皇宫当中,把这些仍然忠于小皇帝的,试图阻挡的这些人全都给杀了,杀完以后进入到小皇帝生活的区域,小皇帝一听到外面有乱兵声响,知道有人真的要来废我要来杀我。他赶紧写手诏,找萧谌,他还把萧谌当做自己的心腹,他没想到的是,当时派兵带着军队来拿他的、来杀他的就是萧谌,结果他看到萧谌进来以后,才知原来你不是来救我的,而是来杀我的。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赶紧转身就走,哪走得了,萧谌带着兵就在后面追。
那么宫里面当然也还有一些负有保卫皇帝责任的人,小皇帝就逃走了,然后这一帮人出来就挡着萧谌,萧谌就跟他说,你们不要管,今天我是奉了旨意拿人,我们是来拿叛贼的,这些人非常相信萧谌,以为他们误会了,以为萧谌仍然是忠心于皇帝的,就给萧谌放行了,结果没想到萧谌进去之后,直接就把皇帝给拿出来了,用这个丝绸缠住皇帝的脖子,这些在外面的士兵一看吓坏了,没想到你这个骗子,跟我们说保护皇帝来拿反贼,结果你们把皇帝给拿下了,想反叛,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皇帝当场就被萧鸾的人给杀掉了。
接下来萧鸾并没有直接自己称帝登基,而是装模作样的迎立了小皇帝的另外一个弟弟萧昭文,小皇帝当时才15岁,萧鸾通过这样的一些举动,更加是把朝廷的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就开始安排他的亲信和兄弟们占据着了各种各样重要的位置。
这个时候其实在萧道成的子孙当中,他这个家族里面有警惕心的人还是有的,但是非常可惜啊这些人他缺乏能力,缺乏行动力,关键是有一些地位比较高的,比如说萧道成的儿子当中,当时还有好多还是健在的,这一批人当中比较为首、比较年长的对萧鸾仍然缺乏警惕性,这么复杂的政治斗争都没有引起他们的警惕。
其中有一个人名字叫萧锵,他是萧道成的第7个儿子,萧道成还在世的儿子当中,他是属于比较年长的。那么有人就劝他说要早做准备,萧鸾这个家伙肯定不仅仅是要废掉皇帝,他一定是有自己的计划,很有可能现在不挡他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篡位。
结果,被寄予厚望的萧锵优柔寡断,加之萧鸾也是非常会表演,每次见到萧锵都是亲自穿着鞋跑到他的马车后面来迎接他,搞得萧锵的心里感觉非常好,觉得萧鸾应该没有什么意志,他应该还是忠于我们的,对吧?
前面小皇帝也是因为自己荒唐麻痹了,那么时间久了以后,慢慢的的确萧锵他也感觉到了萧鸾这个家伙可能真的是有些野心,之前自己的感觉是不是太良好了,他开始反思自己了。
这个本来是件蛮好的事情是吧?也有大臣表示跟他说我们来支持你。
但是碰到萧锵这个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优柔寡断,他本来都已经决定要进宫,带兵保护小皇帝,然后下令把萧鸾给拿下,结果他心里不踏实,觉得干这么大的事情,这也是能力欠缺的一个表现,人都已经出门了,都已经带着人要进宫了,结果他走到半道又回来了,去跟自己的母亲去道别,这一道别就道别了半天,你看真是妇人之仁,这是对吧?
做事情不够果断,你既然要做这样的大事情,你就得当机立断,什么事情你都得扔下,否则你就不要去做。
结果这哪有不透风的墙,他的行动马上就有人转告给萧鸾了,萧鸾先下手为强,把萧锵跟追随他的萧子隆给杀掉了,一杀又杀了两个。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正守在地方上的另外一个王就是齐武帝的儿子晋安王萧子懋。听到这个消息,他想起兵在地方上,借助自己在地方上有军队这样的一个优势,起兵反对。那么这一次反叛不能叫反叛,咱们这个就叫反抗对吧?
每一年典签都要回到建康向皇帝汇报说王如何如何,所以诸侯王千万不敢得罪典签。这就像咱们民俗当中,我们传统当中小年是要送灶神,灶王爷,灶王爷就是上天派在我们每个家庭里面的一个检察官。
腊月二十三,我们要送灶王爷上天,上天以后就说我们干了哪些好事,别说我们干了哪些坏事,对吧?史书上举过一个例子,说某一个王他比较刚强,非常看不起这个典签,于是典签有一年就是要回到建康回报的时候,就说我去干嘛,我去跟皇帝警报,我们这个地方他是要换长官了,要换刺史了,只要他跟皇帝拜拜嘴唇子,上嘴唇贴下嘴唇,说王有什么不好,尤其是说几句,他可能有试图图谋不轨的,这样的话暗示几句,诸侯王一定被打翻在地,所以这个典签它就成为就是一个刺探王的这么一个侦察型的人。
那么后来这个典签权力大到什么程度,说来好笑,其中有一个王他有一天他口渴了想喝杯水,问手下人要水,结果手下说你看典签不在,这个水不能给你,想吃什么东西典签不在不能给你,典签今天一天不回来,你今天就渴着。然后他说我要想到外面走走,典签不在,你不能出去。典签其实是起到了帮助皇权监控诸侯王的这么一个作用。
等到萧鸾夺权以后,他非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个典签制度,本来这个典签跟诸侯王之间他就是对立的,对不对?所以萧鸾就把这些典签全部收买成自己的人,所以这些王是怎么死,绝大多数都是被典签给杀掉的,在或者是在典签的配合下,这个是咱们史书上讲的分析的,为什么萧鸾政变能够这么顺利?
