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深秋的双休日,奶奶带着我从村里唯一一家小店买酱油回来,走在一条冗长又崎岖的田边小道上,遇见了安红婶婶。
那时的我不过七八岁,嘴里含着小店里刚买回来的棒棒糖。深秋的西北风很猛很凉,凉到有些刺骨。我紧了紧衣服,加快步伐。跑出南北向的马路转了弯,那是一块高地,高高的土堆,挡住了风,朝南的滩头,阳光还算暖和,我在那里等他们。
我看见安红婶婶拉着奶奶的手,絮叨着什么,远远不大听得清楚。等他们近了身,只听见一句:“如果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早走了”。清晰的飘进了我耳朵,我还小,不懂其意,走?走去哪里?回娘家?
看着安红阿姨,紧咬嘴唇,眼圈发红,空洞的眼神,望着远方,似乎在强忍着眼泪不让掉下来。
她悲凉的神情,触动了我小小的心里,虽然我不懂,她要“走”去哪里?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了凄惨和绝望。
后来在我奶奶零零碎碎的叙述中,我才拼凑还原了一些安红婶婶的情况。
安红婶婶是因为“换亲”嫁给了现在的老公。所谓换亲,就是你女儿嫁给我儿子,我女儿嫁给你儿子。
换亲的家庭,因为儿子自身魅力不足,家庭条件欠缺,无法吸引女生。说白了就是,要颜没颜,要钱没钱。
但穷人家的孩子同样需要延续香火,只能出此下策,用这种委屈女儿的方式,换取繁衍下一代。
所以很多换亲的家庭,不屑说爱情,甚至连面包都没有。
安红婶婶娘家穷,嫁到婆家也穷,但穷人家却出了一个能干的婆婆。婆婆仗着自己是长辈,颐指气使对着安红婶婶,从早指挥到晚,早出晚归,从日出到日落,不让歇停一会儿。
不仅如此,因为家里穷,婆婆也不让安红吃饱穿暖,哪天安红婶婶身体不舒服,想休息会儿,被婆婆认为偷懒,指着鼻子骂,拿棍子就抽。
安红婶婶想过逃跑,但能跑去哪里呢?娘家父母早亡,只留下一个哥哥,不仅不帮,反而劝说她要听话,安心生活。
这样的日子,如何安心?在一次次逼迫下,安红婶婶忍无可忍,跑了出去。但因为口袋没钱,连村没出,被婆婆找了回来,拿个绳子捆上就打。老人家信奉“棍子底下出孝子”,打着打着就能顺从了。
那个年代的女人朴实,不敢离婚,怕被人笑话,也不敢跟婆婆对着干,怕背上不孝的罪名。
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公公婆婆还那么年轻,还有几十年的寿命,遥遥无期,恐怕是熬不出头了吧?
安红婶婶跟我奶奶并不算熟悉,充其量只能算认识。她在我们隔壁小分队,种田,插秧,干农活,都不会碰在一起,更不会相互串门。
但她却拉着一个不熟老人的手,说了那么多,全是肺腑之言。我想她是委屈坏了吧?老公不疼,父母尽失,她一肚子的苦楚又能像谁诉说?
没过半年,就传来了安红婶婶喝农药自杀的消息。她曾经说过,要不是舍不得孩子,早走了。但如今一个二三岁的孩子,仍唤不起她的求生欲望,阻止不了她离去的步伐,如此毅然决然的走向死亡,她对这个社会,这个家庭是多么的绝望啊!
30多年来,安红婶婶一句“要不是孩子,我早走了”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一直记得她那凄凉眼神,充满了无奈又无助的绝望。
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她完全不用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换亲,可以找一户正常的人家结婚生子,幸福得过下去。即便不幸,也可以逃离家庭,独自去生活。
她没有,贫穷限制了太多的道路,而她别无选择,走了极端的道路,用结束生命的方式,逃离这个无尽的深渊。那时的她也无暇顾及孩子以后的生活;顾不了他人是否认为她是个狠心的母亲,抛下了孩子;她早已自顾不暇。
30多年了,如今女儿已经长大成家了,婆婆依旧健康快乐的活着。而她香消玉殒,长埋地下,留下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