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看着别人很爱读书,于是你也下定决心每天要多读书,你开始在网上疯狂下单想看的书,但你只是翻看了几页,便不想看下去了。
你天天嚷着自己要减肥,反而越减越肥,你每次都抵抗不住美食的诱惑,朋友一叫你约饭,你便立刻答应了。为了减肥,你甚至为自己下了血本,办了健身房年卡,但你去了几次便再也没去过。
你说想学习一门技能,于是你在网上疯狂买课,前几天你一丝不苟地学习课程,但后来你越来越放纵自己,你再也没学过那些课程……
你要想摆脱这种三分钟热度,不妨读一读《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培养习惯的阶段性特征及相应的应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掌握坚持下去的诀窍,科学克服惰性,将培养习惯的过程变得像刷牙般轻松自然。
作者认为:“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在他看来,培养新习惯因应变化程度的不同,习惯化所需的时间也各有差异,主要有三种习惯。
1.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即每天规律的行为,例如,读书、写日记、整理、节约、记录家庭收支等。这些行为习惯根据工作或生活环境不同,比较具有弹性,所以对人类而言,培养行为习惯难度不大。
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
2.身体习惯
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例如,减肥、运动、早起、戒烟、肌力训练等。
相较于行为习惯,培养身体习惯带来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较大。
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
3.思考习惯
这是与思考能力相关的习惯。例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以及纾压思考等习惯。
思考习惯与当事人的性格有关,所以对于变化所产生的抵抗也最强烈。
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六个月。
本书主要探讨的习惯是工作或生活中必须培养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程度一”的行为习惯。
培养这类习惯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反抗期。在反抗期中,新习惯难维持,几乎随时都有放弃的念头。因此,作者给出了“婴儿学步”和“简单记录”两项策略,在这一阶段,“完成目标”并不是最重要的,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才是行动的关键。
第二阶段为不稳定期。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模式,为此,作者为读者精心设计了十二个“行为开关”,并建议培养习惯者自己建立相应的“例外规则”,这样既能兼顾到不稳定期中影响行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又能确保行动持续进行。
第三阶段为倦怠期。为了对抗重复行为所带来的倦怠感,作者建议读者为自己的计划注入新的因素,让变化带来活力。事实上,无论你想培养什么“习惯”,只要掌握了培养习惯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们的心理特点,再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行动,不需要非凡的意志力和超人的耐心,一个月后,你就能将新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因此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你需要坚持行动。而在行动之前,你需要知道,所谓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科学养成的习惯。
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能够坚持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