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果冻儿原创简书电影院
“父母,皆祸害” | 《狗十三》给中国父母带来的举世讨伐

“父母,皆祸害” | 《狗十三》给中国父母带来的举世讨伐

作者: 大果情商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2:44 被阅读10次

《狗13》,一场对父母的举世讨伐。

封禁5年,回归便被捧为“国片第一”,一部讲述家庭生活琐碎的电影,却是洪水决堤。观众铺天盖地控诉、讨伐、叫嚣,那些积压已久只言片语,像是突然找到了一个出口,字字诛心。

“父母皆祸害”——愈演愈烈的宣泄下,结论竟已被推崇至此。你可敢想象,倘若有一天你的孩子,也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激烈的家庭电影,冷漠、无爱、叛逆、争执……

而当我真的去看了这部电影,却发现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电影中的父亲绝对称得上是慈父,爷爷奶奶更是宠溺疼爱,继母本身也尽量配合体谅,电影中的女儿,没有早恋,没有逃课,也没反叛和撕扯。

而这,便是全片最吓人的地方——

全片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每个角色都是正常人,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家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少女的故事。让你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的生活。

导演曹保平说:“这部电影拍的是那些中国家庭日常状态下隐藏的不寻常。”

那些风平浪静的背后,被撕碎的孩子。

不缺爱 ≠ 快乐

不是你做的不够,是你给的不对。

你可能无法赞同我的这个小标题,你爱孩子,你尽力给他最好生活、教育,你甚至钻研育儿之道,工作再忙也不忘陪伴。

作为家长你尽职尽责,而我,竟然妄想否定你的付出?

别生气,我们来看看这个电影里的故事——

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得子不敢告诉她,买了一只小狗作为补偿。李玩和这只小狗培养起了感情,但狗却被爷爷不小心弄丢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少女与成人之间因为情感诉求不同而产生的冲突。

爷爷奶奶悉心照顾她的起居,不喜欢狗也帮她养狗、遛狗;父亲在惹她生气了会小心翼翼的哄她,会开心的表达情感“你真是爸爸的骄傲”……

电影中的他们和你一样爱孩子,并努力为之付出。李玩毫不缺爱,却生活的压抑、不快乐。最终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迎来了一场无法沟通的大爆发。

所谓中国式家庭教育——我是为你好,不管你需不需要。

父亲看不见她的爱好,只因老师说她英语偏科,就粗暴的擅自帮她改了兴趣班;

奶奶看不见她乳糖不耐,因为多喝牛奶长身体,所以即使从小吐到大也还是要喝;

狗走丢了,家人看不见她对狗狗的感情,没有人想过去找,他们只想让她“懂事”的接受事实;

她拼命去找狗,家人看不见她找的是什么,而帮她买来一只新狗,骗她这就是丢失的爱因斯坦,以换取家庭表面上的宁静。

她拒绝、大吵大闹,向全家人发泄不满,在家人眼里只是她不懂事的无理取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爱孩子,却漠视她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去结局“需求”。当双方的情感诉求出现严重偏差,我们要的是孩子绝对的服从。

你终其一生等孩子一句谢谢

他终其一生在等你一句抱歉

但是,用自己成人的经验教训,教育孩子去走一条快速成长的阳光大道又有什么错呢?电影中的风波最终还是被时间冲刷而过,李玩变得听话懂事,让家人欣慰。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只是当她在餐桌上平静的吃下一块狗肉的时候,之前的种种到底会不会成为她日后的耿耿于怀,只有她自己知道。

影片结尾,李玩偶遇第一只丢失的狗狗,装作不认识的匆匆离开。她说:“我怕她认出我。”

为什么“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这便是影响。父母无法想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里结下了多少疤。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就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导演说,这便是他的初衷。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凶杀案。”

“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

“小孩会犯浑,大人也不过如此。”

“父母皆祸害。”

影片上映后所引起的潮水般的共鸣,来自于那些长大成人却依然对年少之事耿耿于怀的人。他们确实长大懂事了,但这个转变背后的原因,在他们心里并不是件好事,所以没法全然心怀感激,甚至满心抱怨。

那些在孩子心中的“毁灭打击”往往在家长眼里“无足轻重。”

在电影中,李玩一度把这样的相处模式也复制给了她的第二只狗狗,怕狗再次被丢,她就把狗带到学校,上学时,把狗放在高处,无视狗的恐惧。

有人说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等孩子一句谢谢,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等父母一句抱歉。

这句话催人泪下,但我们为什么不试着让这种等待消失在自己的家庭中呢?

我不想再为这场讨伐添柴加火

我知道其实你比孩子更不容易

这场对父母付出的“公然处决”,确实偏激。

影片中唯一一次“家暴”,发生在第一只小狗走丢以后。李玩失心疯般的四处寻找,逃离家中。几年没出门的奶奶为了找她差点走丢,爷爷摔断了腿,李玩学着喝酒消愁。终于迎来了父亲震怒的暴击。

着实气人。

我又不是虐待狂,怎么会孩子没有犯错,我就“施暴”呢?

