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鲁迅杂文》,在提到青年目标时,他说了三点“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还说到关于发展与“失错”的问题,“古训所教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动。不动,失错当然就较少了,但不活的岩石泥沙,失错不是更少么?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起见,应该活动,活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
说起“失错”,说到“试错”,现今时代大抵也都有些“畏惧”吧,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前行路上,有的安安稳稳走着既定的路线,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不容易的,要想走得没有偏差,也颇要付出一番劳心劳力。有人也是不甘寂寞,别辟蹊径,希望在现实的道路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样的区分,没有好,没有坏,端看是否适合自己。
只是在人生路上,人说一世,求得是什么呢?私以为求一个“不悔”,人生短短九十载,九十载也已算是长寿,莫说人生总有多多少少的意外与不幸。九十载时光,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人生回首能否对自己说一句“无悔”?我想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所谓“失错”与“不错”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尝试,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前进,然而个人有个人的路,每个人走向何方,是由自己定的。只不过当今的我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总还是活在框架中的,有社会的评价,有家人的期许,有生活的“柴米油盐”,有许许多多的思虑。这种思虑并非全然无益,人是社会中的人,总不能完全出世,人在社会中,就无往不在枷锁,在其中,与其共生,找到和谐共生之法就好。
南怀瑾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这种要求于人而言并不算低,道为骨,我的理解便是内求于己心,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无为而无所不为。知道自己所求,而后便是求索,在追求路上,犯点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人谁无过呢?切不可因前方未知的可能的“过错”,而失掉了追求的心性,失掉了前行的动力。
人这一生,总要为自己而活,为无悔,自己的无悔!
(小小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标明出处^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