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大人虎变 小人革面 君子豹变——《易经》“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文”同“纹”,恰是《豹变》斑斓的色泽。……我是世界文学的学生,自己在阅读世界名著体会到的那些美学原则,在木心的文字里一一验证,屡屡有感触。和木心一生为友,我们有这样的共识:汉语文学只有融入世界文学才能现代化,才能生生不息。——童明
《豹变》序:豹子一身的皮毛很美,他知道得来不易,爱护得很,雨天,烈日,他就是躲着不肯出来。——木心
读《一车十八人》
木心言:“我常与钻石宝石倾谈良久。”寓指与契诃夫、屠格涅夫、蒲宁、纳博科夫等倾谈。他们皆是短篇小说大家,文字隽美,篇篇堪比精磨钻石,木心的小说何尝不是。
木心首先是诗人,他的散文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集《豹变》正是诗化、散文化的短篇小说集,读之,也如与钻石宝石倾谈,文字素净,如童明所说“像是暴雨洗过一般”,一如他的画,“雨过天青云开处”的天青色。
这部由十六篇短篇小说构成的小说集,既独立又连贯,故事描写的是个体的人,可看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晩年几个人生阶段。以此对应,《一车十八人》与《同车人啜泣》应该是青年到中年时期。
《豹变》皆用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者,但“我”并非作者本人,虚构的故事,却尤感真实,非故事本身,恰如木心所说“袋子是假的,袋子里的东西是真的。”
01
《一车十八人》与《同车人啜泣》故事情节简单,木心采用白描手法,廖廖几笔勾勒出平常生活画面,几抹淡淡的色彩,余韵缭缭。
《一车十八人》的故事情节与社会上某些版本看着相似。司机因受不了全车人对他漫骂、羞辱,把车开向悬崖,车毁人亡,惟留下一名没有与全车人同流合污而对他友善的人。情节本身无新鲜感,而木心把严肃的问题用貌似轻松的笔调道出,用细节刻画了人性的异化与丑陋,发人深思。
木心以诗歌、散文见长,小说情节只对其哲思起辅助作用,也恰是小说中富有哲思的妙语警句吸引我,而非情节。《一车十八人》中,木心一语道破故事中科研所的工作环境,也如我们现在身处的职场。
“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除了已为人评说的多重价值之外,还有一层妙谛,那就是,凡有一二百人日常相处的团体,里面就有红楼梦式的结构。”
木心言“任何事物,当它失去第一重意义便有第二重意义显现出来……”在此,先生妙谛《红楼梦》的第二重意义。看看我们工作的环境,无不呈现“红楼梦式的结构”。“表面上平安昌盛,骨子里分崩离析,个个都是脚色,天天在演戏。”
李山因载一车人去开会那天迟到了,引起了除“我”之外那十六个人的抱怨、漫骂。大凡损人多为利己,却又有太多的人干着损人不利己的事,先生直指人心“损人利己,不利己亦损人,因为利己的快乐不是时时可得,那么损人的快乐是时时可以得来全不费工夫的。”
一车十六人不去问李山为什么迟到,抱怨完了又开始人身功击,他们干的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事,专挑别人最痛的地方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惟有“我”说了句公道话,又引起那十六人的功击。
“十六个男人汉像在讨论会中轮流发言,人人都要卖弄一番肚才口才。”这十六个人先前都得过李山的好处,现在李山不卖他们账了,于是全体得罚。逮到机会便报复,全忘了先前的好。所谓“一碗米养恩人、一担米养仇人”莫不如此。更可恶的是只要有一人开始恶意相向,其他人便群体功之,人性异化和丑恶无不如此。当那些人功击李山时,李山一言不发,矛盾的激化点便是李山把“我”推出车外,将车开向悬崖。
“心里一片空,只觉得路面的阳光亮得刺眼。”
“好久好久,才听到鸟雀吱唧,风吹树叶。”
木心用诗化的语言描绘出高潮后的平静,作者既出现在画面中又站在画面之外,用俯视的眼光,素淡的笔墨描绘出惊心动魄的一幕。
“踉跄走到悬崖之边,丛薮密密的深谷,没有车影人影,什么也没有。”
一切又归于平静,仿佛什么事也未发生。路面刺目的阳光映照刚发生的一切,刺得眼睛疼、刺得心痛。“鸟雀吱唧,风吹树叶。”画面静中有动,宛若水墨画留白。丛薮密密的深谷,淹没一切罪恶。李山代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车上那十六个人代表侮辱与损害他人的人,“我”是正义与道德的化身,也是此篇的亮点,与《豹变》的主旋律一致,恰如先生所言“艺术家是分散的耶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