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2625/321f3b7b593d21b9.jpg)
早上,在豆瓣上看到一条广播:
婆婆是童养媳,没上过学,一直很盼望抱孙子。预产期前半个月就把她和我妈都接了过来。我妈会教婆婆认字、教她用智能手机,但是一周之后,换来的是婆婆对我妈的吐槽。说我妈不让她煮面条(我妊糖,要控制碳水)、让她把菜扔掉(家里带来已经烂的)……虽然明白是生活习惯不同,还是一瞬间就不喜欢起来。
看到这条广播,我挺有感触的,就在下面回复了:
很理解你的想法,换做是我,也会很不舒服。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也许婆婆是嫉妒你妈妈比她有文化,所以通过吐槽她来让自己心里平衡一下。笑笑就好了。
因为嫉妒他人而采取贬损对方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心里舒服一些,这种行为并不少见。
广播中的婆婆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认为情有可原,毕竟是童养媳,毕竟没受过教育,行事几乎全靠本能。
而在自然界,生物就是凭借野蛮的掠夺来争取繁殖的机会。现在,人类无需争夺物质方面的资源了,于是转为心理掠夺,要在别人的内心上吐口痰或是制造点脏东西,方能解“心头之恨”。
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就不必因为“婆婆”吐槽妈妈而生气或是觉得愤恨了。要知道,“婆婆”只是做了她的分内事,这样的话,我们何必因此而让自己不舒服呢。
不过可惜的是,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想明白这个道理,相反,他们总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每个人的言行背后都有他自己的动机。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原理来解释的话,人们在满足了温饱后,就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而一旦得不到,就会自己想办法去争取。
有的人足够有智慧,能够挫败敌人于无形,让后者俯首称臣;有的人会简单直白地要求对方尊重自己;还有的人会像广播中的婆婆那样,通过贬低和抱怨他人来获得一点点尊严和存在的价值。
对于第三者的行为,我们要进行降维打击。具体就是,要么毫不在意,要么就是让她彻底意识到自己就是没有存在感。
当然,第二种方法要慎用。除非对方实在太过分,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夫妻感情,否则就选择忽略她。潜台词是:我不跟你计较。
这样一来,时间稍长些,她自然就会察觉到你妈和你都不是逆来顺受的主儿,也就不会再随便生幺蛾子。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
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因为别人背地里说我们的坏话,而一心想弄个清楚,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完全没必要,你要知道,有时候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惹到对方,而是你的存在侵犯了对方的存在感。
坚持十三年,每天写一篇八千字日记的懂懂说,别人喜欢你,是意外;不喜欢你,是常态。
所以,让她吐槽去吧,你一次不理,两次不理,第三次她自己就觉得没趣了。
无戒写作90天训练营第23天
网友评论
之前很认真的想过,为什么能带好小孩👶的人脾气都不会太差,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在发现,是“降纬”,毕竟他们还听不懂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