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很多人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明明每天重复做着一件傻事,却指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比如一位编辑,每天按部就班地选选文章、排排版,回复一下留言,却以为自己只要工作两三年,就可以离开这个无聊的单位,跳槽找份高薪的工作。
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秃头和发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粥左罗举过一个例子,他有位做滑板文化品牌的朋友,工作室经营三五年也没什么起色。朋友很热爱滑板,对品牌很执着,他总说:“我虽然现在做的很一般,但未来大有可为,只要我这样一直做下去,5到10年之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很牛的品牌。”
然而,粥左罗告诉他:“你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有多少变化?你总是说5年后怎样,那肯定不是第4年的最后一天突变的吧,是一年一年的积累过去的,那我问你,你觉得明年会比今年好多少?”
你投入的时间、金钱、资源都没有太大变化,凭什么指望你自己能够变得更厉害?
如果变厉害有这么容易,那世界上人人都是牛人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很努力了啊,为什么得不到我想要的一切?
这个答案让我们先从今年的热词“内卷”,开始我们的思考之旅。
1 社会内卷 人人都想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资源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社会发展到今天,凭现在的生产力,所有人可以过上吃饱肚子,穿暖身子的日子。
但是由于分配问题,由于资本的压榨本能,使得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获得相应的幸福感。
整天忙于加班、应酬与奔波,一天只有睡前一两个小时是自己的,这还怎么幸福?
内卷的结果,是资本可以获得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增值更快。
但是劳动力本身却更苦了。
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会吃人的根本原因。
同时,这些年互联网公司越来越拼命,就是因为同行资本竞争太激烈,比如电子商务领域,你稍稍松懈就被其他公司打倒,甚至自己就倒了,因为跟不上趋势了。
公司不拼命,就是等死;拼命了,还有活的希望。所以,能不拼命压榨人力吗?
只有一丝存活的希望,人人都会去拼命抓住它,除非他不想活了。
从个人角度出发,大家可以分得到蛋糕越来越少,所以抢夺蛋糕的本能越来越强烈,即使自己不会因为少分一点蛋糕而忍饥挨饿,但就是人性中的嫉妒和欲望,让每个游弋于社会的人,拼命努力。
以前大家下午5点下班,但有那么一两个人很拼命加班到7点甚至8点,很多人嘲笑他:这么努力有什么用呢?大家还是一样的地位,早点回家享受一下家庭温暖吧!
然而现实给了这些人一巴掌,最早升职的是他,最早涨薪的是他,最早过上富裕生活的还是他。
这下大家都不淡定了,说好了“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呢?于是,其他人也不得不更加努力,为了争夺比其他人更多一些的蛋糕,每个人都要比其他人多努力一点点。
就像去食堂吃饭一样,规定中午开饭时间是十一点半,本来大家有秩序有默契地一起去,能不能吃到好的菜肴看运气了,或者大家轮着来。但总有那么几个个人早去了一两分钟,排在了大家前面,把喜欢的菜慢慢打走,轮到自己结果没菜了。
这下有人不淡定了,也提前一两分钟过去。其他人看到了这个现象,原有的默契和秩序渐渐不复存在,每个人都要比其他人早去,开饭时间久从11:30,变成了11:28,再变成11:26,慢慢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
这个平衡点,就像996一样,过了就会ICU,所有人在沉默中爆发。
内卷就这么在资本和人力两个层面产生了。
2 成长思维 你的努力一定有回报吗?
我们已经知道了“内卷”的大致原因,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当下很多人都在拼命努力的原因。
但是,我们还存在很多误区,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努力就会有回报吗?
我们想想身边有没有那么些人,在公司努力干了三五年,既没有大幅涨薪,也没有得到升职,反而呆的越久,戾气也慢慢加重,抱怨也慢慢变多?
再想想有没有那么些人,看到当初很努力的人并没有得到好的回报,就下意识地认为,在这个单位努力也没有用,能混一天是一天?
再想想有没有那么些人,看到单位很多混日子的人,活干的不多,但工资却没少一分,于是认为我即便不那么努力,也可以轻松拿工资过日子?
他们都有一样的想法:进步是自然发生的,是“我只需要干好手头工作,老板就会记得我提拔我”,是“我只要每天工作,就会一天比一天厉害”。
然而,短时间内,比如三五年时间,这些人或许会比较舒服地过着日子,每天朝九晚五,下班撸串打游戏刷剧,拿着的钱不多不少,过着轻松快活的日子。
但是长期来看,这样子必然是被淘汰的结果。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混过去的日子,生活都会还给你。
你刷十年盘子,顶多是个刷盘高手,收入比刚入门的新人多上一些。
你干十年毫无挑战性的工作,把一年过成一天,每年年末回想这一年做了什么,结果啥也没有,这跟每天刷盘子,有什么区别?
别人刷盘子起码知道自己这一年刷了无数盘子。。。
当今社会最大的误区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会认为自己比父母混的好,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经济转型造成的幻觉罢了。
此时此刻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辛辛苦苦加班做着PPT的女白领,跟当年在工厂踩缝纫机的女工,没什么不同。
每天下班就刷朋友圈、刷微博、打游戏的男人,和当年在村头喝老酒、唠家常、打麻将的男人,也没什么不同。
少用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来安慰自己,多用我得到了什么结果来证明自己。
成长思维的核心便是:努力不一定有确切的回报,但确切的回报一定需要正确的努力。
若是没有成长思维,那么时间带给你的变化,除了越来越少的发量,以及越来越多的肥膘,就仅剩下越来越大的年龄,和越来越多的苦恼。
3 正确努力 一年顶十年的关键就是让努力变得正确
什么是正确努力?简单来说,就是巨大而精准的努力,就是持续深耕在一个领域,坚持且坚毅,坚定且坚强。
这世上肯定会有一些牛人,是在多个领域都天赋异禀的通才,但是绝对凤毛麟角。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专注地在一个领域投入,肯定比分散投入更容易出成就。这就是正确努力的典型,也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成长之路。
作家梁晓声说,自己从年轻时代开始,就保持着做减法的人生态度。当年从复旦毕业到单位报到,一边是文化部的机关单位,一边是电影制片厂。
大家建议他到文化部,一步步晋升仕途,但梁晓声很果断地选择了电影制片厂,他对仕途毫无兴趣,反倒是对写作有着痴迷。
后来,作为作家他的职业生涯也出现过很多诱惑,但是他同样用自己的减法原则删除、屏蔽了那些信息。
事后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些“减法”,恐怕也没有今天的梁晓声了。
易做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做再多也提供不了成就。
易读的书,都是简单浅显的书,读再多也增长不了智慧。
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走越多,离成功也越远,顶多中途路过,然后擦肩而过。
美国作家加里·凯勒写过一本书,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是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是一直暗示自己要同时做更多的事。”
人生重要的、能决定命运的事情很少,其他时候都是在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你回过头来看过去五年的努力,有多少是对今天有很大帮助的?
所以,正确努力,是一条普适性极强、让人人都有大概率获得幸福以及成功的方法。
4 结语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努力可以陪结果演戏,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很多人四十多岁后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爸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一定要好好努力。
我就想问问,当年长辈告诉你们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你们信了吗?信了之后做到了吗?
我还想问问,如果你把教育别人、敦促孩子好好学习的功夫用到自己身上,何至于混到今天的局面?
所以,请不要用这种“你要听我话因为我只为你好”来绑架别人,尤其是孩子。
人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对家人、对朋友负责。你都自暴自弃了,谁还会相信你的话?
想让别人信服你,先成为一个有结果的人吧,先成为一个正确努力的人!
我是陆甲第,欢迎您和我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