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占青
1938年底,季美林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开始准备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他选择的題目是((大事)你陀中限定动词的交化。为了写好这篇论文,季美林通宵达旦地阅读了足足3大本佛典原文,然后将书中的动词做成卡片。在开始动笔写作后,季美林认为应当在论文的正文前面写上一篇有分量的绪论,这样显得气派。为了写好绪论,他看了大量文章,用各种语言写成的论文,记笔记,写提钢,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写成了一篇相当长的绪论。
绪论写完后,季美林满怀欣喜地把它送给导师瓦尔德范米特教授审阅。一个星期后,导师把稿子退还给了季美林。手美林打开稿子一看,里面没有任何改动,只是在文前和文尾画上了一个括号。意思是,全删了。看到自己耗时一年多写的结论被别掉,季美林好似当头挨了一棒,不知所措。眼见学生这样,导师笑着对季美林说:“你的文章费劲很大,引书不少,但是根本没有你自己的见。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上毫无价值。你重复别人的话,又不完整准确。如果有人对你的文章进行挑剔,从任何地方都能对你加以否定,而且我相信你根本无力还手。因此,我建议,把结论统统掉。在对限定动词进行分析以前,只写上几句说明就行了。”教授的这翻话点醒了季美林。晚年时,季美林说:“这件事使我终生头后能比清没有创见,不要写文,否就是纸张。有了创见写论文,也不要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