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https://img.haomeiwen.com/i6266669/99886466c6bf8071.jpg)
适合年轻人看的一本书
《为自己读书》,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就想一睹为快了,因为家里有一名学生狗,正处于青春的反叛期,偏偏我这老母亲的正常思维跟不上零六后的前卫。
受过教育的我们,也不想做那苦口婆心督促学习的讨人嫌老妈子,总想着找到一个能够令她心悦诚服地去学习的法子。
这本书到了,我首先问闺女“读书是给谁读的?”“给自己读的呀。”
“读书有什么好处?”“嗯,好处嘛……读书的好处是为了将来能够躺着就有人送钱。”“啊,这……”我一下子没转过弯来,也对,不能说是不对。
“那还有什么好处呢?”“再就是,可以过得不那么无聊。”……
你看,这不是都挺明白的么?看样子书白买了,这样一个拎得清的学生,完全不用督促的是吧?
非也!道理是懂的,但就是依旧能够为读书的辛苦而怨声载道。
作为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现代社会里的学生们,他们轻而易举能够得到的好的学习资源,能够感受到的是学业的压力、做作业的辛苦,已经让她们感受不到学生时代其实是一生中最轻松的时光。
在父母、祖辈们来之不易的读书资源,对他们来说是唾手可得,青春的美好也令他们有个错觉,总觉得时间还是一大把呢!
等到了三十几岁,才发现,人生过半,余生很快,恨不得抓住时间老人的脚步。
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为谁而读?除了读书可以给予我们知识的精神食量,日新月异的社会、风云变幻的时代,也逼迫我们不得不读书。否则,难以跟得上科技的脚步,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前几年有一个新闻,还不止一条,孩子因为不堪忍受学业紧张,父母逼迫又很紧,跳楼自杀了。
另外一则,母亲参加家长会以后,因为孩子成绩太差被老师批评,回家路上,母亲边开车边唠叨自己的儿子,结果在过大桥的时候,儿子打开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
一个妈妈在陪伴孩子做作业,儿子贪玩,做作业拖拖拉拉,妈妈教训儿子,翻倍抢白,母子发生争执,导致中年妈妈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
这一桩桩的事例都让人感觉无语,似乎在如何读好书这一方面,孩子与父母永远站在对立面。
为什么孩子们读书这么艰难这么痛苦,为什么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学习上下那么大的苦心 ,却永远与孩子达不到和解?
父母眼中不理解的是,为何孩子眼中的读书学习成了负担?读书不该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无忧无虑的时光么?
可孩子不会这样想,因为他们还没经历过踏上社会后为了博得一个好的物质条件、一个好的前程所必然经历的苦难。
父母们总是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等你到了妈妈这个年纪,你就知道读书是给自己读的,不是给我们读的。
夏虫不可语冰,没经历过,就无法想象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未来会有多么艰难!
等到他们明白的时候,已经到了父母的年纪,只能把这句话继续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到那个时候是不是也就晚了呢?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早一些明白,书是给自己读的,而不是给父母读的,是为自己博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呢?今天的这本书《为自己读书》以案例故事的形式,浅显易懂地讲明了这个答案。
“这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书,更是一本帮助年轻人成长为主流社会精英的必读手册。”
《为自己读书》作者明珠絮语,一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中学骨干老师,上海中学生报专栏作者。她所写的文章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网水木文摘洞见识字读书,视觉智能,多家共同平台疯狂转载。
《为自己读书》包括的内容比较具体和详尽,我仅从个人比较喜欢的三个观点进行阐述:
1.做最好的自己;2.读书,让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3.拓展生命的宽度。
1.做最好的自己。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说,正因为没有意义,人生才更值得过。如何才能将没有意义的一生过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作为现代人的父母,历经生活的磨练,已经深刻的意识到,没有知识和能力在生活的大熔炉里盲目地跌跌撞撞,上升的空间很狭小,联系到自己的子女,就会希望他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父母们总是将自己生活中的压力转嫁于孩子,总觉得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是因为当年没有学习好,所以要求孩子一刻也不能放松。
对他进行高标准严要求,以至于对孩子造成了压抑,压缩没了他们的童年。
而另外一些父母则看到了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感到很心疼。甚至有一些父母曾经也是从学生时代经历过这种白热化的竞争。本身也深恶痛绝一门心思钻研学习的这种。他们希望为自己的孩子减负。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这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成了这一批父母的助推器。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初衷本意是说一个资质平平的女儿,因资质平平,虽经努力也难以成为优秀学生的焦点,几经波折,放平心态,主动选择成为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
文章以它佛系的语言传遍了大江南北,但是如果读不透文章所涵盖的含义的话,恐怕会误导对孩子的教育。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要做好自己的演员,而不是做别人的观众,我们只是坐在路边给别人鼓掌,那我们人生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
即使刘继荣的女儿,她也不仅仅坐在路边欣赏别人,也通过帮助别的同学而赢得了拥护和欣赏。实际上在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她努力着成为其他同学们的焦点。
孩子们必须要经过努力,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主角,而不是别人的陪衬与附属。不经过努力又怎么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哪里呢?
