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人,而非指标

作者: 王文波ah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0:21 被阅读2次

    与三五好友闲聚,聊天时谈到面临的各类业务指标,个个叫苦不迭。抱怨的理由也是有的:市场饱和、新增乏力、竞争激烈......但对他们始终没有讲到的一个话题我很诧异:人。

    我的观点是:首先是人,而非指标。

    1  人是一切指标的承载主体

    指标的大小、多少也是因人而异的,脱离人的因素谈指标有点盲人摸象之感。

    为什么许多管理者谈指标时头头是道,但却很少谈人的因素呢?我的理解,是他自身少了一块能力要素:对人的管理,或者是对人的理解。如果他没有认识到人是指标完成的基础承载,那无论大或者小的指标,都存在无法完成的风险——完成是运气,完不成是本能。

    许多从业务或技术条线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对业务和技术非常精通,但缺少对人的管理的训练;或者说有这样的实践,但缺少更深一层的理解。作为一个具体的业务人员或技术人员而言,谈指标是正确的——他需要对指标负责,但他成长为一个管理者以后,如果他的思维还停留在谈指标的层面,那就有相当的危险了。

    当然,顺水行舟的时候这个危险也暴露不出来,但是到了逆水行舟的时候这个短板就会非常显性化。

    2  人决定了指标完成的可能性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可能空间内),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意愿、提升员工的能力,再加上管理者给予的资源、技术支撑,那指标完成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指标完成的贡献度不仅仅是加法,在很多时候是指数级的贡献。比如说曹冲称象,在那个年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指标。但曹冲通过目标迭代、化整为零的方法,轻易就完成了。再比如,司马光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小伙伴,在身高无法企及的情况下,通过切割问题痛点的方法,花费小成本(砸缸),解决大任务。

    3  关注人的哪些方面

    关注人,首先是关注人的心情,了解员工爽不爽?如果一个员工整天心情低落,怎么可能完成指标?但现实情况却是:许多管理者整天盯着指标,却从来不过问员工的心情。

    关注人,其次是关注人的赋能,考察员工行不行?假设员工心情高涨、意愿强烈,但缺乏完成指标所需要的能力,业务指标如何完成?

    关注人,最后是关注人的发展,看看员工留不留?一个完成指标的高手,如果不能有效挽留,那前期再多的关注和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无法回收。关于员工离职有一句常说常新的话:员工离职并不是需要离开单位,而是离开他的领导。员工的成长机会,应该是管理者在业务指标之前的优先指标。

    人是可以被激励的,但很难被管理。2009年,谷歌在全球实施了一项“氧气计划”。在通过大量的访谈、建模之后,谷歌提炼出了好的管理者应具备的8个指标,今天通过此文分享给大家。

    1、好的管理者要是一个好教练。

    2、要避免微管理,并且进行充分的授权。

    3、好的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的成就和心情保持着高度的兴趣。

    4、关注生产力,用结果证明一切。

    5、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者。

    6、帮助团队成员去发展他们的职业生涯。

    7、为团队设置一个明确的愿景和战略。

    8、拥有关键的技术能力来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香樟夜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首先是人,而非指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nmo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