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是作者对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问题的深刻思考,包括组织管理四大命题、组织新挑战、组织新属性、组织新能力。本书特别强调互联时代个体价值的重要性,认为组织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激发个体的活力,进而激活整个组织。作者特别强调了共享的价值平台,让组织具备开放性,为个体营造创新的氛围,成为“水样组织”。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本书以基于人性的个体价值为基础,对管理问题进行了独到分析,极具价值。
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本质是想说明在新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个体能力充分赋权的时代,如何重新认识组织,如何正确认知员工个体价值,如何合理看待员工不断增长的价值诉求,如何调整领导方式,如何通过组织和员工个体的价值共创、价值共享进而实现组织和员工个体共同的价值成长。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思考。
2
2012年,韬睿惠悦开展了一次员工敬业度调查(对象涉及29个国家的32000企业员工),总的结论是: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专注投入工作(35%),更多的人属于“淡漠”或积极“脱离”状态(43%),其余22%的人感到“不被支持”。加里.哈默尔将此类调查结果贴切地称为“管理的耻辱”。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再来看这本书,更具有现实意义。
为什么书名叫《激活个体》,而非《激活员工》?我的理解是:要想激活员工,第一个需要改变的就是视角,即从看待员工的视角转换为看待个体的视角。个体是一个独立的“人性”主体,而员工是一个从属的管理“客体”。从员工的视角来看,员工就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个体就是与组织平等的合作伙伴。转换看待员工的视角,就是将员工从手段转换为目的。
传统上,我们习惯把员工看成组织的附属物,员工在组织的圈子里、流程里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组织为主,个体为从。但是,在个体越来越知识化的今天,员工掌握的知识信息、公司内部运作的流程信息以及其他各类信息,逐步增加了员工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话语权——或者就是权力——这就对员工的认知角色提出了挑战。只有将员工从具有从属关系的雇员的视角转换为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的视角,才是正确之道。
陈春花指出:“管理者的角色没有变化,但被管理者的角色变化了,他们更在意参与决策,对称的信息交流,互动的人际关系”。我认为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变化:价值观多元化,个人主义至上。在当下的思想环境中,个人主义思潮越来越受到年青群体(特别是80后、90后)的关注,或者说,年轻一代正从曾经的集体主义管理环境里挣脱出来,原来被认同的牺牲自我、一切顺从、集体至上、耻于言利,正被追求个人权利、个人自由、个人幸福所取代,更多的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社会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可以粗线条地归纳为表现在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以及文化上的要求个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层面的内容。受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全球互联网发展、普遍教育程度的提升、出国留学旅游等因素影响,年青一代的思想正越来越独立,伪善的管理越来越无法立足。
陈春花指出:“(组织)成员不再依赖于组织,而是依赖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层级之间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甚至是平等的网络关系。”只有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才会进行价值共创。只有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才会进行思想共享。
3
员工成为独立个体的前提是,员工越来越多地成为知识工作得。知识工作的核心特征在于:工作裂变的核心是知识员工个体。知识员工生产的是“知识、创意、资讯”,这样的东西本身并不能体现出价值,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员工把他的思考当作“投入(input)”,并将这种投入转换为另一种“产出(output)”的时侯,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知识型的组织必须依赖知识员工的团队合作,只有这样,才具有生产和绩效可言。
现在很多的管理习惯是从组织面临的问题为思考的出发点,拟订一系列的管理政策或激励机制,但基本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需求。追求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一致是激励机制设计的首要前提,否则就会产生缘木求鱼的行为。
陈春花教授写到:“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其活动是非个人性质的,其依存于整个组织的活动,和组织的其他成员以及整个组织活动休戚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可见,组织与个体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不能忽视组织,并需要对组织目标给予承诺;组织也不能忽略个体,不能够简单的要求个体服从组织,相反,为了让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设计。
陈春花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激发人:激发人的主人翁感,激发人内在成长的驱动力,激发人担当责任从而获得成就。怎样激活个体?《激活个体》里面提了很多,像平台、开放、协同、幸福感等等,其实根本的就是两点,一是给予个体自由和价值实现的机会,二是与个体建立“命运共同体”。这需要组织系统思考。
我们可以管理机器,但我们不能管理有思维的灵魂。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香樟夜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