“我们要做的也不是甘于平庸,而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而这种发现自己的优点的过程,本身就是在经过努力的过程。努力去奋斗,努力去前进才能“发现自己的亮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掌声。”(《你生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鼓掌的》)
不经过充分的努力,根本就没有资格谈论你的过去,那些所谓的那些成功人士,站在舞台的镁光灯下,讲述他们曾经的苦难,这时候的那些不堪的历史,已经成了他们成就的勋章,2018年的北大学子,高考以后一篇《感谢贫穷》引起了广泛关注的王欣怡同学,如果不是考上了北大,她的那篇文章也不会受到媒体的热捧。
“我么要做的,不是欣赏别人的励志故事,而是让自己变成励志故事的主角。”(《拥有成功的光环,苦难才会成为勋章》)
2.读书,让你拥有选择的机会
大学毕业时候,有部分同学没有找工作,毕业后直接回家做起了买卖,当时还觉得挺不理解的,辛辛苦苦考上了大学,四年之后还是回家做小买卖,那何苦要浪费思念光阴读大学呢?
其实不然,从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来看,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思路开阔,对待生意的长远眼光,会审时度势地开发相关食物链产业。
本书中,则是以大学生魏鹏涛卖煎饼和高中毕业的小赵做了对比。
魏鹏涛的“煎饼一代”前瞻性,就做到了高校的“煎饼联盟”,而小赵的“韭菜盒子二代”仍局限于从练摊到租个门面这一个小小愿望。
想要更宏大的愿望,小赵不是不敢,是认知所限。知识的匮乏限制了想象。
大学里教会学生的是学习力,学习的能力。而社会这所大学只能教你“生存”。
大学理论教会的是“创新与发展”,过早辍学,社会上能够学到了只不过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所谓教育,就是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大学教育则不仅如此,“你将来的人生不一定跟你所学专业相关,但一定跟你的大学经历相关。” (《读书,让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
读书,不仅令你拥有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也拥有了可以随时从职场抽身并返回的权利。
美国范德堡大学法律和经济学教授JONI研究发现,顶尖名校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妈妈们30%的做了全职妈妈,只有32%的是全职工作。而普通大学毕业的妈妈们则有66%的全职工作。
收入高、嫁得好、工作机会多,是名校毕业的妈妈们笃定地拥有不会为社会和职场抛弃的自信。
名校毕业,应聘的都是高端名企,薪酬自然水涨船高;名校毕业的学霸接触到的阶层都是高端人才,与之比肩的丈夫自然也是优秀人士,即使一个人全职在家,家庭也不会有后顾之忧。名校毕业必然工作机会多多,即使为了孩子脱离职场一年半载,返岗也有很多的工作机会。随时抽身随时可以补位。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孩子也只有一个童年,而父母的陪伴,则可以让孩子的童年更加完整,也会令孩子的身心得到最为健康的陪伴与教育。作为高学历的母亲的陪伴与保姆的看护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的。
普通学校的妈妈不敢全职,即使不顾虑家庭的经济负担,在陪护孩子的三两年里,脱离职场再想返岗找工作也会成变得艰难。但“对于到了某一层次的高端人才来讲,找工作根本就不是难题,甚至国界也不是难题。”(《名校让你的人生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一位二本院校的学生跑去211工程学校的校招,参加某500强企业的面试,被反问为何跑到这里面试?他们不招二本大学的学生。
该生一脸愤青,二本、三本大学的学生不缺智商和努力,缺的是资源和机会。他认为这种歧视不公平。
其实,正因为高中时期不够努力,才没有机会进好的大学,这种区别对待恰恰是公正地对待中学阶段勤奋的学子。
正因为人家的努力,才有了进211、985大学的机会。现在想起来要“找公平”,早干嘛了呢?该努力的时候不努力,就不要埋怨名企看不上你。
同样陌生的两名面试者,为企业利益计,为何不要一类名校的反而要二本、三本不入流的大学呢?资源、学风甚至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差一大截,换位思考一下,你做老板你会怎么做?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是需要盈利的。
没别的,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就对了,省得在需要拼学历、拼学校的时候,你硬件不行,徒增一腔怨气。
“所谓的学历歧视,正是对努力者的公平。”(《你今天歧视学习,明天就会被别人歧视》)
学生时代的竞争,是最公平的竞争,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或许,我们努力的天花板,只是那些有优秀资源的人的起点。但那又怎么样呢?你努力了,成就了你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会成为你的下一代的起点,孩子的起点不就高了么?
就像江湖上人称的“我不是富二代,但我会让我的孩子成为富二代。”
3.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只要努力,你会发现,即使最卑微的人生,也能够与众不同”。
相传古代的人是有尾巴的,人之将死之时,尾巴就会变得枯萎,这是死神的预警,此时的人会灰心绝望一蹶不振,后来,老天爷一生气,就让人类没了尾巴。
生命之美,在于其不确定性,若结局了然,则人生的过程也就变得索然寡味了。
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令人绝望与悲哀。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给人生增添一点惊喜, “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每天精心准备食材做鸭仔饭的坐拥9亿身家的广州包租公,低调捐建希望小学100多所的明星古天乐,疫情时期带头捐款捐物的韩红,蹬着三轮车去捐款的破烂王……
不断地去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最卑微的人生,也能够与众不同”。(《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
“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这句话初听很是伤感和无奈,但细品却颇有内涵。
作为一个偶然来到世间的个人,也是经历过父母体内几亿的竞争出来的优胜者,有幸成为自己人生的见证,就需要通过努力、抗争,给自己博得一个更好的前程,抗争了至少无悔。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不成功,而是“我本可以”,“却没有去努力争取”。你喜欢的人,心内百爪挠心却不去表白,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她投入别人怀抱里,然后你再逢人就说“我本可以……我很后悔。”有意义吗?
努力了,你的苦难就是一枚见证你成就的勋章。
命运不会抛弃心中有梦想的人,时光不会辜负那么努力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