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少人天生就是很称职的父母,为人父母这个过程是要持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表现的更好。无论是提升技巧还是改变策略,都可以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学习如何说话以及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同样的观点是用积极的语言还是否定的语言陈述;如何倾听,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在嗯嗯嗯哼哼哼听孩子唠叨发泄,比长篇大论要起到更好的效果。
养了女儿之后,我越发的理解养育孩子就是修炼、矫正自己的过程。
我偶尔也会有暴躁的情绪,但我总是及时反省和检讨,如果是我态度的问题,我会事后诚恳的道歉,不会被所谓家长面子禁锢。
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和自我训练,等到我女儿青春期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做到不再靠发脾气来解决问题。即使偶尔她的确有一些行为让我生气,我也会冷静的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情绪和态度以及期望。当然也难免会有大嗓门催促她做某事,她也总是能理解和接受我的态度,因为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已经有了很深的信任基础。
所以我深信读书有用。
有一本书是我推荐给很多朋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我看了很多遍,也照着演练过无数回,回回奏效。这里有很多倾听和对话的技巧,但我觉得作者最终想传达的是理解万岁,父母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表现的接纳与否决定能否与孩子和平共处。
我想起刚刚买来看的时候,我女儿乐乐四岁半,我恰好有机会实验了一把。那天下班回家洗过手,从卫生间出来的时候,一脚踩在了乐乐搭的积木上。
我下意识里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把东西放在这里?
但我还没来得及说任何话,就听见她伤心的嚎啕大哭起来:“我的桥,被你踩断了,呜呜呜呜。。。。。我的汽车怎么办,没有桥过去了呀。。。。都是你!!”
她手里拿着那个被我踩坏的红色塑料积木桥,霍地趴在地上耍起无赖。
我当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应该质问她:“你把东西放在卫生间和厨房门口的过道,坏了还怪我?这是过道,还是你玩玩具的地方?”但是我想起书上教的表达方式,努力按捺自己的怒气,一句话也没说,绕过异常愤怒正在大声哭喊的女儿,坐在餐桌前,按照书里教的:深呼吸,再深呼吸一次,直到你觉得可以平和的以一个成年人的表现开始说话。
我眯着眼带着笑(其实是假笑)看着她哭,她眼泪连着鼻涕说了什么,我假装完全没听见。
我等她继续释放怒气,等她声音不那么尖锐的时候,我蹲在她面前,说:
“哎呀,真是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桥,就被妈妈踩坏了,这么好的一幢房子,也被我踩坏了,真是对不起。”首先要接受孩子愤怒的情绪,理解是第一步。
她继续哭诉,叽哩咕噜的重复着她的伤心和绝望,说:“你赔我的桥,你去给我买,我要一模一样的,我现在就要,现在就要!!你去给我买,你听见了没?!你真坏,你是个坏妈妈!”
我不理睬她的无理取闹和尖锐刺耳的声音,我说:“乐乐一定伤心死了,要是我小时候,我也得大哭一场呀,说不定还要打几个滚呢。妈妈真希望给你变出来一个,我要是魔术师就好了,要是会点魔法就更好了。随便变多少个,家里全是也行啊。”
她听我这么说,情绪好一点了,声音也小了,但还看着她的断成两截的桥在抽泣着。
我说:哎呀,乐乐你说,人的眼睛要是长在脚底下多好啊?
她注意力已经被我从桥上转移了,看着我,很不屑的说:怎么可能呀?
我做个鬼脸,眼睛往上翻,把双手放在脑袋顶上:“哦,应该长在脑袋上?”
她满是鼻涕眼泪的脸乐开了花:“你说的不对,眼睛就应该长在脸上,怎么能长在其他地方呢!”
我说:“哦,就是呀,乐乐说的真对!既然这样,那你看,妈妈的眼睛不在脚底下,所以就没有往下看。而且我觉得这是走路的地方,除了地板,不应该有其他东西,所以根本没想这里有没有东西要注意不要踩坏。所以妈妈不是故意的,乐乐这么懂事,并且是一个会原谅别人的孩子,一定会原谅妈妈的,对不对?”
她说:可是我很喜欢这个桥,我的汽车还要从桥上过呢,现在怎么办?
我说:就是呀,怎么办呢?妈妈给你先用胶水粘上,你看行吗?
她想了想,撅着嘴说:你的胶水质量不好,每次粘的东西都会坏,要不我们用贴纸粘上吧?
我补充说:我们可以用胶水沾上,再用贴纸牢固,你同意吗?
“好的,我同意,妈妈!”
。。。。。。。。。
看着她满是泪渍和鼻涕印的小小的笑脸,我心里长长的舒了口气。第一次试验书上教的方法就奏效,简直不可思议。
到今天我女儿已经十二岁,跟我和先生都是要好的朋友,喜欢跟我们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前一秒会说“我都12岁了,马上要青春期了,麻烦你们别进我的房间了!”后一秒又会跳到我们床上打滚嬉闹,爱读书、爱旅行也爱美食的真性情姑娘。
回想起这一路育儿的故事,发现其中的真理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那样去说她”。关于正面教育的故事,我日后再写。
网友评论