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辞典,是人人都会用到的工具书,每个人识记字词、掌握语言的过程都离不开辞典的帮助。但也因为辞典的工具性太强,大部分人只是在使用,而很少会去想它是谁编的、怎么编的。
日本电影《编舟记》根据三浦紫苑同名小说改编,别出心裁地把镜头对准了“编辞典”这一鲜为人知的行业,展现了一部辞典的编纂过程,并揭示其与编纂者的联系。把这个表面看来枯燥乏味的故事拍得十分有趣且富有深意。
故事的开头,玄武书房拟出版一部国语辞典《大渡海》,由资深国语学者松本担任总编,不料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却在此时辞职,回家照顾病妻。荒木希望找到一个接班人,然而这份工作并不受人待见,书局局长认为干不好工作的人才会去,而公司很多人都觉得编辞典“老土”“没前途”。经多方寻找,他终于相中了青年马缔光也。
马缔性格木讷,不善言辞,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标准宅男。但他工作认真负责,更重要的是对词语有敏锐的认识度。编辞典无疑很适合马缔,他也很快就接下新的工作。
总编松本这样解释《大渡海》的编纂意义:语言的海洋广阔无垠,而辞典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人们通过辞典寻找能够确切表达自己心意的语言,并且理解他人的心情和想法,从而与他人结下羁绊。
可见导演(及原著作者)没有把辞典当做简单的工具书,而是力图展现其人文蕴涵。用辞典查字词,知道语言的意义并学会使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与他人实现有效的交流并建立起联系,这份工作对于人类是具有极大意义的。
语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辞典也需要与时俱进,《大渡海》的编纂正是为了顺应语言的新变。为此,编辑部成员们需要广泛接触社会,通过读报纸、实地听人交谈等途径来收集新词,并用卡片记录下来。而那些含义发生变化的旧词也需要增加或改变释义。
很少人查辞典时会关心词意和例句与编写者有什么关系,而在电影中,这些是与编写者的生活紧密联系的。马缔对房东的孙女林香具矢一见钟情,从此朝思暮想,主编知道后让他编写“恋”一词的释义。马缔真情投入,写出的释义如情诗一般:
再如编辑西冈在喝醉后借着酒力向女友求婚,而他为“土爆了”一词编写的例句就是:“借着酒力求婚真是土爆了。”
当然不是所有释义和例句都与编写者亲身经历相关,但它们确实凝聚着编写者的智慧、阅历、感情等因素。电影如此安排剧情不仅是让这个编辞典的故事更有趣、更有人情味,同时也是松本所说的辞典意义的体现。我们掌握语言是为了能够与他人交流和建立情谊,而编写者自己的经历就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
辞典的编纂除了需要编写者的智慧和阅历外,更需要一种顽强的职人精神。日本词语“职人”原本专指从事特殊传统手工制作的艺术家,但自昭和时代始,现代都市中的“职人”概念也扩展为所有“一生悬命的”从业者。
职人精神首先是一生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的精神,在电影中,松本和马缔是这种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松本为《大渡海》奉献十几年,到死也没有看见它的出版,他患食道癌之后仍然坚持工作,不忘收集新词。而马缔一进编辑部就全身心投入这份工作,当他知道编一部辞典可能要几十年时,正当年轻的他却决定把一生奉献给辞典。而西冈和岸边的职人精神则有一个发展过程,他们开始并不爱这一工作,因为它的单调、麻烦及旷日持久,但随着与马缔等人的相处,他们渐渐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也爱上了这份工作。
职人精神也是对职业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编写辞典的工作极为繁重,不但要时刻收集新词,编写词意,也要对词语进行多次的校对。而因为辞典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编写者必须力求准确无误。这些都对编写者的细心和耐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编辞典也重视创新,市面上的辞典很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编一部好辞典就意味着得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编辑部在编写“右”的词意时就进行了一番讨论,经典释义为“翻阅本辞典时,偶数页所处方向为右。”而松本则提议编写为:“数字10中0所处的方向为右。”相比奇偶之分更为直观。
此外,整个团队的团结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马缔一开始就明白编辞典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于是,他虽然不善言谈,但也主动去找同事西冈聊天。一开始免不了尴尬,但也渐渐与西冈成了好友。辞典编写后期即将迎来出版,校阅时却发现了错误。为赶上出版,马缔和一众员工搬到编辑室来居住,夜以继日,齐心协力,努力把所有错误纠正过来。编辑部还经常有同事间的小聚会,相互讨论和沟通。
一部辞典正是这样炼成的,我们习以为常的工具书里凝聚着编写者长年累月的汗水和心血。当然,任何职业要做到极致都少不了这样的精神和付出。这部电影以一个相对边缘的职业为入口,聚焦一部辞典的编纂过程,因其新颖的题材、细腻的刻画、轻快幽默的风格等,极具观赏价值。而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文内涵和职人精神等,又具有普遍的认识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躁动不安的时代,心怀职人精神,对一份工作沉下心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是很不容易的。当下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许多国家,这种职人精神都在日渐式微。而《编舟记》从编辞典的工作中把这种精神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其实也是对当下稀缺的职人精神的呼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