我知道你其实比孩子更不容易。我不想再为这场讨伐添柴加火,影片的意义在于激发家庭教育的自我反省。揽镜自照,反省那些育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但其实很容易规避的“坑”。

1号坑:补偿教育

电影中的父亲唯一一次和女儿摆事实讲道理,说“爷爷为了帮你找狗腿都摔断了,但你一句道歉和关心都没有!”,陈述这个事实本身没有问题,但这段话是他一边揍孩子一边咆哮出来的。而当他情绪化打完孩子以后,又开始“补偿式”哄孩子。

“打一巴掌给一块糖”,其实是非常糟糕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来说你的阴晴不定真的让人很没有安全感。发泄完了又后悔,并不考虑教育的效果是否已经被实现,就盲目补偿、盲目奖励。

2号坑:欺骗教育

第一只小狗走丢后,继母自作聪明地想了一个法子,找了一只跟爱因斯坦很像的狗,告诉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李玩说这不是我的爱因斯坦,我的狗我还能认不出来吗?可全家人都说,这就是,你就当它是,不就得了吗?

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双重打击,不但没有安抚孩子,还更进一步的用欺骗去激怒。狗丢了,这是涉及到生死观的教育,但没有一个人平心气和好好教育孩子,没有人教育孩子怎么面对生命、面对失去。用欺骗来粉饰太平,生命中真正重要的大事,却没好好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学会面对。

3号坑:老人教育

李玩外出喝酒深夜不归,奶奶一句批评都没有,拼命拦着孩子爹“娃还小”。孙子大喊着“妖怪,我是葫芦娃”打破了奶奶的头,妈妈前来训斥孩子,奶奶却极力回避“打人不对”的正确价值教育,反而夸奖孩子“我娃力气大”。

过度溺爱却又忽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过度娇气和极端孤独。被过度骄纵的孩子,一旦发现大人们的注意力从她身上偏离,就很容易过度自怨自艾。这也是李玩在得知“弟弟”的存在后,越发敏感的原因。

情商教育是武器与铠甲

育儿路上,你我皆是斗士

《狗十三》算是一封写给所有从小孩长成大人、经历过成长之痛的自白书。正如影片中的一句话——“我们不都是这样长大的吗?”

我们与父母渐行渐远,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和我们渐行渐远。

这种哭笑不得的轮回啊。

我私下总是疯狂的跟身边的人强调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一言以蔽之的理解为——教孩子人情世故。倘若真是此般简短的理由,我真的不会如此苦口婆心。

人际交往、自信心、情绪管理、抗挫力、问题解决能力……这些听起来学术的词语,若你和孩子真的接触、了解、实操,那是抵御着世间所有伤害的武器与保护伞,用来抗衡生命中所有哭笑不得的轮回。

我只是不想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会说出一句——“父母,皆祸害。”

相关文章

  • “父母,皆祸害” | 《狗十三》给中国父母带来的举世讨伐

    《狗13》,一场对父母的举世讨伐。 封禁5年,回归便被捧为“国片第一”,一部讲述家庭生活琐碎的电影,却是洪水决堤。...

  • 对母亲的爱,让我心柔软

    最近看了公众号的文章《父母皆祸害》《我们该如何宽恕父母》,《父母皆祸害》写了中国的父母大多不懂如何真正的爱自...

  • 千万别学贾政那样当父亲

    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说"父母皆祸害",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竟也赢得不少人的赞同,一时间讨伐中国父母的人多了起来。中国父...

  • 父母皆祸害,但也很可爱

    父母皆祸害 总是没有时间观念 凌晨五点半喊你起床 父母皆祸害 总是没有是非曲直 对错都怪你 父母皆祸害 总是眼里没...

  • ‘父母皆祸害’

    一个孩子人品或性格上任何的缺点都是父母教育方法的锅,说严重点,就是父母人格缺陷的照妖镜。 所以上一代人“不生孩子就...

  • 父母皆祸害

    这句话出自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 2008年1月18日,豆瓣成立了“父母皆祸害”小组,开启了在舆论浪潮...

  • 父母皆祸害

    母亲节,写这个标题,感觉有点大孽不道。陈凯歌说,我们这个国家,总是站起来控诉的多,跪下来忏悔的少! 我不是标题党,...

  • 父母皆祸害?

    最早知道豆瓣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是在三年前。 那段时间,我正在毕业期,诸事不顺。本来我的性格就很内向,再加上各种...

  • 父母皆祸害?!

    我们都曾被“祸害”。 然后再“祸害”他人。 被“祸害”的最深的往往是我们最爱的孩子。 我们不由自主的“祸害”着,不...

  • 父母皆祸害?!

    -1- 父母皆祸害? 最近豆瓣的一个小组火了,这个小组由十几万成员构成,其中大多数是80、90后,小组成员自命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皆祸害” | 《狗十三》给中国父母带来的举世讨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x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