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一本书最不值钱的部分,这个论点大大颠覆我的认知,虽然作者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了这一现象,仍然是我不太能接受的。
不能接受的原因一是思维定势,受旧知的影响,二是,作者用于论证的经济学原理我也不清楚。
认真思考后,我联系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本书畅销必然会引来更多仿版,比如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一本畅销书,反复加印了很多次,于是乎各种仿版也腾空出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畅销,书能卖得出去。那同样的知识,为什么能卖出那么多形式?因为案例不一样。
太多人缺乏思考,没有理解能力。在自己理解不了书中知识的时候,只能是反复查看案例,最好是跟自己同样的案例才能拿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个被称为培训课程的价值,也就是书中所述,知识本身不值钱,但能把知识讲清楚的能力值钱。
换到自己我们该怎么样做呢?
问一下自己同样知识点的书有没有买过很多?答案是有。
能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
试着反推盲从一个个案列去发现底层逻辑从而推导出理论然后再跟作者的观点对照,以此来检验自己总结理解的能力。
相信每一位老师也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阐述、论证知识点,每一种方法也都有适合的场景和适合用的人。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不能一味地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当作真理般,然后自己再死命去论证老师讲的东西。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而不是为了论证而论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