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吃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总是强调某一种食物的营养,而不注重整体饮食结构的把控,似乎多吃某一种食物就能包治百病。
其实,如果饮食结构不对,吃什么都白费。先不说老百姓对各种食物的印象是不是正确,有没有偏颇,就算是每天吃的都是有营养的、好的食物,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瞎吃、乱吃,照样会出现营养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有成百上千种,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粮食类、动物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吃饭时要特别注意将这五大类食物组成合理的饮食结构,全面平衡的饮食结构要比单纯某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重要得多。
这五大类食物每一类所代表的营养素都不够全面,所以将不同种类的食物合理搭配就能互相补充,组成一个临时团队,缺哪一类都不行。这就像盖房子得先画图纸,按照图纸设计的方案盖;要不然,建筑结构不合理,就算是用上最好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你也不敢住。
人吃饭也是同样的道理,先要确定正确的结构,在这个正确结构的基础上再决定具体吃什么。这样你也不用费心去想,吃这个有没有好处,吃那个有没有坏处。营养学界有句话——没有坏食物,只有坏搭配。
同时,结构对了,还得注意要换着花样吃才行。那么这个花样怎么换呢?
世界上的食物有千千万万,你可以在同类食物中随意互换。比如粮食类食物互换:早餐的包子、烙饼、油饼可以代替馒头,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可以是馒头、红薯、老玉米。
蔬菜部分可以互换:如果中午吃了醋熘白菜,晚上就换成茄子、青椒、莜麦菜……
优质蛋白质食物之间的互换:羊肉、牛肉、猪肉、鸡蛋、鹌鹑蛋、鱼、虾、蟹之间都可以选择,牛奶、酸奶、奶酪之间也可以进行挑选。
早餐是鸡蛋加牛奶,中午是牛肉,晚餐改成清蒸鱼,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营养均衡,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们平常的饮食也是一样的,同一种类里食物要不断轮换,这也是在食品安全人人自危的时代,让自己少受伤害的一种生活智慧。
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都有很多的种类,比如植物类食物又分为谷类、菌类、藻类、薯类、豆类、叶类、瓜类、竹类、果类等;动物类食物又分为四条腿的羊牛猪、两条腿的鸡鸭鹅、没有腿的鱼虾贝,还有一些动物的卵和奶。
我们不必搞清楚具体的种类,重要的是要明白食谱一定要宽,天上飞的、树上长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是允许吃的食物我们都应该纳入自己平时的食谱中。每一类食物都有其特殊的营养素,各取一点,才能营养全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天要吃12种以上的食物,一周要吃25种以上,这是最基本的推荐量。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多的营养,而且有条件获得,那么最好一天吃30种食物。
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就是要求“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即做个“杂食动物”。
“多样化”分两个层次:
食物种类要杂:就是蔬菜、肉、粮、豆等不同种类的食物都要吃。
食物构成多样化:比如吃肉,不能光吃猪肉,而是今天吃猪肉,明天吃牛肉,后天吃鱼虾,大后天吃鸡鸭肉等。
大家可能对凑齐这么多种类的食物觉得很麻烦,但咱们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做一个有营养的炒米饭,里面放上米饭(碳水化合物)、鸡蛋(蛋白质)、胡萝卜丁(蔬菜),上面再撒点黑芝麻(油脂类),这就有四类了,已经40分了,一点不麻烦。
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再讲究些,放点葱花、腊肉丁、紫菜丝、豌豆、玉米粒什么的,食物多样化,一个炒米饭就可以凑够十种食物。所以我在外面吃饭点主食时,大多点扬州炒饭,比米饭的颜值高,营养价值也更高。
当然了,有人不爱吃炒饭,而且炒饭也不能天天吃,那就吃老玉米加炒菜,很讲究又不麻烦。一盘炒菜,不论是鸡蛋炒西红柿还是青椒炒肉片,基本上就包含了蔬菜和蛋白质。再加上老玉米,这顿饭的食物种类就很丰富了。若再来个水果或者酸奶,这顿饭就更完美了。
多种食物进食的时间间隔越近越好,最好是同时食用,这样各种食物的营养可以相互补充。因为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素是有限的,进入人体后需要其他营养素小伙伴们一起代谢。如果隔的时间太长,比如几个小时,那么前一拨的营养素没有找到小伙伴,后一拨的营养素也没有找到小伙伴,这样就不能达到互补的效果。因此,粮食、蔬菜、肉类等最好在一餐中同时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