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时代早该是没有童养媳的,但小霞却算的上是半个童养媳。至于为什么是半个,与她的命运有关。
她刚来我们村里时我只有四五岁,对她的印象是模糊的。她年纪不大,也仅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喜欢吃零食的年龄。当时我家在卖一些吃的小零食,她经常来买。
她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整天跟着她爸四处奔波。她爸爸是个手艺人,靠给别人编背篼、簸箕一类的竹器为生。没有固定的住所,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吃住都在主家,常年如此。
一个男人独自带一个孩子自然有许多的不便,尤其是他们这样没有家的人。后来,她就被带到我们这里,给一户人家当儿媳妇养着。
接收她的人家是我们这里一户家庭不错的人家,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收她当儿媳妇的。只是,这家的儿子天生是一个哑巴。为这个儿子的将来考虑,她们提前给他养了一个媳妇,到时有个一男半女,老了也有个人照料,不至于孤苦伶仃。
这家人也算的上是良心人,对小霞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就这样,小霞在这里度过了几年幸福的时光。这几年里,她可以像正常小孩一样过着安定的生活;也可以像小孩那样嘴馋,向大人讨糖吃,因为她本就还是一个孩子。
她长大后要嫁的人比她大个七八岁,除了不会说话,脑袋还算灵光,人也是长的一表人才。对她说不上宠爱但也不差,可能在他眼里一直把小霞当作妹妹。
就这样小霞在这里度过了一段不错的时光。她的爸爸隔段时间会来看她,也会给她带来一些像笛子之类的竹制的玩具。她这里的爸妈也会给她零花钱让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虽说她就是一个“童养媳”的存在,但她的日子比以前的童养媳好的多。
原本以为她按照这样的生活过下去,慢慢长成一个大姑娘,然后嫁给他,成为那个家真正的二媳妇。可惜,生活总是不如人愿,这样平静的很快就被打破。
从小,我一直在外面上学,对家里的事并不了解,只有假期回家才能听到一些关于家乡的人和事。有一年回家突然听妈妈说,那个不会说话的男人因病去世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特别震惊,随即转为难过,为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难过。可我最关心的还是叫小霞的那个姑娘怎么了。妈妈说,人都没了,她肯定是不能留在这里了,人家不会白白的养着她。
当初她来这里主家给她爸爸一笔钱,现在她不能再待在这里自然得另寻一家,前提是得还当初的那笔钱。于是,另一家很快就给了钱并把小霞给接走了。
就这样小霞换了一个家。听人说,后来找的那个男人比她大很多,因年轻时因意外脸被烧伤,留下了不少的疤痕才一直没有姑娘看的上。至于她过的好不好,我们都不清楚。只是每次遇到我们这里的人她都会询问她“妈妈”一家的情况,说很想回来看看。想必她还是很怀念在这里的那段时光。
然而,早已物是人非。她口中的“妈妈”一家已经搬了家,就算她来她也见不到人。她也打过她“妈妈”的电话,说要去城里看她们,但她得到的答复是“你来找不到,而且我们也忙,家里没人”。
我不知道她听到这样的回答会不会难过,还是单纯地以为她们真的是很忙。之所以想去看看主要是在她心里“妈妈”一家曾经对她很好。但小霞没有考虑到人家不想跟一个已经毫无关系的她再有任何往来,她与那个家之间唯一的纽带——那个不会说话的男人,已经不在了。
恰如你已为人妇、为人媳,不再是我儿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