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学习又告一段落,每天都很忙碌,但是阅读必不可少,已经习惯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书为伴的美好。阅读完毕,根据每天的问题再写写自己的感受,似乎就是一天的完美总结,带着一种满足感再进入梦乡。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环环相扣,通过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样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要说感触最深、最有共鸣的就是学习的运行机制——活动与体验。书中指出,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就得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用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模拟地、简约地经历)知识的发现(发明)、形成、发展的过程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成为活动主体,“具备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成为称职的文化继承者”,成为一个具体而丰富的人。”的确,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一个人的知识只能由他自己直接获取。但是深度学习又不是学生的自学,仅有学生的自学不叫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充当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搬运工,而是要当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为孩子搭好脚手架,引导孩子充满兴趣,主动探索,享受过程,获得真知。
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的灌输法在教室里的地位是强大得无法撼动。有人就说,这样的方式不好吗?好是好,能培养出很多考高分的学生,但是也埋没和忽视了更多未被发现的“天使”。教师将知识进行转移和灌输,学生就没法主动参与,形成了知识、学生、教师三者孤立的教学关系,表面看似乎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就学生终身成长和核心素养来说,这样的教学味同嚼蜡,浅尝辄止。
为了更好地传授人类知识成果,专家提出了“两次倒转”的理论,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收获。这样的学习,才会唤醒学生的情感和经验,吸引学生全情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学习中获得情感、技能、方法的提升,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和发展核心素养。
正如张华院长说的:“人生下来就带着探究本能、社会交往本能。因此如果把知识变成死记硬背的事实,用做题的方式来记住它们,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体验的机会,既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为了学生真正在深度学习中拥抱不可预知的美好,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