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作茧自缚,以前的皇帝他为了保障自己的皇权设置了典签制度,没想到典签制度是他断子绝孙的这么一个作茧自缚的这么一个政策是吧?让别人掌握了你这个系统,利用你这个系统把你的孩子全都给杀了。
那么这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巴林王名字叫萧子伦,也是在他的典签的逼迫之下,他只得喝毒酒自尽。但是萧子伦非常有意思,他知道萧鸾要杀他送来的是毒酒,他还要正衣冠,穿着非常正式的衣服出来接受这杯毒酒。然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我们家的祖先,比如我爷爷当年消灭刘氏,从刘家手里夺得政权,那也是非常残酷的,今天因果报应轮回不爽,所以轮到我们姓萧的了,所以我也认了,所以这个是你看死的虽然是个悲剧非常可怜,他死的也是非常的体面的对吧?非常的庄严。
这个事情给萧鸾有一个启示,他虽然是利用这些典签杀了这些诸侯王,有人也提醒他了,任何宝剑都是双刃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你今天可以利用这个典签去杀诸侯王,改天你自己做皇帝了,等到你死了,如果有一个权臣像你这样,也用这一套制度来对付你的子孙怎么办?萧鸾想想太有道理了,所以他开始逐渐的废弃这个典签制度了,这个工具用过就可以扔掉了,所以这些典签也是小人,被人当作工具用是吧?
但是萧鸾自己就成为新皇帝的类似于典签这样的人物,小皇帝在宫里面起居饮食都要萧鸾同意以后,因为他跟小皇帝之间这样的一种监控密度肯定是比以前更强,对吧?
小皇帝有一天想吃一条蒸鱼,甚至小孩才15岁想吃条鱼,那么这个厨师就说,萧鸾不同意,我们不敢给你鱼吃,就跟诸侯王在地方上说典签是一样的,那么皇太后看看这种情况还有什么意思,皇帝还有什么做头对不对?皇太后就说算了,主动说我们小皇帝退位,萧鸾你自己来干,就这样小皇帝退位,把皇位善让给了萧鸾,那么这就是发生在公元494年,这一年里面首先是萧昭业登基,萧昭业被萧鸾派人指使所杀,萧然又扶植了萧昭文对吧?第二个小皇帝,结果没过多久萧昭文也被废,萧鸾自己登基,所以这一年里面出现三个皇帝。
那么问题是萧鸾这样上位以后天下就稳定了吗?这样的腥风血雨的故事就不会再发生了吗?萧鸾如果这样想的话,他就太幼稚了,古人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黄雀是谁,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我们等到下一讲再跟大家分享。
这次反抗也最终是被萧鸾给镇压了,于是萧子懋也是被杀,那么萧子懋他是怎么坏的事情,这说起来真是,萧子懋他自己在江州做刺史,所以他觉得可以借助江州的军队,但是他的母亲阮太妃是生活在建康,也就是南京。
那么他想我要造反,为了母亲的安全把母亲先接过来,他想派人去接母亲,结果母亲优柔寡断了,找谁找自己的哥哥去商量,说这个事情我要不要去,我儿子要这么干,我是答应他还是劝阻他,结果他哥哥也就是萧子懋的舅舅是个坏鸟,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转身就去告密了,就去告诉萧鸾了,所以萧鸾能够先下手为强,把萧子懋也给正压下去,萧子懋被杀,这样三个王就被杀了。
接下来我就不一一说了,我就报一串名单给大家。
接下来萧鸾为了清除自己的通往皇位宝座的障碍,一共杀了萧道成和萧赜,就是南极前面两位皇帝的子孙杀了多少个呢?杀了杀安陆王萧子敬、南平王锐、晋熙王銶、宜都王铿、桂阳王铄、衡阳王钧、江夏王锋、建安王子真、巴陵王子伦,一共12个王,那么很多听众可能会感到疑惑,这些王难道真的就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吗?就像切菜头一样一个被萧鸾给切了。
古代的史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总结了,觉得有一个原因是值得重视的,为什么这些王他的反抗力这么弱,就谈到了在南起有一种制度叫典签制度,典签是什么?其实它就是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本来它是一个小官吏 ,但是南齐的皇帝他对于这些王各个王们他是不放心的。那么为了防备他们,万一要有对朝廷不满,甚至要造反的话怎么办?就派典签在他们身边,其实是安插在他们身边的眼线,名义上,他只是负责文书管理,事实上他们负有向皇帝汇报和王他们一言一行这样的一个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