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问

作者: 猫头鹰同学爱幻想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06:42 被阅读0次

李约瑟,英国历史学家(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15卷。

李约瑟在《技术史》中提问: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

追本溯源,可以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就是形式逻辑。轴心时代的东方,我们的春秋战国,孔子在传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排在末尾的“数”,不是实用技术。

这种传统延续到了今天,市井百姓最爱的是一边剔牙一边问:“这玩意儿有啥用?”考研?考研好啊,考研能找好工作。考公好啊,考公稳定。几何?数学?历史?整这些干啥?

古希腊的大学教授,毕达哥拉斯,曾经对提这个问题的学生,勃然大怒:“几何就是无用之学,拿上你的三分钱学费,赶紧滚。”

烟火气 vs 毕达哥拉斯,实用主义 vs 单纯的好奇心。

历史走进十五世纪,伽利略提出了“实证主义”,也就是“证伪”,凡是无法证伪的理论,都不能叫做科学。

什么是可以证伪呢?例子就是“日食”,科学家计算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轨道,然后公开预判,下个月的某某天,月亮会走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就是日食,然后到了那天,大家就放下工作,等着。看到了日食,就说明正确,看不到就错。(爱因斯坦也被啪啪打脸过。)

什么又无法证伪呢?天地玄黄,五行相生,阴阳调和。谓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你永远对,永远无法证伪,这不叫科学。叫啥呢?就叫它:“来自伟大祖先,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吧!”


形而上学和实证主义,这两方面的差异,就是东西方的区别,是李约瑟之问的答案: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出现在中国。历史就是充满了偶然的必然。

再来说说情商,情商相当于哲学的一个APP。

情商是“情绪智商”的缩写,指处理自己情绪,从而与他人更好相处的能力。具体包括五个方面: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与他人相处。

在我们的实用主义哲学引导下,“独立意识”被淡化了,情商侧重成“与他人相处”的艺术,似乎谁能“好好说话”,谁能喜怒不形于色,谁就情商高了。

但如果没有原则,情商高和巧言令色有何区别?同理心和舔狗有何区别?科学家怎么才能情商高?你是领导,你对你对你都对?

太阳情商高不高?

相关文章

  • 李约瑟之问

    其实,相似于“钱学森之问”,在上个世纪也有一位英国人提出过。这个人就是李约瑟。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曾问:...

  • 李约瑟之问

    李约瑟,英国历史学家(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15卷。 李约瑟在...

  • 答李约瑟之问

    作者:漆海标 2020月9日20日 前言:本文是王东岳先生归隐南山前,关门一讲《中西哲学启蒙课》的思想。笔者只是将...

  • 听课随笔|“李约瑟之问”

    在中外比较史上很难避开的一个话题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也普遍被叫做“李约瑟难题”。这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

  • 教育宏观“四问”

    1.李约瑟之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

  • 从金融角度回答李约瑟之问

    1.李约瑟之问。16世纪还在科技文化经济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也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2.金融...

  • 从金融角度回答“李约瑟之问”

    ·转折点:驱动力之一就是金融模式的分流,西方的财政金融体系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国债,而中国依然主要依赖财政税收体系。 ...

  • 190 “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

    当今国家之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转向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如何在科技和人才上占领制高点,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因...

  • 冬之殇——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

    从初中到大学的基础科学课上,每次学到新的概念,都会有一大段篇幅讲述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在这里几乎见不到中国人的影像...

  • 李约瑟之问,到底是在问什么?(下集)

    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 森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约瑟之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ca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