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田家沟寻访不到石碑,正在沮丧,一位女村民悄悄给我说:“你去贺家坪吧,右手最后一家上边,是我们张家祖陵,有石碑。”
我欣喜前往,路过贺家坪村口的水塘边,也顾不得观风景,径直往后沟右侧行去。路边有伐木的车辆,看着我进来,一定感觉到奇怪,这后面除了玉米就是山上的果园。我在确信沟里再无人家了,然后掉头,找到最后的人家。过一座小桥,在树荫下没有停留,拐过一道弯,路边闲置着石碾和石磨,不远就是一排石窑。进了家门,一位年轻后生在忙碌着洗衣服,坐在轮椅上的是后生的父亲,他招呼我回家,我选择在院内玉米楼下,通风凉爽好说话。
轮椅上的人叫张新民,58岁,患有脑梗,在家养病。他说贺家坪的张家,原来是白渠张家台人,同治年间给田家沟张家顶了门。回乱时,他老爷爷跑到了山西,之后辗转到了延川成了家,躲过后才回来。我问及原因,张新民揭开了一桩早年的惨案。回乱时,田家沟人跑到了左沟崖窑躲难,被回人杀到那里,全部杀死,血从小河流到了洛河。他建议我到田家沟多问问老年人。知道我来意,他坦言墓碑就在窑脑畔上,杨家陵园的左右都有,是田家沟张家的老陵。
我动身爬山,很快找到最近的一处。墓显然被盗多年,一通斑驳的石碑孤零零树在坡上。乾隆四十七年,张天万与妻张氏、秦氏合葬墓志。再往里走,是杨家的陵园,周边被铁丝网拦住。绕过去,一道坡上,远远就瞧见两通石碑一前一后,在阳光下显得发黑。我走过去,先瞧后面这一通,脚下窸窸窣窣的蠕动,赫然是一条蛇钻进了墓碑前的洞。我感觉身体僵了一下,汗水就冒了下来。片刻,方稳定心神,查看碑文。乾隆四十二年,张歧明与妻封氏、徐氏合葬墓志。前一通,纪年相同,为张梁才与妻正氏、白氏合葬墓志。墓碑前的石供桌,雕刻花纹精美。这三通碑的纪年,只能说明集中立碑或者迁坟。分开两处,应该是张家内分门另户的原因。三通碑的关系,查看立碑人的名字和辈分就能搞清楚。张家是大户人家,对墓志的研究,可以揭开清朝田家沟与贺家坪张家的繁盛程度。
当天有收获,我回去时将车停在村里水塘边,走进凉亭想歇一歇,吃点干粮。一位老者在那里闲坐,我于是攀谈起来。他说姓殷,我楞了一下,这个姓不多见,可我为什么又感觉很熟悉呢。脑子里电路很快接通,我说我认识小明和小燕。殷老笑着说,那是他儿女。说着一定要我到家里喝水,他老伴也在,麻利的切了西瓜招待我。真不是恭维,殷老爷子76岁了,保养的好,满头的黑发,皮肤也白。看来住的地方好,山清水秀宜居,瓜果蔬菜山泉养人,3儿2女孝顺。殷老说我说的对,他这一生基本就没受过罪,生产队分开那会,他还想着拦上一群羊,给家里挣点钱。不想连着几年赔,孩子苦劝不让操劳了,这光景反倒一年比一年好。都是儿女能干,媳妇贤惠,妻贤子孝,方能事业有成,他们老来享福了。
贺家坪是远近闻名的秀丽山村,村里杨家、高家、殷家等等,名人辈出,新老英才为当地人所熟知,就不多赘述了。
2023.07.31
附图:2023年6月26日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