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月初,我女儿因为弟弟抢玩具打了弟弟,面对弟弟的哭闹我没有去干预,因为我想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果然,不到五分钟两人又玩得热火朝天,完全忘了刚才的小插曲。
到了晚上,两姐弟再在一起玩的时候,弟弟主动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都拿去和姐姐分享。这时,我老公本着要让孩子从小学着孔融让梨的精神,就开始教育姐姐说,你看,弟弟多爱姐姐啊,自己把所以有喜欢的玩具都拿来和姐姐分享。可是你呢,只会欺负弟弟,一点爱心都没有。
听到这些话语,原来还玩得开开心心的姐姐突然就委屈得大哭起来。而对哭泣豪无招架力的爸爸就嘀咕到,女孩就是娇气。听到这句话后,姐姐的情绪更加失控,最后哭到不能自已。
我很好奇,人的言语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简单的两名话竟能伤害一个孩子到如此地步?如果言语真的有那么大的杀伤力,那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与人沟通呢?
想要解开这个谜团,我开始研究起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什么是暴力呢,当我们看到暴力一词时,内心不可避免会想到打架,流血。诚然这些武力让身体受伤是显而易见的暴力行为。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由于对精神造成的伤害,是属于暴力中隐蔽的那部分。
为什么我们会有暴力沟通的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评判。这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
第二,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人。
第三,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
第四,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我们也将这些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怎么才能进行非暴力沟通呢?
首先,是要学会观察。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然后,体会和表达感受。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但是很可惜,我们自从成大后就渐渐丧失了表达自我感受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但事实是,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其次,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如果能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最后,请求帮助。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在表达完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在这个地程中,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
当然上面四个仅仅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每个谈话内容都需要满足要有这四个要素。除此之外,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内容。
第一,要学会全身心倾听。非暴力沟通其实是一种能让双方彼此都感受到爱意的沟通,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如何让彼此都能感受到爱与尊重需要一些技巧。而倾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并不容易。在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二,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第三,保持关注。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第四,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非暴力沟通它不只是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希望我们都能用上这种有爱的沟通方式来化解世间的暴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